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唱谱能力的方法研究
2021-03-08陈来颖
陈来颖
(浙江省瑞安集云实验学校 浙江 温州 32520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唱谱也可理解为是视唱,是通过对乐谱符号准确、生动的音响再现。通过唱谱,把符号变成声音,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训练。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技能,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唱谱能力,使其快乐地主动地投入到唱谱活动中。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该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方法。
1.巧借闯关达人,激发唱谱热情
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学生在学唱简短、结构比较规整、耳熟能详的歌曲时,往往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性特别强,那么此时也是教师鼓励学生唱谱的好机会。教师从简短浅易的素材入手,凭着学生对旋律的熟悉感引导进行唱谱。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划拍,对个别难点进行适当引导,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孩子们唱着朗朗上口的歌谱,自信心倍增,唱谱的乐趣油然而生、唱谱的热情随之迸发。
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制定了视唱闯关达人的通关曲目。经过实践,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明显。当孩子们享受唱谱过程的愉悦,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唱谱技能训练将焕发活力,孩子们能唱出更准确的旋律、更美妙的声音!
2.丰富演唱形式,发展学习能力
反复、重复不变的演唱,往往会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所设计,丰富演唱形式,结合多种形式的演唱对视唱的进行梯度式提升,让歌谱唱得更好。比如:当学生齐唱歌谱比较熟练时,我运用擦除法鼓励个别学生或小组进行挑战,先把多次出现的音符去掉,然后逐一将个别乐句的歌谱去掉,最后全部歌谱消失,再让孩子们一起唱唱。经过齐唱、独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在擦除的挑战游戏中学生的能力逐渐提升,反复演唱却并不枯燥,歌谱铭记于心,兴趣盎然。
在歌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乐句相同或相似的旋律。我通过变化角色演唱的形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合作下轻松地记住旋律,最终学会歌曲、唱好歌。如:二年级《乃哟乃》的歌谱学习中,全曲虽然只有135三个音,但乐句都很相似,容易混淆。通过师生接龙唱,先引导学生接龙唱准531,再通过互换,生生分组接龙,男女生接龙,让学生更好的唱准唱好歌曲。这样的学唱过程,学生非常喜欢,也学得积极,旋律记忆也深刻的印在心中。
小学阶段教材歌曲中还有比较多的合唱作品。歌谱的训练不仅可以有单声部练习,更提倡多声部的轮唱、叠加、合作练习。融入多声部的训练,可以实现对孩子们反应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的训练,让孩子们在合作中提高视唱能力,享受合作乐趣,激发孩子的演唱兴趣,迸发内心强烈的歌唱欲望。
3.规范把握节拍、节奏
3.1 坚持恒拍练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恒拍训练,并逐步提升学生内心音乐联觉的能力,感受稳定的节拍。如:恒拍律动。从低段开始,听乐或朗诵童谣结合拍手、行走、传递游戏等律动对学生进行恒拍的感知训练。积累恒拍的感性经验,实现恒拍的情感体验。又如:在练声、演唱中有效运用节拍器来稳定节拍。使学生体验和感受稳定的、持续的拍子。
3.2 唱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划拍。在教材中没有显性要求划拍,但事实上划拍对节奏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学会划拍让唱谱变得容易。如:二拍子基本动作为:打下去是正拍,弹上来是反拍。三拍子,划三角形。在节奏教学中渗透划拍的学习,让划拍成为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划拍,唱足拍子,唱对拍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3 视谱中关注节拍的基本规律。在演唱歌谱时,音乐教师不但自己的范唱要融入歌谱拍子的律动感,还要有意识、有要求地引导学生在视唱时注意乐谱上的基本节拍,在实际演唱时要有节拍感,掌握强弱的适度。小学学段常规的拍子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
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要注意。如:切分音,改变了音符原有的强弱关系,在视唱时我们注意引导强弱位置的变化。如:四年级《土风舞》这首歌曲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让歌曲充满了动感。笔者通过节奏游戏、聆听歌曲、律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切分节奏的强弱关系,在演唱歌谱时引导孩子们主动寻找切分节奏。通过多种接龙演唱的形式,最终轻松演唱全曲的歌谱。
4.运用图谱手势,把握音高动态感
4.1 妙用图谱。图形谱是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等。借助图形谱,营造的活泼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抽象的节奏、旋律的起伏、音的高低等转化成一眼就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图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更有效地辅助歌谱的演唱。
4.2 活用手势。在唱谱时,学生常出现音准、节奏问题,除了运用图形谱以外,手势运用也十分有效。手势是人体最重要的无声语言,有时通过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明白,并加深体会。柯尔文手势作为教材中特别指出的手势,实用性非常强。如:在执教四年级《荡秋千》一课时,歌谱里有多处大跳,音高比较难把握。我形象地融入音符荡秋千,运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进行直观的教学,音高形象化,帮助学生解决歌曲中的音准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的发展能力、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图谱、手势,将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可以更直观的引发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唱谱能力。
5.巧用现代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现代技术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的进行主动学习。
笔者运用现代软件CS进行歌谱教学重难点的微视频录制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好的做好课前的预习与复习。如:笔者执教的《花非花》一课中,用PPT里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动态图形谱。通过编辑形状、设置顶点、将歌谱演唱与图谱有效结合,给学生带来直观鲜明的感受音的高低起伏,感受乐句的走向,节奏长短。将重难点乐句的歌谱学习与教师范唱结合,运用课件标注引发思考,突破难点。经过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的汇总,检查,发现预习效果较好,尤其是重点乐句的学习效果明显。
当然,优质的软件更能激励学生有效的识谱、唱谱、歌曲创编。笔者推荐学生利用TT作曲家、EOP简谱大师软件、库音乐音乐软件进行创编。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对歌谱学习兴趣更加主动积极。
6.借助课堂乐器,以奏助唱
近年来,课堂乐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越来越普及。《温州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试行)》中指出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器乐学习的兴趣,辅助识谱教学,强化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落实。
笔者一直坚持将口风琴课堂器乐进课堂。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唱谱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口风琴引进音乐课堂,满足学生学习乐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口风琴的弹奏结合视唱教学,对提高音准和视谱能力效果十分显著。课前、课上、课后、学生不在依赖于老师给出音高辅助,他们从自主弹奏到合作演奏,以奏助唱,提高了唱谱能力。在同伴互助中,由各组的小乐手组长带头进行,孩子乐在其中,互学互助,受益良多。
总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相信我们音乐教育者在探索提升学生唱谱能力之路上,结合学情,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会有更多的孩子绽放自信的笑容,会有更多的孩子唱响美妙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