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融合区域文化协同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08李超毅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李超毅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 肇庆 526100
一、引言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今后思政课程教育活动中,需要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连接性和互动性,推动‘协同效应’的构成和应用”。相应地,这也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较为明显的方向。从其内涵角度来看,思政课程“融合区域文化协同育人”主要强调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1]。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文化宣讲人员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当地优秀文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培养优秀学生。就目前形势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很多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高校应该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来推动“大思政”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应用
(一)党委发挥其统一领导作用并加强部门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时,需要有方向明确的领导队伍作为支撑和引导力量,推动“大思政”机制的建设。具体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需要加强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组织机构的建设,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从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学生特点、学校发展特点等多种角度进行综合性考虑,并结合国家部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律指明方向。其次,需要从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角度出发,根据每学期教学重点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探讨和分析,并做好相关总结工作。最后,还可以通过开设思政专题讲坛和展馆的方式,推进思政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进行有效融合。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各个地区结合国家部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建设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展馆,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该方面特点来看,这也是响应“协同育人”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思政理论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联系来推进“大思政”工作机制的建设
1.将思政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核心
从其影响来看,这种工作核心的确定,能够促进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唯有教师具备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素养之后,才能对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对高校思政教师而言,虽然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性、系统化知识体系,但伴随着时代观念的不断更新、时代发展的变化,教师还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外出学习,不断提升其理论水平。针对该方面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2]。从自我学习的角度来看,可以借助到互联网平台积极作用,加强对新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丰富知识体系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走进学校图书馆,掌握专家、学者最新发表的理论观点。从高校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定期组织和安排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加强和其他学校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实践方面,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深入到当地历史文化展馆、社区、特色小镇等地区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群体的主体作用
将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主体条件,充分发挥出他们在该阶段中所具备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在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下,我国各项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教育行业中,可以结合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法律教育有效融入到具体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而言,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是他们在大学阶段的良师益友。当教师及时掌握了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3.将网络思政队伍作为补充性条件,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网络方面的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到思政课程协会干部参加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方式,不断提升思政队伍建设质量。对这些思政教学队伍而言,能够让他们及时掌握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热点信息、焦点信息、重点信息,展开信息交流和分析学习。对学生而言,在这些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院校微博、公众号的方式,将自己相关观点进行发布,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加强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促进“立德树人、德育为根”的有效衔接
从学生成长历程角度进行分析,就好比一棵树。将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进行综合性分析,就好像是树根和树叶、树枝的关系。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思政教师应该积极汲取党、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所提供的各种阳光、雨露,加强树根和树叶、树枝之间的联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结合高校未来趋势和相关发展规划,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都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地位。确保学生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对当地文化进行了综合性调查之后,带领学生学习当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
四、加强校内与校外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复杂变化。从其影响来看,主要受到了社会主流思想和国内外各种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影响。从思政教学内容角度分析,其中涉及了许多较为丰富的思想道德法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所建设的法律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形成遵守法律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3],将此作为学生今后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从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榜样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具有榜样意义、道德教育意义的人物作为范例,让学生可以对此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发挥先进人物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促进其思想体系的完善发展。借助到社区文化教育、特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魅力。因此,在开展“协同育人”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考虑到校内、校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各行各业、政府、科研所之间的合作,吸引各行业专业精英分子、劳模、专家等进校宣讲思想道德文化相关专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区域文化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势不可当的趋势。在今后工作中,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对该方面知识的研究,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