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圈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21-03-08张申梅

文化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饭圈偶像青少年

张申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但近年来,畸变的饭圈文化造成了多起饭圈事故,受害者多为青少年,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敲响了警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8日举行的发布会提出将整治“饭圈文化”列为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项重点内容。对此,国家、媒体、学校需协调配合,正视“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客观公正地看待“饭圈文化”,堵疏结合,加强思政教育,引导饭圈文化正向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

一、饭圈现象及其成因

(一)饭圈文化

饭圈是一种网络用语,粉丝(fans)圈的别称。饭圈作为一种“圈子”,“是以情感、利益、兴趣等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人群聚合”[2],亨利·詹金斯将“饭圈”定义为“狂热地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3]。我国的饭圈文化肇始于韩国粉丝文化,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偶像为纽带的群体文化,具有内部高度一致、集体狂热、类宗教等特点。

(二)饭圈现象成因

1.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粉丝之间的交流不再受地域限制,在多个网络平台均可互动,也更容易参与饭圈内部活动,极易形成规模庞大的群体。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爱豆(idol,英文的偶像)高频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更易维持青少年的热情。

2.大学生群体主义心态

部分大学生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有同样爱好的群体而加入饭圈。饭圈内有共同的偶像,相同的喜好及话语体系,大学生可从中获得新的群体认同。饭圈与外界有一条隐形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将粉丝与非粉丝区分开来,圈内有一套只有粉丝能了解的特殊语言词汇,这使粉丝获得了一种区别于他人优越感与归属感[4]。

3.大学生内心孤独,寻找心灵慰藉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由于环境陌生,且具有较高的自由性,拥有多样的主体选择,大部分成员更倾向于个体行动,更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饭圈则填补了这一空缺,饭圈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了孤独感,甚至成为大学生的心灵寄托与慰藉。

4.大学生释放压力,追求自我满足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求学、考研、就业的压力,在生活中缺乏解压方式,转而在网络中寻求减压、发泄途径,饭圈中的一些矛盾冲突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发泄负面情绪的途径。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建树,在饭圈活动中更能找到自我价值。比如加入选秀节目中某个明星的后援团,共同为明星打投,送偶像出道,从中获得自我满足。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饭圈文化,脱离现实的学习生活。

二、饭圈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饭圈文化的榜样示范作用

偶像明星的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等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了解偶像明星艰辛的奋斗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许多偶像政治立场坚定,热衷于慈善事业,可以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饭圈成员纷纷发起募捐,以偶像名义向物资匮乏地区捐献防疫物资,且开发利用了专用通道,加速物资流通,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物资匮乏情形。2021年3月的“新疆棉花事件”,涉事品牌的代言人纷纷解约,支持新疆棉花,反对不实谣言,坚定维护中国形象。在偶像的带领下,粉丝纷纷表明决心并强烈抵制涉事品牌。以上都体现了偶像对青少年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饭圈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古斯塔夫·勒庞提出“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5]。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饭圈内部的“回音壁”效应更易使其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同时,对偶像的盲目崇拜易使饭圈成员无底线地维护偶像而不问对错,丧失是非判断能力。这种无底线的包庇行为对青少年的是非观教育极为不利。

2.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资本推动饭圈文化发展的目的是获取利益,因此近年来饭圈内各种“割韭菜”行为比比皆是。如近年火爆的选秀节目,最终出道偶像由粉丝投票选出,通过购买官方推荐的牛奶可以无限增加票数,饭圈内部通过集资为自己的偶像投票,送他出道,相关花费甚至达到千万元。其他应援活动的花费也均不菲。一味攀比销量,饭圈活动动辄百万千万元,都会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产生负面影响。日前,由于某选秀节目的打投机制要求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粉丝在购买赞助商奶制品并扫码后竟将大量的牛奶倒掉。新华社直接批评此行为,要求坚决抵制盲从、浪费之风!此类事件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消费观。

3.拉低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饭圈成员大多有着“粉丝滤镜”,即使爱豆出现了道德问题,其粉丝支持者仍然自我感动式地为其辩解开脱,这种无底线的纵容不利于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同时,饭圈成员在类宗教的饭圈文化中难以保持理性,一旦受到别有用心的挑拨就会情绪高涨,加上互联网的虚拟性,极易导致网络互骂,饭圈互撕等不当行为,行为、言语极不文明。这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极其不利,部分过激的大学生甚至对不喜欢的明星或者所谓的“对家”进行无底线的造谣辱骂,越过了法律的底线,给自己的档案留下不光彩的一笔,影响了自己的未来。

4.阻碍大学生形成独立人格

大数据时代,各平台推送的都是完美契合个人喜好的信息。对于饭圈成员来讲,由于不停浏览、咨询偶像的相关信息,平台就会不断推送更多的相关信息,循环往复,饭圈成员被单一信息包围,陷入“信息茧房”,不利于个人接受全面的外部信息。同时,饭圈组织的严密性以及群体内部的等级区分使得绝大多数普通成员盲目跟随“粉头”进行饭圈活动,固定进行签到、打卡、空瓶等活动。长此以往,成员极有可能迷失自我,思维固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形成独立人格。

三、饭圈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一)国家加强引导与管理

1.正向引导价值观

国家需加大对饭圈文化的管制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饭圈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阵地”[6],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饭圈文化,消除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的价值导向,创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消除迷茫,纠正思想及行为偏差。可以通过树立正能量偶像标杆,积极宣传饭圈文化的正面事件,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2.清理网络空间

网络治理制度的完善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导致了网络空间的混乱。网络空间是饭圈文化的“主场”,加上饭圈成员的狂热情绪,更易产生不当行为。国家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相关立法,完善惩罚机制,推进互联网实名制,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3.规范演艺市场

畸形的饭圈文化导致了当今娱乐产业“流量为王”的怪象,不仅影响了娱乐产业的正常发展,更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对此,国家相关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管理娱乐产业的不良现象。同时,对待劣迹艺人必须坚持零容忍,以此警示其他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同时纠正饭圈成员的价值观。

(二)媒体及网络平台坚守底线

饭圈文化是娱乐产业重要的利益来源,导致一些不良媒体一味求利。媒体作为社会宣传最重要的窗口,一定要坚守底线,求真求实,公正客观地评价偶像行为,引导饭圈理性行为。各大网络平台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在谋利的同时注重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平台上的不当言行及时进行治理,严厉处理职业黑粉及恶意营销号,封号究责,减少饭圈内部矛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三)高校优化思政教育

1.摒弃偏见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多样性,认识到追星并非原罪,关键是要正确引导而非断然制止,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饭圈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7],深入了解饭圈文化等网络亚文化,摒弃过往对娱乐明星的偏见,客观看待这一群体,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及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正面价值。

2.创新方法

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自己主动吸收的知识而非传统模式中的价值灌输。思政课应与时俱进, 将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元素融入课堂,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批判地看待饭圈文化,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客观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例如将一些热点事件作为授课案例,引导同学们分析对错、利弊,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通过播放新冠疫情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或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使大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偶像,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同时,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四)偶像发挥榜样作用

偶像在饭圈内部起着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言行甚至决定粉丝的行为。因此,偶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自律,遵纪守法,为青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粉丝动态,引导粉丝专注现实,热心公益,远离饭圈撕战等,引导饭圈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饭圈偶像青少年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青少年发明家
偶像报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