高职院校认知语言学教学研究
2021-03-08付丹丹
付丹丹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语言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知所学语言的重要前提,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教育的理念随着国际化联系的增加不断多样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且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阻碍教学活动,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变革与创新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改革应运而生。在语言教学方面,对语言进行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训练与培养成为帮助学生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进行语言学知识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知识的传输,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引导,不断推动语言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能力的增强,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高职语言教学现状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在文化课程上存在基础较差的问题,其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充分且具体的学习策略,从总体上来说,职业类院校学生的语言水平远达不到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促进语言能力和素养的协调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原因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①生源地复杂,一些学生来自教学水平较低的县城和农村,语言学习基础薄弱;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没有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认知和态度,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③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师没有认清语言教学的意义与重点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及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改善的部分。以下是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与探究。
二、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流派分类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分支,是对语言学的哲学化探究。认知语言学是以第二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背景的,在反对转换生成语法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想,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强调认知是人类知识的根本,并且将人们的日常经验看作是语言使用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乔治·雷科夫(George Lakoff)是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的主要观点在于“隐喻是人类日常活动中必需的认知能力”。经过开创与发展,认知语言学在当前阶段主要延伸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流派分类。
(一)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是由兰盖克(R. Langacker)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又被称为“空间语法(space grammar)”,是迄今为止最全面详尽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描述框架。认知语法的基本观点和运作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语法具有象征性、结构式是语法描述的主要对象、认知语法通过图示表征语法的模式。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流派之一,认知语法承袭认知语言学对于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进行反对与驳斥的基调,因此认知语法对语法和语义作出如下新的定义:语言作为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不存在自足性,即人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以人的一般认知规律的发展情况为参照;语法或句法结构本质上是象征性的,是语义结构规则和习惯的一种象征化表现,因此并不能构成自足的表征层次,对于句法的分析不能脱离语义和语境;单纯利用形式逻辑无法描写和分析语义,必须与人的主观认知相结合。
从以上观点出发,兰盖克的认知语法将语言的单位分为语音单位、语义单位和象征单位三种,其中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结合能够组成象征单位、联系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的就是象征联系。以英语单词cat为例,作为一个象征单位可以写成〔[CAT]/[cat]〕,在这个书写形式中,大写字母表示语义极,小写字母表示语音极,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完整的象征单位,这种象征单位具有一定的意义表示功能,能够表示某种约定俗成的含义。兰盖克认为语法的研究离不开对于语义的分析,词汇、语言和意义之间的界限模糊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连续体,可以借助象征关系进行 描述。
(二)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方法。框架语义学来自经验主义语义学,认为掌握语义框架即概念结构的相关知识是理解语句的意义的重要前提,要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拥有对应的框架知识。提出这一理论的语言学家菲尔莫尔(Charles J. Fillmore)指出:“框架语义学为观察词语的意义提供一种新的方式,能够创造新词并在现有词语中增加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章中不同成分的意义的拼接组装形成文章的整体意义,是进行语义联系时所要遵守的原则。”
根据菲尔莫尔著名的“商业交易”框架,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做饭”,可以涉及的概念有厨房、燃气和水。在场景图式中可以包含的元素有冰箱、厨具和食物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与描写这些词的意义、用法和语法结构,同时还可以与启发的框架进行联系与交叉,进一步解释更多的词汇和语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语义认知体系。由此可见,框架这一认知结构在理解语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认知词义和语义的过程中借助框架结构调动人们的经验和习惯,有效提高认知与理解的效率,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认知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是通过对人类的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的研究进行概念结构描写的一种语言研究学说。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认知语义学将语义研究作为核心问题,论述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及心理等方面的关系。比如提出“隐喻”观点的雷科夫与约翰逊(Johnson)认为语义受到人类认知能力和经验的影响,无法独立于认知存在。因此认知语义学的主要观点从经验观可以理解为语义产生于经验感知所形成的概念;从概念观可以与概念化、心智结构及象征结构等内容画等号;百科观认为语义基于人的经验感知,是一种心理现象,无法用客观主义进行研究。以上不同的看法对语义都基于同一种最基本的观点,即语义以人的认知为基础,在人的体验和感知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最终为人的语句理解提供支持。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认知语义学以人的自身经验和认知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例如:在词典中“单身汉”指的是“没有妻子的人,或没有和妻子一起生活的人”,其中包含“男性”“成年”“未结婚”三个要素。然而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这个词并不能完全覆盖其指代的对象,比如和尚、道士等特殊身份的人,同样满足以上三个要素,但是在人们约定俗成的观念中,“单身汉”并不包含这部分人,所以从主观认知上来说,我们不能将之称为“单身汉”,这就是认知语义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认知派教学方法分析
语法翻译法: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翻译练习”的方式进行外语教学。教学的流程主要包含复习、教授新词、讲授语法和讲解课文等环节。在这一教学法中,语法是教学的核心,应试是教学的目的,翻译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动性无法有效体现,并且存在重书面语、轻口语及偏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综合性的培养,影响其学习兴趣。
直接法: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语言学层面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以及心理学层面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是这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特点是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以口语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依靠感知采用更加直观的方法如角色扮演等进行目的语的学习。直接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成人二语学习的特点认知不足,重口语轻读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早期过于排斥母语,忽视对语法的掌握,并且对教师的语言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情景法:以口语能力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节进行目的语结构的操练。该教学法以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为教学目的,主张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教学。
阅读法:强调通过直接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首次提出将阅读能力作为单项语言技能进行训练,但忽视其他言语技能的训练。
自觉对比法:主张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崇尚理论引导实践,避免实践的盲目性,并且重视对书面语和文学语言的讲解,但是忽视口语方面的交际性练习。
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教学内容以句型为中心,重视对听说能力的锻炼。机械性较强,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与增强造成阻碍。
视听法:在一定的情境中结合听觉与视觉的教学方法。贴近日常生活能够培养学习者直接运用目的语表达思想的能力,但忽略书面阅读,将重点放在语言交际能力上。
自觉实践法: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自觉运用目的语的教学目标。其主要特点就是自觉性、实践性及综合性等。
认知法: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发现理解并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全方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这一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并且能够进行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和区分,增强学习信心,提高目的语水平。
四、认知语言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能够为学习者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内容和语言学知识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展示与分类,有效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与理解知识。同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进行单词构造和排列组合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单词增强语言能力。
(二)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学习者提升能力与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积累词汇、培养语感的同时,获得认知和分析能力的锻炼。通过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快速高效地找到相关信息,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达到运用认知语言学教学的目的。
(三)写作教学
写作是展现学习者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途径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更加正确地运用语法知识,并组织行文结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知语言学习的意义,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素养。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其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言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最终为提高课堂效率,发展语言教学事业提供支持。
对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是相关课程开设的重要前提。作为语言学的分支,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为高职学生掌握语言学知识,获得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提供引导,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与探究认知语言学理论是教师与学生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