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增进政治认同的三重意蕴
——学习习近平有关“四史”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1-03-08许彦淳吴金泽李向勇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史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许彦淳 吴金泽 李向勇

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包含政治道路、政治制度的整套政治体系的认可与支持,对于维系政治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政治认同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到当代中国,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归属感和忠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显示出政治认同的重要性。高度的政治认同来源于对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充分肯认和对政治理想、价值与前景的高度自信,而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于整套政治体系创立、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因此,加强与当前政治制度、政治体系相关的历史学习教育对于增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十分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诸多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历史教育的重点与意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纲挈领地提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①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以党史为核心的历史学习教育以历史逻辑深化理论认知,进而以思想引领促进政治认同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四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要领与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有助于深入把握“四史”教育的关键与重点,进而理解领会“四史”以伟大历史凝聚政治共识的核心作用,明确“四史”教育培育政治认同的多重意蕴。

一、深化对“三个为什么”的认识与理解

面对中国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些国家和组织对中国进行了集中且有组织的诋毁、攻击和抹黑,试图动摇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渗透,就要依托“四史”教育回答好“三个为什么”,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重大问题,有底气地宣告“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结果,要读懂这些伟大成绩的历史传承性及其历史逻辑,就需要进行深入且透彻的“四史”教育。

(一)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离不开切实有效的党史教育

党史记载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的历史支撑。

其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总是与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相互激荡、共进同行。对于他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没有生搬硬套、照单全收,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灵活、科学的运用。

其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①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磅礴历史,人民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其三,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只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凝聚起夺取胜利的磅礴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第一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坚守,既传承着丰富的精神源流,又继承着丰硕的经验智慧,是永葆党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内在驱动力。

其四,中国共产党有不断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③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人民日报》2019年8月1日第1版。,自我革命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坚持了自我革命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诸多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化险为夷。如今,中国共产党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党内监督体系,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四史”教育要深入讲好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为了国家与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克服重重困难,创造辉煌事业的奋斗之路,讲清楚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使人民从党的光荣传统和实践创造中深刻认识与感悟党的性质、初心、宗旨,从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

(二)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问题离不开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五百多年来社会主义在磨难和淬炼中奔涌向前的壮阔史诗,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凭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逻辑为社会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实现提供了必由之路,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宏伟磅礴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高擎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为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

其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页。从研究方法上看,马克思主义置身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扎根于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力量,针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基本问题和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思想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基于无产阶级斗争经验、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演进历程,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相统一,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产生了源于时代却又超越时代的人类精神精华。从历史演进来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丰富史料,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更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其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遵循。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模式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社会主义发展史彰显了各国实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民解放为价值旨归,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对理解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核心内容,理解人民是历史主体、价值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实践主体大有裨益。“四史”教育要讲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辉煌历程,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意义,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内核,从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的、人民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问题要系统开展“四史”教育,着重加强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理论。而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都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发展进程。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四史”教育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与当下做对比,梳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孱弱、民生凋敝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历史进程,就可以明显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质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乡村振兴蓝图逐渐变成了现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在发展中不掉队、不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成果。在改革开放史教育中进行以时间为序的前后对比,不难发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让中华民族摆脱了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黑暗泥淖,前所未有地接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四史”教育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壮阔历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使人民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与实践要求,把握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并转化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实际行动。

“四史”各有侧重又交错相融的特征,不仅使得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做有重点、有层次、有对应的阐释成为回答“三个为什么”的必然要求,也使得从“四史”总体的角度解答“三个为什么”是增强理论阐释力和解释说服力的必要路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成新发展格局,正处处彰显蓬勃伟力,向着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阔步前进。

二、深刻把握“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四个选择”是指“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四史”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演进的历程,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四史”深刻且详细地记载了剧烈的社会变动中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选择的历史进程。

(一)出于解决中国历史任务的目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以实践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凭借对时代境遇、现实条件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执着追求,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革命和建设切实有力的思想武器。遨游于社会主义发展史近五世纪的发展长河,可以发现,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这一转变的是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身解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为解决近代中国现实问题找到主体力量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制度健设提供指导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主客观条件相匹配的双向互动过程。哪一种主义能解决中国的历史性难题,能帮助中国实现长远发展,历史和人民就会选择哪一种主义。要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演进为视角,使人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出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客观需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万众一心选择的结果。要深入理解“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就要从党史中探寻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以“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为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到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以历史分期为基础,重点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利于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真诚、最忠实、最彻底的爱国者,始终是最先进、最高效、最严格的建设者,始终是最得民心、最重视民情、最代表民意的领导核心。

(三)出于独立自主自强的要求,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发展道路

要深入理解这一选择,离不开“四史”教育对历史现象的深度剖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致使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尚不成熟;土地战争到解放战争的数十年动荡,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不得不面对经济结构简单、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生活“一穷二白”等极其困难艰苦的环境。当时的中国国情不容许我们照搬他国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的具体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后,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国凭借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上交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在“四史”教育中,要深入剖析中国社会发展各阶段独特的现实条件,使人民清晰认识近代中国探索并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四)出于对国富民强的追求,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

要深入理解这一选择,就要以改革开放史为重点,贯彻落实“四史”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恢复,国家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社会该如何发展、依托什么发展,无既往经验可循,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瞩目成就和伟大历史变革,无疑从事实上直接印证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而要更透彻地理解改革开放史所蕴含的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就要更为深入地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壮阔历程与内在机理。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血脉相连的关系,坚持“两个如果没有”“两者不可割裂”“两个不能否定”。为此,就需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改革开放史的教育,更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理解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实现从积贫积弱、饱受霸凌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走向繁荣富强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伟大转变背后的历史逻辑。

“四个选择”是“四史”的重要骨架,也是中国历史的前途与方向,蕴含着一代代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近代以来,在不断的求索与选择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由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走上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而这正是可供中国人民汲取的最为宝贵的历史资源。通过“四史”教育,人民从历史深处感知历史的智慧与启迪,以纵深的历史眼光来洞悉当前政治与社会情况,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污蔑与攻击,从而树立起对于时代方位和前途命运的充分信心。

三、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加强思想建设、凝聚政治共识的基础性环节。“四史”是一幅跨越百年的宏大画卷,历史、民族、国家、文化交融其中。开展“四史”教育,使教育对象从中国共产党求索的伟大实践中体悟和探析其中蕴含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有助于其深入汲取党对于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宝贵思想与科学理论,进而使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树立正确历史观,明确历史发展主题与主线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页。历史积淀了人类发展的经验和智慧,也对未来社会的前进道路予以指引与启迪。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不能忘却,更不能否定。因此,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增强历史意识、提升历史思维,进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晰历史的主流与本质规律至关重要。“四史”反映的是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并走向复兴的历史伟业,这一光荣历史本身就受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四史”从整体而非片段、系统而非孤立的视角与方法对百年光荣奋斗征程进行有机建构,而这一有机建构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辩证科学的大历史观。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加深教育对象的历史认知,促进教育对象培养历史意识,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深刻认识历史的本质及规律,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将历史碎片化、虚无化,从而抹黑、丑化、否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企图。同时,在“四史”教育中,以党史学习教育统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将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其中,突出了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凸显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的理论逻辑。把握“四史”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育对象的历史思维,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明晰历史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二)树立正确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①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9月28日第2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繁荣有深远影响。因此,学习党的历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至关重要。“四史”也能为民族观的培育提供丰厚的历史资源。“四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由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走上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的光荣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日益走向团结统一繁荣。红军长征路过民族地区时,就积极向饱受欺压的少数民族同胞宣传民族平等的政策,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开展对反动政权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还留下了诸如“彝海结盟”的佳话。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时,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使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进、奋勇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更是创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当家做主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团结。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教育对象从各民族齐心协力奋斗的光荣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在百年的奋进征程中,观念与实在发生着双向的交互,一方面,党对于“中华民族”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这种认识的深化积极推动着实践发展和历史演进。深化“四史”学习,厘清党对于“民族”的理论探索和认识深化过程,明晰“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背后政治共同体意涵的生成、演进的历程与逻辑,从而培育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最终增进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

(三)树立正确国家观,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

中华民族自古就传承着爱国的基因,家国情怀早已流淌在中华优秀儿女的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只是一个简单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真实的内涵。要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内涵,不能仅凭朴素的情感认同,需要科学的国家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具有阶级性。中国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新中国七十余年的发展造就的沧桑巨变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有底气与敬意来讲述“每个人都了不起”的故事。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教育对象认识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并非取决于个别英雄人物的奋斗或某种思想文化、价值理念,认识到国家地理文化属性背后的政治阶级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党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相统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使中国走向发展、稳定、富裕、强盛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②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第4~12页。。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教育对象认识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血脉相连的关系,坚持“两者不可割裂”“两个不能否定”,从而认识到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①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15页。。

(四)树立正确文化观,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对社会和民族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而要科学认识文化的价值、本质、创造主体、发展道路等,发挥好文化在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灵魂作用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作用,就要以正确的文化观作为指导。“四史”能为文化观的培育提供充分的历史滋养。“四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革新史。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年版,第255页。。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教育对象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其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与发展道路,提升文化自觉。“四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荣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入中国人民内心、指导中国实践的历史。加强“四史”学习,能使教育对象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现实工作的指南作用,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想、活力与前景的充分自信。

以“四史”教育为关键抓手,配以有效的教育介体,以整体、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深挖“四史”背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树立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巩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凭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当前发展重点的科学认识,在社会历史的实践中树立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政治站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将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反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成就。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四史”教育具有增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的价值旨归。要培育人民群众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筑牢政治灵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就离不开“四史”的宣传教育。要开展好“四史”教育,就要讲好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讲好社会主义事业在长期斗争中诞生、发展、壮大和人民在严峻斗争中不断受到锻造与淬炼而走向成熟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之路。这条路既是荆棘丛生的艰险之路,也是披荆斩棘的斗争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在长期斗争中诞生、发展、壮大之路,也是党和人民在严峻斗争中不断受到锻造与淬炼进而走向成熟之路。要科学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就要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引导人民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历史逻辑,深化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认识,增强对“四个选择”历史必然性的认同。在此基础上,使人民从中国共产党求索的伟大实践中体悟和探析其中蕴含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汲取党对于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宝贵思想和科学理论,从而使人民树立科学的历史思维与正确的历史观念,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深化政治认同。

猜你喜欢

四史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