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021-03-08闫寒冰陈珊珊程慧茹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入院

闫寒冰, 陈珊珊, 程慧茹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内科, 河南 郑州450014)

2 型糖尿病 (T2DM)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抵抗两大病因引起, 因此在疾病早期控制胰岛素水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 传统的胰岛素治疗需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易增加患者的痛苦。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通过模拟生物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于固定部位注射, 可有效提高胰岛素的吸收率[2], 但个体间的差异性会导致部分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高血糖并未获得缓解。 基于此, 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旨在为临床治疗T2DM 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 患者100 例, 纳入标准: ①符合T2DM 诊断标准[3]; ②空腹血糖(FBG) ≥7.0 mmol/L; ③入院前未接受系统性降糖、 降脂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 ①长期卧床患者; ②合并急、 慢性感染的患者; ③合并高血压、 恶性肿瘤的患者。 入选患者中男52 例,女48 例; 年龄65 ~86 岁, 平均年龄 (70.51 ± 1.22) 岁; 病程29 d ~3 个月, 平均病程 (1.42 ± 0.19) 个月。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均给予皮下输注式胰岛素泵疗法, 患者需全天携带胰岛素泵 (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IP-101-Ⅲ), 确定注射部位后, 皮下留置针头, 以0.4 U·kg-1·d-1的剂量输注胰岛素注射液 (通化惠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61202、 20181105, 规格10 mL ∶800 U), 然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 当FBG<14.0 mmol/L 时不再调整, 维持FBG 在12.0 mmol/L 左右。 需每日监测FBG 水平, 治疗时间为2 周。

1.3 效果判定

治疗2 周后, 参照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4]判定疗效, 采用血糖仪 [华广生物技术 (平潭) 有限公司, GM700 Pro] 检查血糖情况, 若FBG<7.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 (2hPG) <10.0 mmol/L 为血糖达标组, 反之为未达标。

1.4 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患者入组后, 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 统计患者的性别、 年龄、 病程; 采用血糖仪检测FPG、 2hPG; 治疗期间统计胰岛素用量。 入院后, 于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3 ~5 mL, 3 5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层清液,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日本爱科莱HA-8180)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lc) 水平; C肽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试剂盒来自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餐后2 h C 肽/空腹C 肽 (C2/C0) 值。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2 周后, 100 例患者中有58 例患者血糖达标, 血糖达标率为58.00% (58/100)。

2.2 单因素分析

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不受其性别、 年龄、 病程、 胰岛素使用量、 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可能受入院时FBG、 HbAlc、 C2/C0水平的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

表1 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

指标 未达标组(n=42)达标组(n=58) χ2/t P性别 男 22 (52.38) 30 (51.72) 0.004 0.948女 20 (47.62) 28 (48.28)年龄 (岁) 70.54±1.25 70.49±1.23 0.199 0.843病程 (月) 1.45±0.21 1.42±0.17 0.789 0.432胰岛素使用量 (U/d) 24.05±1.25 23.86±1.19 0.772 0.442血糖达标时间 (d) 8.63±1.01 8.44±0.87 1.007 0.316入院时FBG (mmol/L) 9.96±0.25 9.03±0.14 23.688 0.000入院时HbAlc (g/L) 10.26±0.32 9.18±0.26 18.597 0.000入院时C2/C0 (%) 1.74±0.10 2.45±0.13 29.603 0.000

2.3 多因素分析

将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 (1 =血糖未达标、 0 =血糖达标), 将入院时FBG、 HbAlc、 C2/C0作为协变量, 经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入院时高FBG 与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导致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 (OR >1, P <0.05)。 见表2。

表2 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未达标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增加病死率, 因此临床治疗时需及早控制血糖水平、 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相关研究[5]表明,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T2DM 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100 例老年T2DM 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 血糖达标率为58.00%,提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虽可改善血糖水平, 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 经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入院时高FBG 与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导致老年T2DM 患者胰 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佳的影响因素。 分析原因如下: ①入院时高FBG: 入院时患者FBG 水平较高提示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较差, 而胰岛β 细胞功能受损在T2DM 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受损越严重则病情越重; 且高血糖可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加速胰岛β 细胞的凋亡, 因此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6]。 ②入院时高HbAlc: T2DM 在临床治疗时可根据病情程度设置不同的血糖目标, 而HbAlc 是评估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虽然HbAlc 并不能完全体现病情程度, 但用药治疗后HbAlc 水平可随着血糖水平变化而变化[7]。 入院前较高的HbAlc 水平提示患者病情较重, 临床治疗更为困难, 但HbAlc 水平也会因血糖以外的因素而出现升高, 需进行准确评估。 ③入院时低C2/C0:C2/C0体现了胰岛储备功能, 可反映胰岛β 细胞的当前状态,当胰岛β 细胞负荷状态下, 其比值较低[8]。 此外, C 肽的沉积可增加T2DM 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加, 预后较差[9]。 因此对于入院时高FBG 与HbAlc 水平、低C2/C0水平的老年T2DM 患者需注意监测各项指标, 及时治疗, 以此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入院时高FBG 与HbAlc 水平、 低C2/C0水平是导致老年T2DM 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入院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