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周边水资源的保护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2021-03-08李琦,姜烈
李 琦,姜 烈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江西 南昌 330000)
人水关系日益紧张的发展趋势下,人们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及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加之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及水资源问题频发,催化了水资源保护成为国民讨论的重要话题。保护好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因此,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了各国专家和学者们的共同目标。而水资源保护的总体目的,就是要以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维持水资源的正常使用,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据此,本文以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讨论方向,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不足等分析,提出若干解决措施,旨在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及开发规范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国民饮水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1 案例概述
A市境内地表水主要以南属黄河水系一级支流汾河流域为主数据调查显示,2014年至今A市全权水位介于8.20m~12.20m之间,年际变幅4m。如图1所示。
图1 A市地下水动态曲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A市区地下水动态基本稳定,浅层地下水未出现大幅下降现象,由动态曲线图可以看出,A市浅层地下水动态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当前,国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水泛滥等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民对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强烈,如何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合理开展水资源保护,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关系,有效解决水资源需求与供给、开发与保护等矛盾,为实现水资源近期和远期的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且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行为过程已是当务之急。
2 A市地下水资源影响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从本质角度上来看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地质条件及地貌特征及年际降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地下水资源开发及保护工作应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进行措施,延缓地下水资源开采面积的不良趋势。但从A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影响评价体系建设来看,A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及评价较为落后,具体如下。
2.1 过度开采水资源严重流失
A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因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导致了城市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这一现象导致了A市地下水资源出现极度短缺的困境。但从实质角度上来看,A市地下水资源掠夺式的开采方式仍在扩大,这一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严重流失,对促进水资源持续化发展造成现实阻碍。
2.2 水资源污染问题不断加剧
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实质化变革,工业领域为促进地方城市经济发展及解决人口就业能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A市涉及工业污染场地的企业以医药、煤化工、化工企业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包括30家企业,运行时间超过20年的包括5家企业。因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A市废水排放量不断增长,但采用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管理过于粗放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一定污染。
2.3 缺少完善监测体系
现代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下,水资源作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及重要资源供给形式,需求量日益增长。同数据统计调查显示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水资源存在一定匮乏与不达标问题,主要体现在饮用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活用水质量不达标,且工业化高速发展下,部分地区生产排放物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诸多因素影响下使得我国水资源可用率线性下降。水资源监测可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保护价值,对生产污水及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降低水体污染率,实现地下水资源持续化发展,对国民生活用水安全具有保障价值及作用。但从实质情况来看,水资源监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如何加强水文实时动态化监测较为关键地下水监测体系是促进地下水环境净化及保障地下水资源开采合理的重要保障机制。且随着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下降,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对地下水检测工作的重视度有了明显提升。但从实质角度来看,因部分地下水资源监督管理站缺乏规范性,监督管理流于表面,同时没有将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监督工作全面落实,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开发造成现实影响。
3 加强A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体制,预防和控制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扩散,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控制,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地下水环境的稳定。另外,在处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中,也要主动督促相关单位进行资源共享,相互协调,让政府部门、水行政单位、建设规划单位承担自己的责任,加深对地下水资源的掌握程度,同时予以整合分析,推动各项地下水污染治理有序展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环境演变机理,充分把握其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地下水的污染。
3.2 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地下水的条件和资料内容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精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阐述评估目标、数据内容、使用方法等,并选择工作方法。不可选择不合理的方法或不符合适应条件。例如,在岩溶地区不能用达西定律来计算水量。鉴于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水文地质条件、模型结构、实况等进行分析。重点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描述结构和水层的特点[1-3]。水文地质灾害的挖掘预测是水资源总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模拟区域应包括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如无钻孔,应适当缩小模拟区,以保证模型的可靠性。根据平衡原理和平衡公式,建立水平法。其应用原理简单,适用范围广。如果能够准确地计算雨水的入渗、蒸发系数,则结果可靠、准确。因此,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在其他计算方法中不宜采用水平衡法。
3.3 依托信息化构建地下水自动化监测技术
地下水资源监测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纳入全新自动化监测技术。严格意义上来说,地下水资源监测数据需要人工实施采集记录,在工作人员采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失误,导致数据存在误差,进而影响环保工作决策,且在科研人员的研究中,科研人员接触的数据真实性没有得到保障,无法有效展开深入研究。自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将监控数据存储为数据,基于自动监控开展数据采集工作,科研人员可以从监控系统中提取相应的数据,摒弃传统的复杂内容,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持。监测技术中,首要任务是确定监测地点,确定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确定监测工作的总体范围,并与环境应急情况的严重性相结合。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区域人口和事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其次是确定监控频率,频率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是发生了一起意外,必须要经常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周围的情况。水资源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就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并根据监控内容实现数据传输和分析等多种功能,同步完成分析工作,自动生成相应的污染状况统计数据和表格。有效地帮助采集人员减缓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强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及数据获取
地下含水层与地表水的水力关系是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水力特性和介电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放条件变化不大的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在该地区历史水文地质工作中积累的监测资料,并结合短期评价工作中监测到的数据,说明目前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本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可设置水文监测孔,实现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同时,通过将含水层作为监测对象,合理设置监测孔、监测点位,确保监测能反映实际情况,是开展水质监测的目的。同时,为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环境管理系统、建立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等[7,8]。
3.5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措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措施有利于改善城市污水、废水污染及促进地下水资源持续发展。传统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中,多数利用社区宣传栏展开宣传,或利用扬声器等形式固定式宣传,其内容缺乏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接受的人群也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导致人们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认知无法深刻了解,进而造成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接受性不高。应实行规范化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和相关的标准体系,缓解垃圾焚烧、填埋、污水蓄水池等对地下水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定期维护城市排水网络,加强对排污系统的管理,避免其给地下水带来大量有害物质为此,相关部门可利用主流媒介实施渗透构建独立宣传平台,促进群众接受度、喜爱度全面提升。地下水资源保护部门应重视媒介渗透,利用多元化媒介渠道实施宣传工作,贴合大众接受喜好的同时,保障了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的持续性、发展性。
如:将宣传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立体化、直观化方式呈现,群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感知地下水资源保护内容的真知灼见,也调动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得以保证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得以稳定发展。又如:利用文字穿插图片形式,以贴合群众角度出发,优化宣传内容,加强群众接受度。此外,利用网络信息、网络资源便捷搜索功能,全面改善了传统科普方法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更为新颖、更大面积的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科普工作,利用新媒体资源构建网络科学普及平台,进而全面扩大地下水资源保护科学普及宣传方式、策略。
3.6 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
做好对环境污染的早期预警,对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因此,各有关单位和单位要加大对其的监测力度。在实际工作中,A市的环境污染监测中心可以建立当地的风险源,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对有可能发生的区域进行调查,将易燃易爆、剧毒、刺激性、致癌性等有害物质进行调查,并将其生产、储存数量、地点等情况,形成区域的危险源信息地图。
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体系,组建专门的工作组,与A市部安全监管有关的各工段、安全事故多发区域的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到应急监控网络之中。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危险和污染,从而更好地做出及时的判断。另外,还应建立一个预警系统工程,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应急预警。此外,还可以根据A市的经济状况,在中电源等环境敏感区增设一个自动检测仪,为环境灾害的紧急处理提供技术保证。
3.7 针对突发情况进行演习
要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并针对各类突发情况进行预先排练,是提高应急监控现场指挥水平的重要保证。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是对环境检测人员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保障,对每一次污染的特征、范围、污染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将其上报给上级,以便上级做出科学的判断。特别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合理的解释。在进行环境污染事故的全面监控的同时,也要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应急资源浪费。
所以,监测站要根据A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控系统和预案,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污染事故的联合演习,提高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3.8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实践中,除了训练布点、取样、分析等技术基础,还要拓展员工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对法律、污染物化学性质、安全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不仅限于紧急情况队,还要向所有的监督人员进行,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他们还需要在野外进行应变、身体素质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环境的污染和污染。另外,还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必须配备本地和周边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以便对污染区域的环境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并根据不同的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编制出初期现场、中后期的监测报表。污染的发生是有预见性的,大部分污染的发生都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污染的早期浓度是非常高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快速的方法,对整个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污染的种类、浓度、污染情况和危险程度上报给上级。在中期和晚期,主要是对环境的持续效应进行监控。根据污染源的处理方法,工业企业在生产中极易产生“三废”,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应合理规划厂区的供水范围,尽量避开下游地区。
4 结论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质量稳定提升的基础因素,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经济爆发式增长及实质化变革催化了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致使水资源环境持续恶化成为社会讨论及相关学者研究的高发区域。水资源质量对国民生活及社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环境评估及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对现有水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优化及完善化的基础上,各部门应积极创新新型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法及影响评价机制,在现有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上进行优化与创新,切实满足我国水资源开发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