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2021-03-08林政
林 政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其不再是单纯化经济议题,远超越经济范畴,乡村振兴包含了文化、经济、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振兴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乡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相比,乡村文化建设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广大农村无法获得有效、及时、系统化的文化引导与熏陶,这就会对乡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精神面貌造成不利影响。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而且还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步骤。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注重乡村文化的引领,注重文化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乡村振兴[1]。
一、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概述
(一)乡村文化
“文化”最早出现于《周易》,即“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主要指通过风俗、礼仪、典籍等对天下苍生进行教化,也包含了观念形态、物质存在、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既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通常来说,乡村文化属于村落乡民具备的独特化生命式背景知识,呈现出农村具备的人际交往模式,并为乡民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行为选择以及逻辑思维提供相应的内在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开启了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序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2]。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作为总要求,这五个方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将其统一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呈现出相应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超越,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组成部分,又为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和乡村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的发展能够引领人们的思想,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二、乡村文化引领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首先,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灵魂。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农村就是发展农业,其功能是提供相关农产品。新时代,乡村振兴并非那么简单,乡村振兴需立足于乡村文化的角度,促进农村的整体振兴。乡村振兴不仅包括物质条件的快速提升,也包括文化与文明方面的振兴[3]。乡村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把乡村文化具备的文化价值转变成显著的经济价值。
其次,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动力源泉。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需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促使传统文化呈现出持久凝聚力与魅力[4]。同时,需注重乡土文化的人才培养,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作民间文艺的创作团体扶持,以创造出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在乡村振兴当中,需依据乡村特色,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文化政策,并找出其和民间文化的契合点,以构成良性文化流动,以促使乡村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最后,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环境。第一,需通过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农民道德素养的提高,指导农民尊老爱幼、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法守法,以和为贵、邻里和睦,以确保乡村社会的安定有序,并提供给乡村振兴相应的社会环境;第二,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播,经过农家书屋、文化墙、文化大院等相关手段与形式,全面宣传乡村振兴的有关知识,并构成良好发展氛围[5]。
三、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路径
新时期的乡村文化通常是乡村振兴的价值指引与灵魂,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组成部分,乡风文明通常指繁荣昌盛的农村文化,且焕发出乡村社会的新气象。因此,乡风文明的建设,不仅能促使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升,而且还能促进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
(一)激发农民积极性,吸引人才回流
乡村的文化事业良好发展通常与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有着密切关联。依据当前乡村的文化建设当中的问题,需对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短板进行破解,注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城乡劳力资源实施整合,以吸引人才的回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优秀人才通常对乡村的文化建设以及乡村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吸引各种人才积极主动地参与至乡村文化的建设当中,对乡村的经济潜力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人才培养创建各种锻炼平台以及就业机会。如鼓励与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吸引教育工作者、青年大学生等到乡村实施社会实践,通过其自身的知识,为乡村的文化建设添加新活力;寻访乡村的传统文化技艺人员,发扬和传承传统乡村文化,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繁荣乡村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同时,基层政府也需为人才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与人才有关的扶持与待遇补贴,吸引并留住人才,为乡村文化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获得相应的人才支撑。另外,基层政府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加大乡村文化管理和服务人员培养力度,注重乡村文化管理者和服务人才的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乡村文化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注重乡村民间文艺人才资源库的建设,建立文化传承机制,培养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服务领域的活动,实现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提高乡村文化自信,保持乡村振兴的动力
乡村既是乡土文化建设的根脉,又是传统文明发源地,通常承载着独特化的地方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为乡村文化自身的涵养提供了深厚的基础。第一,促进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思想,不会盲从,并能够客观且理性地看待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的发展产生独特的思考与看法,并对生活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具有清晰定位。村民需根据居住的乡村的产业特点以及政策、因地制宜地学习新技能,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与规划的追求目标。同时,注重乡村中精神文化与生活的丰富,多开展有乡土风情的活动,让村民积极参与创作,以促使其产生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并引导其重新构建本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在不断实践中,转变农民传统的负面价值观,调动农民主体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第二,弘扬与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培养文化自信。对于村民而言,祖祖辈辈都生长在当地,长久以来民间技艺就构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方面,如特色古建筑、历史名人故居、文物遗址等都是不能复制的,在乡村建设当中,都需不断保护与维护,并通过历史文化的引导,充分呈现出乡村的文化内涵与活力。还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前的乡村建设中处境十分艰难,如节日表演、民间工艺、风俗习惯等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部分精湛的乡村艺术都面临后继无人,这将给乡村文化传承造成不能挽回的损失。面对独特化乡土文化,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相应的传承与发扬,并结合时代需要进行不断扩充,对符合条件者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属于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注重乡村文化的建设投入。乡村文化建设需配备相关的配套设施。一方面,注重乡村文化的基础设施构建,对“硬件”设备加强改善。伴随村民的经济生活逐渐提高,人们愈来愈注重孩子的教育及其自身的文化提升。因此,乡村文化公共空间的重构就极其必要。比如,乡村文化的服务站、文化广场、农家小屋等,以此对村民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惯进行培育与丰富,从而使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程度逐渐提高,并形成相应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鼓励与支持乡村文化团体活动。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开展乡村文化的团体活动,比如,有乡土特色与民族文化特点的秧歌、戏曲、皮影等,以促使乡村文化自身的生命力焕发。将地方文化底蕴与当代文化精神相结合,需注重创新发展,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彰显乡土文化特色。
(三)与乡村旅游结合,彰显乡村文化魅力
坚持乡村环境和乡村文化建设,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才能够彰显乡村魅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结合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等情况发展“文创旅游”,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的地域特色。乡村旅游通过当地的文化特色、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调动农村中本来具有的文化活力,将其与现代文明结合,展现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凸现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旅游通常对文化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乡村文化相关因子的保护、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更好地挖掘与整理出乡村文化资源,让各方的游客通过休闲、传介得到传承与发扬。通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能实现乡村知名度的提升,促进村民文化自豪感的增强,而且还能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增收,在文化生活与物质层面均得以提高,通过乡村旅游与城市人实现平等沟通。对于乡村文化具备的特色而言,其作为乡村旅游实现良好发展的根基与灵魂,需注重对文化生态进行相应的保护,而不能对其稳定性与完整性造成破坏,并留住其原有的文化味道。同时,需注重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当地的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相结合,构建特色化的乡村文化旅游基地,实现乡村振兴。
(四)文化事业与产业结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通常有着密切关联,而文化事业促进,则能通过城乡文明的互补与带动,调动城乡活力,将相关的分散文化因素进行串接,形成具备地域特色的文化事业。一方面,需促进文化主体的城乡融合。面对到处能体会到“乡愁”的农村,想要使乡村文化具有生机活力,就需有报效乡梓的豪情以及满怀朝气的青年人,学习运用城市的先进技术、思想,以及成熟的方法与产品推介方式,将文化事业作为载体,与当地的产业与经济相结合,构成合理、有序的流程,使静态文化产业逐渐变为流动的,可以带来活力与效益的文化产业,从而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新活力。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产业建设,通过文化走出去,带给村民相应的经济效益。对于文化事业而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乡村文化的建设当中,并呈现出时代特色,以实现文化事业与产业结合的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的服务对象扩大,并提供具有大众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从而培育出新型文化消费的增长点。通过对基本的文化需求和多样的文化需求相统筹,呈现出文化的市场需求与公益性质,以促使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通常和乡村的文化底蕴具有密切的关联,自然、清新、淳朴的乡土气息能使乡村更具活力与灵气。在振兴乡村战略、农业现代化的规划下,乡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乡村文化的建设,通常能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更具活力与机遇,从而使乡村文化的保护与重视带来文化魅力的同时,促使乡村更具诗意,并彰显其内在的生态价值与文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