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文化活跃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生活中

2021-03-08谢晋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挫折道德法治

谢晋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常常有老师抱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不受学生的重视和欢迎,究其原因,除了应试中的“地位”和教材内容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就是老师上课的方式:枯燥、无趣、不够精彩,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能让课堂生动、有趣,顺利实现教学的目标,值得探究。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隐性目标,较难掌控。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深度处理和用心挖掘,重点应放在“情”字上,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直通人心灵的艺术。当心灵的听觉与音乐产生共鸣,就能射放出无限暇想、无限的情感,让音乐走进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以下积极效果。

一、用音乐激起兴趣

人类离不开音乐,音乐更是青少年的挚爱,音乐融入课堂正好符合了青少年求新求异的特点,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以音乐作为导入,可以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吸引力[1]。

例如,在讲授《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时,笔者在导入部分播放了网络歌曲《防骗歌》歌词:喂,猜猜我是谁啊。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啦。再猜一下,嗯,对啦。喂我是公安局的,你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罪……伴随着诙谐的音乐,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笑声不断,产生了兴趣。由有吸引力的导入顺利过渡到本课的主题“网络”。学生带着热情去学习、探讨怎样合理使用网络,怎样在网络社会中练就一双慧眼,怎样在网络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等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但对某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把上课当成了一种期待,学习主动性将会增强,内驱力不断提高。

二、用音乐增进理解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的沟通和表达方式,在人与人情感交流中音乐往往起着无声胜有声的神奇作用,在音乐的传递中可以表达尊敬,化解误会,产生歉意,在声与情的交融中有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学生自己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学会与身边的重要他人积极交往是一项重要能力,特别是与父母、老师、同学及社会中交往的人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家的意味》这一课,重点探讨的内容是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父母。在结尾处,笔者播放了歌曲《懂你》,歌曲的主题是感恩,是子女对父母爱的深情表达,在深情的歌曲中,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无私的奉献,一件件事涌上我们的心头,歌曲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极其吻合,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时,更加深了对父母辛劳的理解,立志要用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今天的教育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基础在于学生对老师的理解[2]。在讲授《走进老师》这一课时,用三首歌曲贯穿其中,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对老师的了解、理解、爱戴。首先播放了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随着动听、优扬的歌声,老师辛勤工作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把学生带入一个温馨、和谐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对老师工作深入的了解,明白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老师像春蚕无私付出;像蜡炬照亮前进的方向;像阶梯,让你攀上更高目标。在学生对老师工作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播放歌曲《我爱米兰》,老师无私付出、默默奉献的形象更深入学生心里,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戴之情。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知师才能爱师,爱师才能信师。当学生对老师的学识、能力、人格认可的时候,会在心中由然升起对老师的崇敬之心,立志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在本课的结尾处,播放歌曲《长大后我成了你》,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烘托出主题,情感得到升华。

三、用音乐鼓舞斗志

音乐以旋律、节奏、曲调等手法表现情感传递感受。当你心情愉悦时,音乐让你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你遭受伤痛时,音乐还可以排解痛苦,舒缓情绪,抚慰人心,是你疗伤的一剂良药,医治受伤的心灵;当你困顿失意时,音乐更能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3]。

在讲授《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维,要辩证看待挫折:挫折会使人一蹶不振,丧失斗志,但也会使人勇敢拼搏,战胜困难。人生难免有挫折,关键是我们遇到挫折后应怎样对待它,要有勇气、有积极的心态。挫折教育,对今天成长中的学生及他们将来踏上新的人生旅程都有积极意义。在上课时选用了歌曲《从头在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人在成长和成就事业的过程中挫折难免,人生总会经历风风雨雨,要想成就事业,就要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奋起。人生再是怎样的失败,都不能放弃希望,要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挫折和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歌曲《隐形的翅膀》很好地诠释了这层含义,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过绝望 ,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通过这些歌曲增强了人们战胜挫折与困难的力量和勇气,成为激励人们勇敢向前的不竭动力。

四、用音乐激起共鸣

音乐,直通心灵的艺术,能触动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是生活的凝练与表达,生活是音乐的创作源泉。音乐是作曲家个人生活的反映,更是广阔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历经各个时期的文化变迁与转型中,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中,从不同的审美视角、不同的音乐语言、不同的体裁和题材等方面积累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寻找与主题相符的音乐来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4]。

在讲授《活出生命的精彩》时,讲到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就选择了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了美丽,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当展示一幅幅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各界人士共同防疫抗疫的画面与《生死不离》诗词相互交融,再配上感人的音乐,令许多学生潸然泪下,在情绪感染中心灵得到触动,情感获得体验,实现情意交融。

当然《道德与法治》课不能上成音乐课,音乐运用的再好,只是《道德与法治》课这桌大餐中的辅料——调味品,调味品运用的得当,这一餐鲜美无比;用过了头,就会让人无法下咽,所以运用的时机,添加的多少非常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音乐要注意一些问题:

1.音乐运用要得当,与教学内容相符合。音乐只是一种形式,需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选择音乐时,歌曲的内容指向性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歌曲的内容太丰富,而让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

2.音乐运用要有度,不要本末倒置。我们上的毕竟是《道德与法治》课,主次要分清,不能用大量音乐,否则变成了一堂音乐欣赏课,有的老师喜欢在讲解时或者学生小组谈论时用背景音乐,方式可取但是要注意音量的控制,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影响学生的交流。

3.运用音乐时要注意时机的掌控。到底是在开始、中间、结尾运用音乐要看目的和需要,是为了导入,调动兴趣,还是中间烘托,升华感情,还是结尾深化主题,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来设计,目的是起到强化课堂效果,而不是弱化课堂效果,能起到好效果就用,反之不如放弃。

音乐,给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的美的享受,让高尚的情感于潜移默化中融入心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让《道德与法治》课堂跳动着生命的音符,迸发出无穷的活力,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挫折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挫折使我更坚强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挫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生活需要挫折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