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1-03-08周欣瑶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体系

周欣瑶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国家意识形态教育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其实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及成为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独特使命和宏大格局,办好高校思政课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大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的必然要求。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优势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其中也必然包括国家文化教育的有效治理。因此,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高校思政课置于国家治理理论体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考维度下进行深入剖析,对我们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整体建构

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是由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以及其他多种因素而生成的,它是一个由内化调整进而外化并且逐渐递进的循环过程,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充分反映。新的时代发展造就了新的需求期待,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需要从整体把握。

(一)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主体建构

高校思政课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始终以宣传与时俱进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己任[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党在国家意识形态教育领域中的领导地位。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治理目标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来确保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贯彻和落实。高校党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当代高校思政课在学校党委的指示领导和工作分配之下,依据思政教育和国家治理等发展需要而逐渐打造起关于高校思政课的专有队伍,能够为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客体建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课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现今的高校思政课有效开展有了更多可以参考、优化的客观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还普遍存在着无法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其自身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今后可以在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高校思政课应以大学生个体的切实发展需要为客观基础,建立当代大学生关于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生活的兴趣系统和一些具有激励机制的个体发展体系。

(三)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介体建构

高校思政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其他多种具体教育内容为辅,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迎合时代发展,不断深化、细化。高校思政课不能完全局限于高校日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之中,需要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共同发挥引导作用。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不是浮于表面,易为人知的,它具有复杂的内容体系,需要进行进一步挖掘、整合、治理、深化。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需要关注高校思政课载体的多样性、高校思政课教育环境的交互性等,以能够有效建立起高校思政课教育治理的助力体系。

二、国家治理理论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高校思政课置于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之中进一步加以思考和理解,是促进新时代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新举措,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的整体性治理

高校思政课创新的整体发展要重点关注其内容体系广度与深度的统一,尤其是在此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步发展。从教学广度而言,要注重高校不同年级之间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持续性、同一年级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安排之间教学衔接的有效性;从教学深度而言,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和联系,以及教学方法的相同性,避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似性、重复性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单一性、间断性。因此,从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的整体性治理层面,要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思想理念融入其中,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2],通过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调动大学生学习创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关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平台开发的拓展性治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体和移动设备的兴起受到了当代学生,尤其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喜欢,使得网络阵地逐渐发展成为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教育平台。传统的高校思政课逐渐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发展诉求,抢占并开发网络平台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新阵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通过网络为载体,探索并开发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在高校日常思政课的教学安排与设置上,可以结合网络上的时政新闻和热点话题等进行互联网教学,通过网络微课、慕课、学习APP等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学习任务的布置以及互动交流的激励,做好做强“互联网+思政”品牌,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3],将能够更好地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对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三)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评价机制的考评性治理

考评工作在高校之中开始慢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思政课的整体建构与创新发展同样需要其考核评价机制的治理与完善。首先,要尝试建立一个关于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测评机制,以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全面把握并且有效测评当代大学生关于思政课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进而通过有效的信息整理和数据分析,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要努力建立一个关于高校思政课的反思回馈机制,以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尽快解决当代大学生关于思政课以及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在问题产生原因的探析过程中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与治理,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扬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促进其创新发展。

高校思政课是国家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系统构成要素。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架构起了国家治理的整体布局。这不仅彰显了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卓越的制度优势,同时也为探究高校思政课的整体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