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MT法在矿山勘查中的应用

2021-03-08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4期
关键词:闪长岩电阻率反演

王 蔚

(江西省地质局二六六大队,江西 南昌 330038)

近年来,运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查矿产的方式多种多样,而AMT具有勘探深度大、轻便高效等特点,可用于研究大尺度、埋深较大的地质单元的电磁感应,在深部地质构造探测、石油和地质找矿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金属矿找矿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投资风险,矿产开发前有必要进行地质调查,而地球物理勘探是进行矿产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1-9]。

本文采用AMT法在西藏某地区开展矿山可行性勘查研究,使用二维大地电磁处理与反演解释及成像软件系统(MTSoft2D 2.0)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反演处理,确定了该工区的含矿构造分布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AMT法基本原理

AMT法是以天然交变的平面电磁波为场源,在地表接收与地下介质电性有关的正交电场、磁场分量,应用傅立叶变换将时间序列信号转换为频率域信号,通过阻抗张量计算得到不同频率的视电阻率、阻抗相位等参数。因场源频带范围很宽,依据电磁场的趋肤效应:高频电磁场穿透浅,低频电磁场穿透深,可知,通过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电磁场的频率响应,即可达到测深的目的,进而解决地下地质构造等问题。

AMT法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得到Ex、Hy、Hx、Ey。通过测量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可以确定介质的卡尼亚电阻率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ρ为大地的卡尼亚电阻率,单位为Ω·m,f为频率,单位为Hz。由卡尼亚电阻率和频率得到探测深度:

上式中H为探测深度。假定大地背景电阻为100欧姆,如果采集有效信号最低频率为10Hz,则有效探测深度≈1120m。

2 工作技术方法

本次野外工作,数据采集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V8多功能电法仪及2台RXU-3ER盒子组成一个排列的方式进行张量观测。

(1)AMT单点观测时间均大于30分钟,AMT磁道与电道距离不超过250m。

(2)野外施工采用张量观测方式,测量EX、EY、HX、HY四个分量。布极采用森林罗盘仪测量角度,布极方位误差都不应超过1°,同一测线保持方向一致。

(3)测点选择在开阔、平坦、土质均匀的地方,电极一般采用标准“+”字形布设,地形不利时可采用“L”或“T”型(如图1所示)。

图1 电法野外布设“十”字型和“L”型示意图

(4)电缆采用带绝缘层的屏蔽电缆,信号线与屏蔽层,大地的绝缘电阻率不小于2MΩ,电缆布设时全部压实,大线可分段压实;水平磁棒方位经仪器实测,方位误差小于1°,磁棒埋入地下不小于0.3m,埋设前用水平尺量水平,保持水平倾斜<1.5°。

(5)使用固体不极化电极,两两配对的电极相互之间的电位差不大于2mv,且极差稳定;不论何种地形,都应保证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2kΩ,在沙漠、戈壁、高阻岩石露头区,采用多级并联,电极四周垫土,周围浇水来降低电阻。

(6)观测时间在满足要求的观测时间前提下,还需确保最低频点的叠加次数不少于三次,并要保证所测曲线衔接良好,不出现脱节或跳越现象。

(7)远参考站的选取,常规的方法对张量阻抗的估算(最小二乘法),从信号分析的角度而言,实质上是以磁道H作为参考信号,实行相关检测。但由于所用的参考信号同时又是被检测的磁道信号,关系式中出现自相关项,处理结果中包含了磁场噪声和电磁相关噪声。所以消除这些噪声的关键是如何使关系式中不出现自相关项,而远参考技术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提出的,即两测点相互借用磁场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进行相关处理,以获得真正的大地电磁响应。常规处理结果高频段资料出现不正常的下掉现象,曲线发生畸变,且由于干扰引起了频率间数据的蹦跳。采用远参考处理后,使高频段的数据恢复正常,同时改善了整条曲线的连续性,提高了资料的整体质量。常规处理结果高频段资料出现不正常的下掉现象,曲线发生畸变,且由于干扰引起了频率间数据的蹦跳。采用远参考处理后,使高频段的数据恢复正常,同时改善了整条曲线的连续性,提高了资料的整体质量。因此项目实施前需选择一个无干扰的、合适距离的地方建立远参考点,以改善资料的品质,远参考站应选择在与工区不同的噪音干扰系统中,需经过反复试验、论证确定。

(8)操作员和测量员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和测点布置记录,要求字迹清楚,符号正确,没有涂改现象。

(9)观测装置的铺设。①仪器测量时采用“十”字型装置,装置的铺设采用森林罗盘,水平方向的两对测量电极分别对和两根磁棒相交垂直布设,各自方向片偏差不大于1°,水平磁棒埋设于其顶端距中心点8m~10m处。②电极的接地电阻均不大于2kΩ,布设时避开了流水、废石堆上,极坑中无砂砾及杂物,技术人员提前向坑内浇水以减小接地电阻;在高阻岩石露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在电极四周垫土,周围浇水等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③水平磁棒买入土中均保持水平稳定,尽量买入土中,且用水平仪校准。④电极、磁棒连线在布设过程中均无悬空状况发生,且每隔1m~2m均用土或石块压实,以防止因风吹导致导线晃动产生电磁干扰。

3 工区地质概况

工作区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马里组和第四系地层。

(1)侏罗系马里组一段(J2m1)。

马里组一段分布在工作区西南部,划分为砂岩、灰岩、灰岩与砂岩互层等。由于基岩露头不好,粉砂质泥岩等未圈定划出。受构造和侵入岩影响,工作区内马里组地层发生了动力、热变质作用。

(2)第四系。

工作区内大面积为第四系地层分布,以河流堆积、沼泽堆积、冲洪积堆积、残坡积堆积、冰碛物堆积及泉华堆积为主,不同成因第四系地层特征如下。

全新统冲洪积物(Q4apl):主要分布在河床,以砂砾石层为主,主要为一套冲洪积物,以砂砾石层为主,砾石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等为主,磨圆度中等,次圆状-圆状,砾石大小约为2cm~10cm*3cm~15cm,分选性好。沉积覆盖于下伏地质体之上。

全新统沼泽堆积(Q4fl):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北部,面积较大,以黑褐色淤泥等为主,上覆植被发育。沼泽覆盖于冲洪积物之上或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

晚更新统冲洪积物(Q3apl):主要分布在河东岸,地形上呈现斜坡地形,面积较大,地貌为冲洪积地貌,主要为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等,大小为3cm~15cm*3cm~10cm,个别砾石较大,分选性好,磨圆度中等,为次圆状。其上植被覆盖严重。沉积覆盖于冰水堆积物、马里组之上。

中更新统冲洪积物(Q2apl):主要分布在河西侧山坡,地形上为斜坡地形,地貌为冲洪积物地貌,主要为砂砾石层分布,砾石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等,大小约为3cm~10cm*3cm~15cm,分选性好,磨圆度中等,为次圆状。其上为沼泽堆积物,覆盖于马里组、花岗闪长岩之上,局部为断层接触。

中更新统冰水堆积物(Q2fgl):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北西、南西一带,地形为略微平坦地形,地貌属于冰水堆积地貌。冰碛物成分为花岗闪长岩,大小不等,杂乱分布在地表中。其上分布冲洪积物砾石、沼泽堆积物,覆盖于马里组之上或局部与花岗闪长岩断层接触。

中更新统泉华(Q2cas):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部河两岸,地形为平坦地形或凸出地形,地貌为泉华地貌,包括泉华台地,泉华丘等。泉华类型主要为泉胶砾岩、硅华为主,泉胶砾岩的砾石含量约占30%,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等,大小为3cm~65cm*4cm~15cm,磨圆度差,次棱角状,胶结物类型为钙质、硅质等。硅化主要成分为硅质,含量约占90%。泉华裂隙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4组,为地下泉水喷出的通道。泉华之上覆盖有全新统冲洪积、沼泽物和晚更新统冲洪积,其下为冰水堆积物或马里组地层。

(3)岩浆岩。

工作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中新世的斑岩体和始新世的花岗闪长岩体,斑岩体侵入花岗闪长岩体中。

花岗闪长岩:工作区内花岗闪长岩体主要分布在河西侧一带,呈岩床产出,西侧为大的岩株花岗闪长岩体,后期侵入有斑岩体、二长花岗岩脉、石英脉及正长岩脉等。花岗闪长岩节理十分发育。与侏罗纪马里组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带可见角岩化蚀变特征,接触带走向有NW、NE向展布,与该方向构造关系密切。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呈中细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斑岩体:主要呈浅层脉状或岩株状侵入于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中,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等,石英为斑晶,石英含量约为70%,长石具有弱的高岭土化蚀变特征。与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走向为近NS、WE向,与该方向断层构造关系密切。

4 数据处理

每天将采集好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先将原始数据从V8/RXU-3ER仪器的CF卡里拷贝到电脑硬盘中;再检查、编辑并保存每一个参数表(*.TBL)文件的测点信息;然后生成傅立叶变换;再利用参考点信息采用Robust程序再处理;接着编辑每一个频率对应的Crosspower来去掉结果中的低质量数据;最后将编辑后的Crosspower叠加数据转换成其它解释软件要求的标准格式。

资料处理采用成都理工大学MTsoft2D数据处理软件对V8数据进行处理,资料处理解释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资料处理解释流程图

5 成果解释

本次数据反演采用的是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该反演方法具有收敛速率高,反演拟合度好的特点),采用occam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极大的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

图3为L1线AMT二维反演电阻率剖面及解译成果图,测线方位为90°,测线长3400m。从二维反演图中可以看出,800m以浅呈低阻反应,电阻率值小于200Ω·m,其中0m~500m范围内电阻率呈层状低阻带,电阻率值小于80Ω·m,推测是区内第四系覆盖层;500m~800m范围内电阻率呈层状低阻带,电阻率值小于200Ω·m,结合地质资料推断为侏罗系马里组中-细粒石英粉砂岩,较破碎;800 m以深呈高阻反应,电阻率值大于300Ω·m,推测800 m以深为侵入岩体的电性反应,结合地质资料推断为第三系花岗闪长岩,岩体较完整。且在测线东侧,平距2400 m处有明显隆起,形成八字形断裂F1和F2,该位置对应地表工区内的控矿构造。

图3 L1线AMT二维反演电阻率剖面及解译成果图

6 结论

本次工作通过对工区地质资料的研究和对AMT数据反演结果,对地层划分和断层走向,提升了工作效率。对物探方法的选择是行之有效的,前期阶段,对矿山矿产的调查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物探的多解性,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查矿山时,需要结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地球物理特征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综上所述,AMT法在该地区矿产勘查是可行有效的。

猜你喜欢

闪长岩电阻率反演
反演对称变换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掺杂半导体硅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光电效应和热效应
安徽铜陵舒家店地区铜(金)矿找矿远景探讨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分层均匀结构地电阻率影响系数一个重要特性普适性的证明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中性复式岩体的同化混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