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选择
2021-03-08付佳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付佳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早在2016年时,习总书记就提出“大国工匠”这一概念。在如今,愈发需要大国工匠,其中高职学校担任培养职业以及技能人才这一职责,所以,更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并把那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或者融入其中。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富含民族或者时代精神,能够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对高职生施以培养,能有效提升其职业技能,进而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分析
(一)可以塑造学生个人品格
工匠精神历史悠久,无论是“庖丁解牛”亦或是古代诗人对诗句仔细斟酌、反复推敲[1],这都系统地体现了当时古代中国所具有的匠人精神。在新时代,匠人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被赋予一些新的时代意义。从某些方面看,工匠精神既蕴含了执着、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良好品格,同时还展现出爱岗敬业的人文精神。如果将优秀文化与其进行融合,不但能塑造高职生的良好人格,而且能提升他们个人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下,一些年轻人开始出现浮躁心理,一心追逐经济利益,很难静心做好一件事或者掌握一门手艺甚至一项技能。但是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将精神相结合,不仅能使高职生对市场经济有着清晰的认知,而且还能在较为浮躁社会下有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而把工匠精神视为对爱国情怀的良好实践。另外,我国属于工匠大国,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既能让古代匠人那种潜心钻研或者专心致志品格得到展现,还能为高职生提供示范以及学习的榜样,让其有了精神引导。工匠精神更多是从业者身上的耐心、执着以及一丝不苟的相关精神。对高职生来说,经过这种精神引导,可以使其对优秀文化中爱国敬业等精神加以学习,让其刻苦钻研,塑造个人品格。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远古开始,中华文明一直就在发展,尽管中间出现一些战争,但从没有中断过,其中很大因素是我国文化拥有自我更新这一特质。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最为本质要求,通过各代人对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使得中华文明在变革中发展。现阶段,中国仍属于制造大国,因此,要想实现“中国创造”这一目标[2],创新不可缺少。在此期间,职业教育起到相对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职业教育中,应把工匠精神贯穿其中,在改进高职生道德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创新力以及实践力,从而适应产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在新时期,高职学校日渐承担起技能人才培养这一重任,特别是对高技能或者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把创新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打造出一支具有卓越技能的相关人才队伍,而且能为中国创造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做出相应贡献。基于此,应把传统文化中各种优秀文化,如创新精神等有机贯穿于工匠精神当中,这样在强化创新教育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对高职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主要是让其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与道德说教或者课堂讲解不同的是,校园文化属于运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陶冶,进而培养工匠精神,健全学生品格[3]。首先,高职学校应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有效把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纳入到高职培养方案中,并对职业素质课程加以建设,这样在培养高职生技能的同时,还能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使其树立崇尚科学以及追求真理的相关理念。在此期间,还应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的、精华的部分融入于高职课堂。比如,在课堂上培养高职生爱国情怀或者敬业精神。与此同时,还应组织工匠精神方面的主题班会或者班级宣讲,由班长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真正内涵,这样既能对优秀文化中相关品质或者内容加以学习,而且还能把其与技能训练进行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另外,还可以进行职能技能大赛,把工匠精神中具有的“开拓创新”内容传授学生,从而把其融入于平时实践或者学习中。
(二)开展实践教育
要想用传统文化来培养高职生们的工匠精神,不应该是简单的坐而论道,相反,应结合社会发展有关需要,强化实践教育,树立高职生文化自信。当前网络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良好的网络平台,因此,应利用好一些网络媒体,例如,打造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工匠精神”微博,并对公众号进行构建,实时推送一些优秀文章以及典型人物事迹[4],这样能使高职生对典型人物事迹进行了解,学习他们身上那种工匠精神,借此完善个人品格。对学生来说,在了解这些饱含优秀“工匠精神”的名人故事的同时,能对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更能使其内心深处逐步形成良好品格。当然,还应让开拓创新或者爱国情怀相关理念深入高职生内心。在此期间,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在党团日或者其他活动日中,进行爱国主义相关教育,让学生走访或者参观革命老区,这样既能学习革命人物以及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而且能让学生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怀,让工匠精神有效内化于心。需要注意的是,榜样作用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所以,学校应对榜样作用加以发挥,从校友代表或者专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咖身上选取相关事迹,然后对其大范围或者多角度宣传,这样既能使工匠精神慢慢深入学生心中,而且能得到他们认可以及赞赏,深刻领悟工匠精神内涵。例如,休宁木工学院在每年土木学生毕业时,都由聂圣哲先生给他们颁发匠士学位,一方面聂圣哲先生在业内有良好威望,另一方面其身上的工匠精神会给土木学生带来鼓舞,这样既能彰显对于木工的尊重,还能使其对本专业、今后职业产生自豪感。
(三)创新教育形式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历史传承相关理念或者价值进行甄别,对其反复推敲,从而有选择地加以传承。所以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出具有现实价值或者可以推动传统文化转化达到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在此情形下,既要对高职教育形式实行创新,还要挑选出适合新时代高职生的内容,让其与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通过这种渗透、感染的教育形式,既能避免出现道德说教,还能打破一些常规教育形式,使高职生更具工匠风貌。在新时期,“匠人”这一词充满赞扬之意,所以,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使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培育出具有新时代大国工匠风范的相关人才,从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结 语
无论国家发展亦或是社会进步,都需要有工匠精神作为支撑,所以,应借助传统文化,把那些极具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工匠精神之中,这样对高职生来说,既能培养其工匠精神,同时还能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其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