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记著名演员、导演嘉娜·沙哈提

2021-03-08达吾列提江帕提克

新疆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尔

□达吾列提江·帕提克

嘉娜·沙哈提

充满乐趣的童年

嘉娜·沙哈提以电影导演的身份闻名国内外,她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71年,因父母工作调动,举家迁至北京,所以嘉娜的童年、青少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她成长在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书香之家,父亲沙哈提·加依帕克是著名翻译家,母亲吐尔逊·卓林别特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父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嘉娜·沙哈提自小就对文化艺术有浓厚兴趣。

父母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从年幼的嘉娜身上发现了艺术天赋,并支持和鼓励她。嘉娜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成为中央广播电台“银河”儿童艺术团小演员。天真活泼的她在儿童艺术团学习主持、诗歌朗诵、指挥,也在儿童艺术团当歌手、舞蹈演员,参加了不少大小型活动。同时,她开始在电视上扮演一些小角色,从此踏上了演艺之路。这些经历都为她以后艺术事业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嘉娜上小学时,经常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工人体育馆等大型场所举办的演出或担任报幕。不知不觉中,嘉娜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小明星。多次应邀参与团中央、朝鲜驻中国大使馆、文化部、北京少年宫等机构举办的大型活动,当主持人、参加诗朗诵或音乐指挥;全国妇联、总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文艺活动中也常有她的身影出现,这些演出的场景她至今记忆犹深。她以小演员的身份参加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出演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七枚硬币》《我的理想》《春天的故事》等电视连续剧,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小影星。

她在舞台上的美丽舞姿、与伟人见面、在海军基地慰问时,代表红小兵进行演讲等记录这些珍贵瞬间的照片通过《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传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1977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重云如盖,整个首都北京都弥漫着悲痛的气息。街道上人山人海,人们都低着头、满脸忧伤、心情低落……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向天安门广场行进。小嘉娜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融入在纪念的人群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之一,备受人们爱戴的周总理的纪念大会在庄严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纪念日筹备会的程序里有献给周恩来总理的诗歌朗诵环节,诗歌由嘉娜朗诵。小嘉娜站在舞台上,她饱含深情的朗诵声透过麦克风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那字正腔圆的发音、恰当的语速、富有深情的语调、独特的朗诵风格在无数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嘉娜的朗诵,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她具有魔力般的艺术感染力结合在一起,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坐在台上的邓颖超奶奶十分喜欢这个仅仅与麦克风架子一般高、聪明伶俐的小女孩,问朗诵完诗歌走下舞台的嘉娜叫什么名字,嘉娜说:“我叫嘉娜,哈萨克族。”“朗诵得真好,孩子”,邓奶奶满意地抚摸着她的头,又俯下身亲了亲她的额头。纪念仪式结束之后,嘉娜与邓颖超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合影留念。电视直播了全过程,他们的合影也刊登在了报纸上。

曾被“四人帮”叫停的首都少先队活动与“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合在一起举行,拉开活动序幕的诗歌也是嘉娜朗诵的。那天,五颜六色的气球飘满了首都的天空,象征着和平的白鸽在高空中自由翱翔。首都街头群众排成整齐的队伍,整个北京城仿佛沐浴在花的世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在这片欢乐的海洋里,人们喜悦的心情似乎也感染了嘉娜,给了她自信和快乐,随着主持人的报幕声,她走上被花海所环绕的舞台,宛如一只停留在花朵上的蝴蝶。嘉娜看了一眼台下的观众,敬了一个少先队礼,然后以富有激情的声调开始了她的朗诵,银铃一般清脆响亮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她那悠扬动听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了整个首都。

记得那一年,朝鲜人民共和国的少儿艺术团来到北京演出,嘉娜受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邀请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作为两国的交流大使主持了这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圆满成功。朝鲜小朋友对这位聪明可爱的哈萨克族女孩非常钦佩,并向她赠送了纪念礼物。

首都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事物,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有一次,首都中学生举行合唱比赛,嘉娜所在的学校共有200个学生参加合唱,合唱曲目名为《回音》。能否顺利完成这样的大合唱完全取决于指挥,指导老师叫来了嘉娜,问道:“这次的合唱比赛你当指挥怎么样?”勤奋好学且对艺术充满浓厚兴趣的嘉娜决定尝试,舞台经验丰富且善于学习的她,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指挥任务。她所在的学校在此次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嘉娜也通过了这次考验。

在积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同时,嘉娜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被各个部门评为弘扬精神文明的先进模范。只要哪里要举办少儿文化艺术活动或是电视台要录制少儿节目,她都会受邀参加并逐渐成为文艺活动的核心人物。

艺术道路上的转折

1986年,嘉娜还在上高中,天山电影制片厂找到了她,想请她在著名导演广春兰执导的影片《孤女恋》中扮演女主角哈依妮。在影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革命少女的形象,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功。正是这次的表演经历改变了嘉娜的人生之路。说来也巧,1987年,中央戏剧学院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开办表演培训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经过层层选拔,嘉娜终于成为一名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当时与她同班的还有徐帆、陈小艺、江珊、何冰等。

1988年5月,嘉娜的人生又有了新的变化,嘉娜在中央戏剧学院推荐和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等机关的委派下,去俄罗斯学习戏剧导演专业。

她在莫斯科大学为期一年的预科期间,刻苦学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和能吃苦的性格,让她成功地攻克了语言难关。在一年的预科学习生活之后,她听到莫斯科电影学院正在招导演专业学生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报考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经过各种各样的测试,最终她成为被录取的6名学生中唯一一个亚洲人。在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读书时,莫斯科“和平”电视台邀请她去当播音员和主持人。在莫斯科电视台工作期间,她成为莫斯科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文化交流的纽带,把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莫斯科电视台介绍给苏联观众。莫斯科电视台成了她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经过莫斯科电影学院六年的专业学习,嘉娜的专业能力、知识面、人生观、世界观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嘉娜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她编导的毕业作品短片《一个星期里的第八天》荣获圣安娜国际短片电影节奖。

正在拍摄纪录片的嘉娜·沙哈提

嘉娜虽然在莫斯科电影学院进行了六年的专业学习,但她觉得这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在我国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决定在莫斯科电影学院继续攻读电影理论专业博士。在莫斯科电影学院为期九年的学习生活中,嘉娜努力掌握成为一名优秀导演的专业知识,同时她加深了对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了解。在俄罗斯的九年学习生活为她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俄罗斯上学的时候,她参与拍摄了国产影片《红色恋人》《红樱桃》并担任两部影片的副导演,同时在中国拍摄了以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中国老人》《中国自行车》。她为加强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国驻莫斯科大使在看过她主持的节目和她执导的电影后赞不绝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影片的策划者郑凯南说:“法国人拍了《安娜·卡列尼娜》,意大利人拍了中国的《末代皇帝》,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这番话给了嘉娜启发,她决定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苏联文学名著。

嘉娜·沙哈提

嘉娜直接与乌克兰的基辅电影制片厂进行联系。因为这个制片厂曾在1974年拍过六集关于保尔·柯察金的纪录片,这里有当时使用的服装,工作人员对当时的拍摄情况很熟悉,更重要的是,这个制片厂的厂长玛申科曾是那部纪录片的导演。所以,这里有拍摄这部电视剧的充分条件。嘉娜回到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有关情况时,大家都非常支持她的选择。1998年的10月,嘉娜与总设计师蒋绍华一同飞往乌克兰,为来年元月份剧组来拍摄做相关准备工作。

在这其中有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他们带去的是中国人写的剧本,不符合乌克兰人的要求。嘉娜早已觉察到这一点,中国作家对乌克兰的了解有限。由于缺乏资料,作家写出的剧本篇幅非常短,只有五集,而剧本的要求是二十集,剩下的十五集怎么办?而且主人公之间需要对话,对话中又需要穿插多少故事情节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一代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作品,电视剧要真实地描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过程、当时的社会状况、敌对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思想变化、转折,嘉娜仔细地分析这些难点,并做出决定。她向总导演韩钢提出,由乌克兰人重新写剧本,通过嘉娜的建议,剧本的问题顺利解决,由一个名叫阿力别克的乌克兰人重新编写剧本,阿力别克以前也写过不少剧本,苏联解体之后,有一段时间为了挣钱,他写过有关侦查案件的剧本。按理说,写过这种剧本的人是最擅长编故事的,但嘉娜再三嘱咐道:“我们不能只是修改这部长篇小说,这样会很肤浅,因此要参考当时出版的别的长篇小说。思想、精神境界不能太狭窄,尤其是通过他失明后的那段时间来体现保尔的人物形象。”

对于嘉娜而言,让阿力别克重写剧本是冒险的事,这件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以为还是按照之前的剧本来拍摄。嘉娜特意给总策划人郑凯南写信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郑凯南大发雷霆。为了成功的拍摄这部电视剧,嘉娜敢于冒任何风险,她吩咐剧作家先把13、14集写完,元月份整个乌克兰被冰雪覆盖,这两集的内容刚好需要这时候进行拍摄。如果冬季场景拍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视连续剧的拍摄进度。春季要拍11、12集,这是保尔在舍佩托夫卡工作的时间。夏天拍摄的是关于保尔的青春时代和冬妮娅谈恋爱、参军的阶段。阿力别克一完成13、14集的写作,嘉娜就立刻把剧本翻译成汉语寄给北京,总导演韩钢难掩激动之情大声喊道:“太好了,表达得太真实了!”但是,郑凯南并不那么满意。因为修改剧本是一件大事,修改以后要重新筹备,并需要有关部门审批,他最担心的也是这个,郑凯南一想到剧本的事,总觉得是件难以解决的事。韩钢非常坚决地说:“如果按乌克兰方写的剧本进行拍摄的话,那我去乌克兰。否则,这都是徒劳。”1月1日到1月13日是俄罗斯民族的圣诞节,嘉娜就在基辅电影制片厂等待北京的消息。不久她收到了郑凯南的来信,信里写道:“你们抓紧拍摄连续剧吧。”看到这句话,嘉娜喜极而泣。

既然决定按新的剧本来拍摄,那么就需要准备大量的高质量的材料,为了拍摄保尔的青年时期,需要去他的故乡舍佩托夫卡,找到他儿时的玩伴以及后来参军时的战友。需要重新选演员、重新给他们配备服装、转移至新的拍摄地等等。为了最大程度地塑造保尔的人物形象,拍摄组决定还原保尔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并依据事实严格挑选演员。

嘉娜仔细地考虑选角问题。她到基辅之后,和所有的电影演员都见了面,并且研读苏联时期出版的长篇小说。嘉娜想,应该在乌克兰当地挑选演员,这样更符合剧本的要求,在体魄、身材、长相、言行上更贴合人物形象,能够展现出乌克兰民族的特点。嘉娜翻遍了乌克兰所有电影演员的照片,但是都不合她的心意。无意中,她在走廊上遇见托卡勒夫,他从未扮演过好人角色,经常扮演那些狡猾、恶毒的恐怖分子形象,他也习惯于扮演那些角色。对于嘉娜的邀请,他非常吃惊地问嘉娜:“你们怎么会选择我去演一个好人的角色?”。她发现一个从面部表情体现出女性温柔和美丽的女演员,决定让她扮演冬妮娅的妈妈,吩咐她找一个比自己小15到20岁、身材苗条、长相可爱的女孩儿来扮演冬妮娅的角色,她们配合得非常好。

嘉娜忙着找扮演保尔的演员。在一位叫利拉的女孩的影集里,嘉娜看到一个小伙子的照片。第二天,一个25岁左右、拥有白杨般挺拔身材的小伙子出现在嘉娜面前。金黄色的头发、高鼻梁、宽额头、俊美突出的五官,极致完美的脸型,他蓝色的眸子目光清澈,其中却藏匿着男孩的不羁,长长的睫毛温顺地覆盖在他的眸子上,他的鼻子坚挺,从中透露着一种倔强的个性。小伙子的形象呈现着稳重和坚毅,这就是嘉娜所要找的人!嘉娜看到的仿佛不是演员,而是保尔·柯察金本人,她终于找到最贴近保尔形象的扮演者了。厂长玛申科非常满意地对嘉娜说:“我说过影片的灵魂就是他,你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保尔。”

当拍摄进行到故事情节最复杂的后七集时,韩钢突然回北京。嘉娜接任导演工作。她精雕细磨,同剧组工作人员默契合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最后七集的拍摄任务,将这部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风格展现在观众面前。拍摄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她得到了历练。每当她回忆起在乌克兰拍摄的日日夜夜,心里总是激动不已。她说:“那是我心灵上经历的一次震撼和考验。”而她作为该剧的导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独自完成的后七集的拍摄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保尔·柯察金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熠熠生辉的偶像,老人们回忆起保尔的英雄事迹,眼里饱含热泪。年轻一代,怎样看待世界,怎样对待生命,要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样立志,怎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生命怎样才能有意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能从保尔身上找到答案: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怕困难,把一切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保尔·柯察金给世界人民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他以其英雄气概激励几代人不怕任何困难,把一切的一切献给祖国、献给亲爱的人民,留下永垂不朽的保尔精神。保尔·柯察金通过嘉娜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重新风靡世界,这部电视连续剧先后在20多个国家上映,被翻译成26种语言,电视连续剧《保尔·柯察金》把嘉娜推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嘉娜·沙哈提

艺术经历

1994——1995年在俄罗斯参与叶大鹰指导的电影《红樱桃》的拍摄,担任副导演。

1996再次与叶大鹰合作,在上海参与拍摄电影《红色恋人》,担任副导演

1998学成回国后,担任电影《葵花劫》执行导演。

1998年冬至1999年秋,在乌克兰担任导演拍摄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剧在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比中获长篇电视剧特别奖。

1999年参与拍摄20集电视剧《忠诚》,担任执行导演。

2000年担任执行导演参与拍摄22集电视剧《我这一辈子》。

2000年担任导演参与拍摄22集电视剧《城市上空的惊鸟》。

2001至2002年担任执行导演参与拍摄60集电视剧《走向共和》。

2003年担任导演拍摄50集电视剧《军人机密》。

2005年担任导演拍摄23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此剧荣获第26届全国“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特等奖。

2006年担任导演拍摄46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請与海瑞》。

2006年担任导演拍摄26集电视剧《2008欢迎到北京》。

2007年担任导演拍摄30集电视连视剧《明日已太远》。

2008年担任导演拍摄30集电视剧《春秋淹城》,此剧荣获20届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2008年11月应哈萨克斯坦邀请,参加“国际哈萨克研究论坛”并发表以“国语和母语的关系”为题演讲,引起热烈关注。

2010年担任导演拍摄30集电视剧《黎明前的暗战》,此剧成为2011年央视开年大戏并获第28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2012年担任导演拍摄伟人传记题材剧《毛泽东》。

2017年担任导演拍摄46集大型史诗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此红色经典剧2019年8月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嘉娜在俄罗斯读书期间任独联体“和平”电视台主持人并于1997年在独联体“和平”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系列片“外国人看中国》中担任编导及主持。

2001年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大型中俄联欢晚会上担任主持。

人生就是不断的自我完善

嘉娜·沙哈提成为中国著名影视导演。她执导过的电影《红樱桃》《红色恋人》《走向共和》,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毛泽东》《明日已太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曾多次荣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圣安娜国际短片电影节奖等国内外权威大奖。其中,她执导的《恰同学少年》不仅开辟了“红色偶像剧”的先河,更斩获“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第24届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等殊荣。

她是群众的心中的明星,也是群众的目光聚集的焦点,那犹如绽放的花儿一样的美貌,婀娜多姿的身躯,高雅的气质,随和开朗的性格,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人们称她为美女导演,不仅仅是因为她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睿智和气质,是她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献给观众的每一部动人的影视剧。她以自己的实力诠释的一部部经典的艺术作品。为了把一部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提高到更高的境界,她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她在名利、财富、运气、机遇面前从来没有迷失过自己,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和淡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尽管身处繁华都市,但她总是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生活和工作,在她的眼中,呈现的生活基调是明亮的、昂扬的、充满阳光的和激情的。

她在任何时候,都把养育自己的祖国、中华民族、见证她才华和艺术人生的人民放在首要位置。

深刻理解艺术,尤其是理解影视艺术意义的她感慨道:“我每次听到某一个演员过世的消息,总是感到很悲痛。因为他把心灵深处的最宝贵的东西给了角色和观众,而自己赤裸裸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然,艺术事业的艰难只有那些默默流过汗水和泪水的贡献者才能知道,影视艺术的道路也是如此。人们所看到的是屏幕上美丽的自然风光,人们幸福生活的热闹场景,却很少会想到这背后隐藏着多少电影工作的艰苦劳动……

博爱就是给予,无需报答的给予!给予的前提就是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劳动,不停地探索。嘉娜把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人生如此,艺术道路更是如此。嘉娜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坚信她还会给祖国,人民,甚至人类奉献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保尔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放浪形骸奈保尔,情人送给银行家
救朱赫来
奈保尔:最渣的诺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奈保尔
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愿望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
两个关键人物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