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策略研究

2021-03-08杨子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医学一带一路俄罗斯

杨子童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1 从中医发展历史论俄人眼中的“中医文化”

中医是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出现了扁鹊这样的杰出医学家和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学著作,形成了中医基本理论。除了对本国医学影响深远以外,其对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和越南东医学等“汉化圈”国家的医学研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医圣“张仲景”建立了完整的临床医学理论体系;隋代,巢元方完成第一部病因症候学专注《诸病源候论》;唐代中医学开始有了分科发展的趋势,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

俄罗斯具有厚重的神秘主义根基,中医之所以被俄罗斯民众所熟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宗教(即东正教)影响,俄罗斯人认为中医是神学的衍生物,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由于中医在历史上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医巫同源”的思想、中医传统中强调“天人相应”等为中医增添了一层神秘主义色彩,因此,俄罗斯人把中医与“神学”挂钩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1]。

另外,俄罗斯人对中医文化理解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国人文化自信的缺失。部分国人视国粹“中医学”为“伪科学”。浮躁社会内部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助长了“中医伪科学”的盛行力度,如“遥感治病,异地授功,意念手术,透视诊断”等,或者利用民间的原始巫术驱病消灾。这些伪科学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然而,中医文化依然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其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力量。早在秦汉时期,中医已经基本上告别了巫术,确立了理性医学体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时“阴平阳秘”,主张恢复或更新人体肺腑气血的平衡协调。因此,中医治病既不是单纯的消除病因,也不是“治标不治本”的消除外在症状,而是从根本上扭转生理机能的不协调,恢复生理平衡。以中医中著名的“针灸”为例,其涉及中医中常出现的“经络”和“腧穴”,而这两者也正是中医中最具现代科学特征的部分。《黄帝内经》认为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伏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由此可见,腧穴并不单单是孤立于人体表面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密切联系、相互疏通的特殊部位。

中医学的许多理论体系都是中国祖辈历代钻研、不断探索所得的智慧的结晶。研究表明,鸦片战争时期西医才正式传入中国,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国人开始兴办近代医疗事业。而在此之前,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看中医、吃中药、针灸等均是他们休养生息的不二法则。

2015年,屠呦呦发现了全新的疟疾治疗方法而被授予了诺贝尔奖。据报道,屠呦呦于2011年成功研发青蒿素后,为疟疾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众所周知,“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该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青蒿素这一项研究成果的肯定,更是在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中医学的绝对价值,使得中国传统医学在研制新药方面给更多的科学家提供灵感,以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综上,中医学并不是没有理论依据可言的,也并没有十分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这只不过是俄罗斯人民在不了解中医学的情况下对其产生的误解,其内涵和理论体系值得现代医学界深究钻研。

2 由中医“和文化”及中俄文化性格观中医学传播

前文提及,中医与道教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医中有道,道中有医”。中医的发展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道教与中医有着共同的文化始祖——黄帝,历史上众多著名医者“孙思邈”“杨上善”等都是道士出身,其众著作中也带有道家理念和修炼方法。因此,中医文化中大部分以道家哲学作为思想基础,包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为而不争”等中庸思想,这也导致了中医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华夏民族特征,中和、实用、仁德即中医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的3 种主要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中医是“中国和文化”与“医学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

目前,我国中医学跨文化传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偏重于理论传授而忽略了其中的“和文化”本质。与西医学相比,中医的最大劣势即疗程长,见效慢,但这也恰恰是中医能够彻底根除病原的准备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概意思是说人体是否健康,取决于五脏六腑的阴阳是否平衡,因此,中医讲求“阴阳调和”。仅仅研究中医文化,就可以从中窥探中国的文化性格。

中华民族和其中医文化一样,都内向含蓄,具有仁慈宽厚、和合与圆融的特征,万事强调“稳中求进”,而不妥协“急于求成”。中华民族讲究“大和”,这也在整个华夏延续了千万年,继续深入,形成中国的民族性格。儒家的“人生于自然”“天地万物一体”,道家“无为而治”“不为天下先”,以及佛法所讲求的“轮回”等思想,也促成了中国“中庸重和”思想的产生[2]。

从古至今,中国矢志不渝地走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20 世纪中后期,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不结盟”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中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也体现了“和”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视的发展理念。21 世纪以来,中国努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致力于世界和平。

如果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总结为“内向型”,而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突出个体和主观的作用,尊崇个人价值的实现,提倡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信真诚,具有开拓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有着深厚的“民族主义”特征,加之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的性格相对急躁、轻浮。而这也正好容括了西医见效快,疗程短的特征。

民族性格上的差异为中医在俄罗斯传播提供理论支撑。由于俄罗斯快节奏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环境为其民族性格注入了大量的“急躁”“浮华”元素,导致多数青年人属于亚健康的状态。然而,西药只能在表面上缓解已显现出的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理机能上的不足,中医学的优势便得以显现。就算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将原本疲惫困顿的身体通过“阴阳调和”再次恢复到最佳状态。因此,道教的养生理念和修炼方法得到了多数俄罗斯人的青睐。

如果中医文化可以在俄罗斯得到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广大俄罗斯民众的肯定,他们势必会对中国“和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体味到“中西结合”“刚柔并济”的重要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中西方民族加强经济文化上的沟通联系,减少文化上的冲突与摩擦,保持一颗“包容心”,才可以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3]。

由此看来,中医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俄罗斯民众的兴趣点,提升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好感度,主动地接受中国文化,进而帮助中华文化在俄罗斯更好地传播。因此,通过“中医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3 对比古籍与俄译本析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翻译问题

若想将文化传播出去,首先要解决语言障碍,“翻译” 在中医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外翻译学界对文化翻译的方法多集中在直译与异译之争。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质上涉及4 个方面:作者风格、民族色彩、音韵美感、哲学内涵。而中医文化的传播速度之所以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翻译的缺失导致“传播失真”现象。

首先,中俄文互译本身在实操上就存在难度。由于中医经典理论多以古文写作,用语中保留大量古老的语言表达,文笔虽然生动,但也导致通过白话文转而翻译为英语显得更为艰难。再者,“古译白”这样一个中介阶段的缺,导致原文信息的二度丢失,进而导致术语含义理解上的重大偏差。在汉译俄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用词不当进而导致的翻译不畅等问题。

其次,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理解方式不同,语篇逻辑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问题。例如,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之说” 在俄文中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词语,这也成了汉译俄的翻译障碍之一。因此,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民族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将是解决中医古籍翻译问题的重中之重。转译次数过多也会导致原文信息的丢失。俄罗斯学者对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等中国医学古籍的翻译未尝不是建立在西方转译作品的基础之上,因此同样会导致翻译的偏差。

翻译学者自身的趋向性同样是导致翻译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是因为翻译学者通常带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并通过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有选择的翻译古籍作品。众汉学家各行其道,对中医古籍有不同的观点立场,也导致了翻译的差异。当然,这是无法避免的[4]。

随着中俄友谊的日益加深,结合中国自身传播文化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保证翻译质量,努力提高对外宣传的效果,该文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中俄互译教材的完善度,建立相关教学机构,着重加强对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生僻字词以及语言逻辑的教学。

(2)翻译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翻译水平,全面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尽量回避自身带有的“文化趋向性”,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准确、客观的翻译中医古籍。

(3)国家加强重视,设立专门机构,在词句释义等多方面层层把关,以避免“传播失真”现象。

4 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弘扬中医文化

目前,国内为推广中医文化,正在派遣中医学术交流团去宣传中医文化,然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交流障碍、生活习惯差异和团队成员热情度不高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造成俄方对中医药文化理解上的困难和排斥。因此,利用国家经济政策“一带一路” 的优势发展传扬中医文化有助于使其摆脱传播困难的窘境。

“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分别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近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中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疗效和思想精髓都是中国先人智慧的结晶,需要借助“一带一路”的优良平台在俄罗斯进行跨文化传播。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政局变动、乌克兰危机的持续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恶化, 俄罗斯开始将国际合作的目标转向东方,许多学者和高层领导人也对“丝绸之路”持肯定态度。其次,中国发展“一带一路” 的出发点是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往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积极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想更好的传扬中医文化,最关键的是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

(1)利用“互联网+”,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传播渠道。

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草药的输出,使得当时的出口贸易得到大发展。而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 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信息交流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局限。因此,我们要在俄罗斯建立专门的中医药门户网站,完善库存信息,使得中医理论体系化,方便查阅,这不失为传播中医文化的良方[5]。

(2)充分发挥中草药成本低的优势,扩展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据统计,中亚—东欧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31%,虽然俄罗斯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但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部分人无法支付西医昂贵的医疗费用。相比之下,中医是一种可替代的选择。许多疾病中医的治疗成本远低于西医。因此,如果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将中医传播至贫穷落后的地区,那么中医药便有了更为扎实的平台,中医文化的传播也会相应拥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6]。

(3)完善硬件配置,丰富中医文化传播的资本。

在俄罗斯大小医院附近建立中医药铺。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华人或当地医学爱好者开设的中医、艾灸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近7 000 家中医诊所,加拿大仅卑诗省就有针灸师约2 000 名;法国已有近2 300 个中医诊所。目前,全球4 个主要的重要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西欧和北美的草药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而俄罗斯并没有形成开放型市场,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线商机。国家应提高对中医药传播的投资力度,建立中医药铺,开拓中医药市场。实现中草药“本土化”。在当地建立中草药实验室,安排专门人员种植中草药。同时,中医药铺通过培训等多方式多手段传授中医知识,培养中医人才,也可以提高对中医文化的理解程度,激起俄罗斯民众对中医文化的兴趣,从而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一带一路俄罗斯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另辟蹊径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