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特色化的认识误区与基本要求

2021-03-0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特色化办刊选题

贺 晴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

如何在强手林立的学术期刊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是每一个高校学报(1)高校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也有一部分高校学报是综合性的期刊。本文所探讨的特指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综合性的高校学报,为论述方便统称高校学报。办刊人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许多高校学报在推进自身改革、提高期刊影响力的过程中都选择了特色化办刊的途径。在不涉及期刊体制变革的情况下,要提高高校学报办刊质量,扩大影响力,特色化办刊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高校学报在特色化实践的过程中,常又出现不尽人意甚至是事与愿违的情况,其中缘由是复杂且耐人寻味的。笔者认为,对特色化办刊的本质及其功能在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在实践上的急功近利,是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

一、特色化的缘起及争议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全国学术水平飞速发展,学术期刊也不断发展,但高校学报并没有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学报在整个学术期刊中形成了一种“全、散、小、弱”的现象。针对高校学报的诸多弱点,业界提出了各种改革思路。这些思路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实行专业化办刊。实行专业化办刊,在实践中对于大部分高校社科学报来说是有困难的。因为刊号的稀缺性以及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等原因,使得大部分高校学报不可能只刊发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稿件。另外,还有学者指出,如果所有综合期刊都要办成专业期刊,那么就会从“综合性期刊的千刊一面走向专业性期刊的万刊同调”[1]。二是实行特色化办刊。特色化办刊是指学报在选题内容、稿件风格等方面体现出人无我有的特性。这是当前大部分办刊同人所认可的办刊方向。

最早提出特色化办刊的是岳玉禄先生。早在1983年,岳玉禄先生就提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的问题,他认为,把学报办出特色,从特色中求水平,从特色中求影响,是办好学报的重要途径。[2]2002年,针对高校学报办刊质量低下的情况,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谈到当时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时指出:“高校社科学报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3]他认为高校社科学报发展方向是特色化。2003年,张积玉先生也提出:“要提高综合类社科期刊的办刊水平,必须走特色化办刊之路。”[4]随后许多高校学报便进行了特色化办刊探索。

随着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特色化似乎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效果,很多高校学报并没有改变其自身“全、散、小、弱”的形象。业界也在对待高校社科学报特色化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学者坚定支持特色化办刊,如康敬奎认为:“特色化”是学术期刊的真正出路。在他看来,学术期刊要想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立品格 ,展现自我个性 ,扩大在学界及期刊界的影响 ,就一定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5]还有一些学者对期刊特色化保留谨慎意见。朱剑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办刊人无力改变高校学报的综合性质,更不能创建新的专业性期刊,特色化发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特色化虽然带来了办刊理念和方法的变革,但是期刊特色化发展不能根治学报的体制病。[6]桑海也认为特色化不能够解决期刊的结构性问题,“特色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7]。也有人因为特色化办刊效果不佳而反对特色化,如尹玉吉,他认为登载科学论文的学报不需要特色。[8]在他看来,“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是普遍性的东西不需要特色,另外他举例说明,目前的大学学报特色栏目载文量偏低,说明不了特色化的优点。[9]业界更多的人虽然也想要特色化办刊,但对目前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的现状和效果并不满意,所以在实践中持一种徘徊的态度。

二、高校学报特色化的认识误区

特色化办刊是高校学报提高自身影响力以及在强手林立的学术期刊界突围的重要选择。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效果却并不尽人意,以至于在高校学报界对特色化办刊出现种种争议。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在认识层面上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高校学报探索特色化办刊具有简单化倾向

关于“特色”这个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化就是使之具有独特色彩、风格等。就高校学报特色化而言,我们可以从学报的版式、风格设计方面去理解期刊的特色化,也可以从高校学报载文内容风格方面来理解特色化,也可以从高校学报选题内容方面去理解特色化。由此看来,高校学报特色化路径可以有多种选择。然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的选取都与其高校所处的地域有关。高校学报的特色当然包括选题的地域特色,但并不等同于选题的地域特色。在提倡特色化办刊的早期,业界一般把当地的地域文化作为特色选题的方向。因为每个学校都不能离开特定的地域,而每个地域必然有一定的地方人文地理资源,这种资源往往不同于其他地域。对这种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就会形成一定的特色。然而随着办刊实践的发展,以地方文化为特色研究的思路就暴露出其局限性了。笔者曾对陕西8家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情况做过统计分析,这些学报都以地域文化设置为自己的特色栏目,发现情况并不如人意。具体情况是近10年来总的栏目数量过多,有的甚至超过100,而稳定的特色栏目往往只有1个,另外特色栏目载文普遍偏低,一些特色栏目载文更是难以持续,引用率以及关注率(下载率)低于其他栏目。[10]也有同行在几年前就指出,高校学报创立特色栏目过于依赖地域文化,“如何体现学校的科研优势和特色,紧跟学术前沿和时代步伐,是栏目策划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11]。

另外,将地域文化作为高校学报特色化的方向在逻辑上其实难以成立。一方面,把选题限于特定的地域文化不一定具有学术依托,因为并非每个地域都有雄厚的可供研究的学术资源,缺少学术资源支撑的地域文化选题只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冷门选项,对期刊的内涵发展难以做到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如果在某一地域有多所高校,这些高校学报都以地域文化研究做为特色选题,一则使得学术资源不能集中,降低载文量;二则若这些高校学报都以其为特色,那么所谓的特色就难以成其特色了。

(二)特色化办刊的功能认识不清

高校学报特色化的功能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回答。特色化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如果把特色化仅仅作为高校学报发展的目的,则容易陷入为特色而特色的尴尬境地。如果把特色化仅作为发展的手段,那么怎样通过特色化来实现高校学报发展的具体指标?这都是需要认真思量的事。高校学报特色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学报办刊同质化、摆脱低水平重复选题的窘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高校学报如何通过特色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上却难以找到清晰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学报往往按照核心期刊的指标来确定自身的办刊思路。因为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高校)以及作者群体更加倾向于认同核心期刊的标准。毋庸讳言,跻身核心期刊行列已经成为非核心的普通高校学报的根本目标。自21世纪以来,随着期刊评价的盛行,核心期刊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评职、晋升、考核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大批优质稿源不断地流入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在稿源争夺上体现出压倒性的优势,非核心刊物想要获得优质稿源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获取更多的优质稿源,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许多普通高校社科期刊也想要通过特色化办刊来获取跻身核心期刊行列的通行证。然而,当前核心期刊的选择和制定标准主要是以影响因子为依据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是用文献计量学指标反映人文社科期刊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的重要指标体系,对总体评估人文社科期刊的学术质量、宏观考量人文社科期刊的办刊定位与出版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影响因子是一个指标体系,包括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其主要数据指标是刊载文章的引用率以及被重要转载、转摘机构(如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的转载率。

笔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对特色化最具有热情的往往是还没有成为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而已经是核心期刊的名校大刊则对特色化兴趣一般。高校学报特色化的目的固然是提高期刊影响力,但并不直接对应于核心期刊的各项指标。特色化办刊并不直接解决影响因子问题,它只是在期刊风格、刊载内容、选题结构等方面体现出的一种差异化。所以特色化办刊并不能直接使非核心期刊转为核心期刊,也不能够解决期刊发展的所有问题,寄希望于特色化办刊而跻身于核心期刊系列,就会产生如朱剑先生所说的“枘凿之惑”。

三、高校学报特色化的基本要求

前文曾说过高校学报特色化可以从学报的版式、风格设计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学报载文内容风格等方面来理解特色。但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单方面对高校学报特色化的理解都只是浅层次的、外延层面的要求,而非特色化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特色化的内在要求就是高校学报进行特色化办刊,必须和高校学报的内涵式发展结合起来。内涵,是事物质的规定性。高校学报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期刊选题结构优化、文章质量提高,从而实现整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发展过程。特色化办刊必须有助于期刊的内涵式发展,否则就会沦为为特色而特色、徒有其表的特色化。所以高校学报特色化有三个基本要求。

(一)学术范式的统一性

学术范式即指学术研究所遵循的基本范型。高校学报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传播学术的重要阵地,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生命。高校学报特色化也必须建立在刊登学术文章加强学术性的基础上。并非只有学术文章具有学术性,一些理论文章也具有学术性。高校学报在选稿用稿的过程中必须区分理论文章与学术文章。关于学术文章,张积玉先生指出:“学术文章具有学科性、创新性、科学性的特征。”[12]学科性是指论文的内容可以归入某一个或几个特定学科,在论述过程中要使用学科的专业术语。创新性强调科研创新,没有创新点,就不能算作学术论文, 没有学术创新的特色化,必然会沦落到为特色而特色的尴尬境地。科学性是指论述问题实事求是,征引资料全面、准确、可靠,得出的结论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12]学术文章强调科学性、创新性,讲究科学论证,要求言之有据,附有参考文献是学术文章的基本特征。理论文章是指为宣传一定的政治理论而写的文章,是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理论文章强调政治认同性是其最大特征,一般不做科学论证,从形式上看,理论文章一般都很少有参考文献。尽管有些理论文章也具有一些学术性,但毕竟与学术文章要求的范式不同,所以高校学报不宜刊载。另外,学术文章除了在形式上有一定的要求外,更加强调文章的问题指向性。问题是学术的生命,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学术生命。王雨磊认为:“学术作品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为改造世界奠定知识基础。”[13]27他认为科研选题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有用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就是要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即问题意识。

(二)高校学报特色化应有一定的核心主题

高校学报刊载的不同文章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是特色化办刊的内在要求。这种文章之间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呼应要求高校学报有一个核心主题。特色化办刊不仅体现在刊载文章的内容上,而且还对内容的相关性有要求,栏目之间乃至栏目中的各篇文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呼应。有些高校学报在探索特色化的过程中,虽然所选取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特色,也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但是彼此关联度不大,使得栏目乃至刊物刊载内容显得较为凌乱。如在刊登地方文化研究栏目里面,有的文章是研究方言的,有的文章是研究地方特色经济的,有的文章是研究当地历史人物的,有的研究当地的艺术传媒等。尽管文章质量也不错,但是栏目乃至刊物缺少“核心主题”,也难以形成期刊的特色。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快,学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交叉、综合特征。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学报更加应该确立自己的核心主题。因为在数字化时代,阅读“论文由读刊时代进入读库时代”,读者根据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看到的是一篇篇独立的论文,栏目消失了,整个期刊都消失在网络的海洋中。如果没有核心主题,一篇篇孤立的论文,散见于不同的期刊,刊物整体就得不到凸显,当然特色化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凸出核心主题,使得相关主题的文章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来自同一本刊物或少数刊物,文章之间能够建立起呼应关系,人们才会持续关注这些刊物。所以高校学报特色化规划及栏目设置必须要有核心主题,使得相关内容都可以在高校学报及相关栏目中得到呈现,从而使得期刊能够得到相关学者的持续关注,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在这个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做得非常出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设立“三农”问题研究栏目,连续刊载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文章,为其在2012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该栏目不断扩大做强,产生出许多有影响的子栏目,如“‘三农’问题研究——精准扶贫专题”“‘ 三农’问题研究——农民合作社专题”“‘三农’问题研究——农业供给侧改革专题” “‘三农’问题研究——精准扶贫研究等等,这些栏目既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时代精神,又有极强的问题意识,所以产生了重大影响,成功地实现由特色栏目带动期刊特色化发展。

(三)高校学报特色化要立足于实际

特色本身就代表自己所特有,意味着个性。所以高校学报特色化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无论是学报内容风格的选择还是中心议题的确立都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生搬硬套。不顾自身实际而生搬硬套别人的选题方向无异于邯郸学步、适得其反。高校学报特色化必须要根据自己本身的办刊基础和稿源情况进行合理的确立,这里有两个原则仅供参考。一是要依据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来设立特色栏目确定特色化方向。如《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依托学校的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设立《土家族研究》栏目,《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依托学校民族研究院设立《藏学研究》栏目,《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依托本校的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设立《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二是要根据当前的作者群体和科研发展趋势去策划特色栏目。既要考虑到高水平的特色栏目离不开优秀的作者团队的支持,又要考虑到科学的特色栏目对作者的培育和引领作用。在这里编辑必须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思考,使作者和栏目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然后不断地做大做强,使得栏目以及学报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四、结语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是推进学报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手段。高校学报探索特色化办刊的途径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就内容选题特色化做了一定探讨。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特色化必须立足于自身办刊实际对其进行科学规划,方能实现其效应。当前业界之所以对特色化存在争论,一方面在于一些高校学报特色化过程中有简单倾向,导致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学报寄希望于特色化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具有急功近利之嫌。短期行为注定不能实现高校学报特色化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就像西方俗语说得那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就高校学报特色化的功能而论,特色化并不能够解决学报发展的所有问题,不能使其承担其不能承担的任务。但是只要坚持走科学的而非哗众取宠的、徒具虚名的学报特色化道路,推进高校学报内涵式发展,必然对提高学报影响力,提高整体办刊质量有重大帮助。

猜你喜欢

特色化办刊选题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