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2021-03-08靳肖肖崔晓艳孔凡娜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266427
靳肖肖 崔晓艳 孔凡娜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27
一、引言
2017年5月,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课程思政”这一内容,这是“课程思政”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2020年6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在此背景下,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思政内容已刻不容缓。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该《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本文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文化建设的目标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建设目标。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以及思政类课程中,在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性较差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思政教学目标。因此,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前提是结合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特色,充分挖掘《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2.教学方法改革目标。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与课程专业知识充分有机融合,防止出现课程思政“贴标签”的情况,使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能够互相促进,形成育人合力。这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深度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和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维度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思政文化资源发掘
《财务管理》是财经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根据思政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设计,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的重点突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2]。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资源的挖掘如表1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文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与布置真实性任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将知识学习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相关联,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阶梯性与挑战度。
1.以学生为主体。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思政内容应既来源于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又高于教材,能够回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风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疑问和困惑,使思政教学不再囿于书本和理论,不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因此,课程思政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从学生诉求出发,懂得学生的所思、所想;解决学生的所疑、所惑,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实现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在线上完成相关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的自主学习。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并已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进入到课堂教学,使学生有备而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将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对重难点的学习,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探讨。
五、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思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