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1-03-08聂明逸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文化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斗争信念马克思主义

聂明逸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斗争”一词以不同形态出现在各个篇章之中。在随后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十九大会议主题的解读性文章中,“斗争”同样是高频词汇,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在讨论之前,需要明确两个核心点,一是为何要斗争,二是如何斗争,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全面理解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源所在,更有助于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下,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路线。

一、弘扬斗争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继承需要坚定不移地弘扬和贯彻斗争精神

精研马克思主义著作可以发现,斗争性作为最鲜明的品质,贯穿于各篇章之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为旧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真正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彻底摆脱了宿命论的悲观主义情调,新民主主义革命也随之到来。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仅有五十余人的小党派成长为如今九千多万党员的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同样也是新中国不断褪去旧外衣,进而迸发出新生的成长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是那个时代的必然选择。可以说,从那时起,虽然时代在变、历史在变、见证者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唯一不变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英勇无畏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斗争精神[1]。

(二)马克思主义的高歌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弘扬和贯彻斗争精神

我党结合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对社会主要矛盾下了新的论断,进一步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核心提升到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一接地气但不失温暖的奋斗目标上来。同时,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国际情势日益复杂严峻,多元文化不断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与决心。进入新时期,面临的困难与艰辛不啻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走长征路,更需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环境,适时改变斗争手段、转变斗争思想,不断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在新时期斗争的过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斗争精神在现当代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的斗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斗争,有其自身的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新时代的奋斗意志,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提高新时代的奋斗能力,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重新糅合与发展,进而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斗争意识并在斗争中夯实思想根基

1.坚定共产党人理想,发挥斗争信念。正直和自信如同行舟的压舱石,在前行之中无比重要。理想与信念的丧失会带来信仰的崩塌与前路的迷失。历史的经验不断告诉也将继续告诫我们,无论情势如何严峻,困难如何艰辛,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持,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当前,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在理念与信仰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批又一批党员没有经受得住考验与诱惑,倒下了。但更多的共产党人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又重新站上了时代的最前沿,将历史逆流作为对党性的磨砺与考验,反而更加坚定。只有坚定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发挥马克思主义斗争到底的信念,才能够不断克服艰难险阻。

2.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确保斗争实效。马克思主义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道路的真理。坚定这一信念,将使得在面对偶尔的挫折时不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局,有助于为接下来的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不竭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结合,不仅是理论的延伸,更是方法的指引。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斗争观的三把长枪。不断刺破着前行的黑暗与迷惘,是最有力量也是最为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史与血泪史便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践行与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不断斗争的产物,也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它使得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原型,且将不断指导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二)保持斗争精神做敢于斗争的战士

1.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坚强的战斗意志。因为奋斗意志是奋斗精神的核心和关键。奋斗精神能使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保持一种顽强向上的状态。

新时期,新使命,新要求。时代在变化,斗争内容与斗争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随着深水区改革进程的推进,新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是前所未有的。

例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利益纠缠在一起,为斗争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与复杂性。更有一种声音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尽头,弥漫着一股不敢承担任何变革风险,只想安于当下的委靡不振的风气。同时,更出现了急功近利、急于晋升的现象。保持奋斗的精神,预防和解决重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士气高,永远不要忘记的初衷,牢记使命,敢于展示我们的剑,敢于承担责任,不断突破所有过时的刚性的概念,突破凝固的壁垒,在困难面前树立勇于斗争的勇气。

2.要树立必胜的斗争信心。敢于斗争,坚定必胜的信念。我们党丰富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正因为始终坚定斗争的信心,所以才能不断走出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才能在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和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中,坚定地走自己认定的道路,不被偶尔出现的坎坷和诱惑所诱惑。坚定信念,更需要在面对外界质疑和面临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挑战的过程中勇于捍卫自身的信念。

(三)增强斗争本领 做善于斗争的勇士

既然善于拼搏是成功的关键,那面对复杂的新形势,要鼓起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主动斗争、智慧斗争、灵活斗争[2]。

1.讲求斗争艺术,选择合理斗争方式。注重斗争战略,有特色、有重点地开展斗争。本质上,我们要把握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关键要素,围绕关键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斗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科学预见事态发展形势,掌握斗争主动权。任何复杂的斗争本身便是矛盾的集合体,既有有利于全面推进斗争的因素,但同时也不断面临着被否定的阻碍。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矛盾都是对立与统一的集合体,事情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对立与统一的交锋中曲折前进的,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不需要经历苦难便能达到的。且往往是越伟大的目标,其实现的过程就越坎坷多艰。与其被动接受,不如发挥斗争的主动性,勇于和敢于抓住斗争发展的特点,全面且深刻地认识到斗争的规律所在,掌握斗争的主动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最高使命的一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其兴也多艰,其盛也多难。

猜你喜欢

斗争信念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信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