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招,理解概括人物形象
2021-03-08郭全友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中,理解记叙类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属于常考题,有时还会变换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四个方法理解概括人物形象:1.从文中现有的词句出发,选词概括法;2.从人物所做的事入手,因事知人法;3.根据描写人物的方法,依“法”判人;4.从背景材料或环境描写出发,侧面推断法。
【关键词】理解;人物形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4-0141-02
Skillfully Using Four Moves to Understand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s
(No.3 middle schoolof Ling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GUO Quanyou
【Abstract】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 type,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 image in the narrative article is a common test question, and sometimes it is transformed in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uses the people's education version of the junior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how to use four methods to understand and summarize the image of characters: 1.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e text, selecting words and generalizations; 2. Start with what the characters do, know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matter; 3.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s, judge the person according to the "law"; 4.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fer the method from the side.
【Keywords】Understanding; Character image; Method
一、教學现状与考试情况的分析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在阅读理解中小说或者散文是必考文体,而人物形象理解题又是必考题型,可见这种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阅卷过程中又发现这种题的失分率占40%多。询问大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教师讲过的课文答案,上课时,往往是教师照着教参念答案,学生赶紧记下来背过了事。一遇到没有学过的文章,就凭感觉答一点,胡乱写一点,或者干脆不答。大部分学生没有什么答题方法和答题模板。教师没有教方法,学生自己也不会总结,“跟着感觉走”做题必然是丢三落四,“缺胳膊少腿”,不完整、不准确。
二、研究人物形象理解题答题方法的必要性
既然人物形象理解题是必考题,那么平时学习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就要重视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尤其是小说更需要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会教的照本宣科,会教的教给学生方法。有没有方法让教师或者学生可以理解人物形象、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为此,笔者从三年前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探究,现将所得的四个妙招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三、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策略与方法
(一)寻找文章中的现有词句,选词概括法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写到了寿镜吾老先生时有这么一句:“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那么其中能体现老先生性格特点的关键词就是:方正、质朴、博学。在学习胡适的叙事散文《我的母亲》时,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句子“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以及“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找出这几个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概括母亲的特点:既严厉,又慈爱,待人宽厚仁慈,又有刚气。
(二)从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因事知人法
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主要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四件事,因此我们可以从事件入手概括出藤野先生四个方面的性格特点:①藤野先生细心为“我”修改笔记(讲义),表现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②藤野先生改正“我”的解剖学画图,表现出他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③藤野先生跟“我”热心谈话关心解剖实习,表现出他热情而又诚恳的品质特点;④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妇女裹脚的情况,表现出他的求实精神。由以上可以理解概括出:藤野先生是一位工作认真、治学严谨、热情诚恳、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毫无民族偏见的教师。
《俗世奇人》写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讽刺,像没有听到一样从鞋底下抠泥巴捏海张五的头像。听到海张五的叫嚣:“(你)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第二天果真贱卖海张五的人像。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理解出泥人张手艺高超、外柔内刚、机智应对、镇定自若的性格特点。
《故乡》中由闰土运回灶台草木灰种田这件事可以理解出勤劳淳朴的特点,从崇拜偶像可以看出他思想迷信、精神麻木的特点。从中年杨二嫂的言谈和偷拿手套的行动中可以理解她尖酸刻薄、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形象。
(三)根据描写人物的方法,依“法”判人
记叙性的作品必须借助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就正好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判定人物的性格。
1.外貌描写。《云南的歌会》中写:“年轻的姑娘生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一身毛蓝布衣裤……”表现出她: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独具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又如《孔乙己》中写:“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步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从这段描写中就可以看出孔乙己生活窘迫,受人欺负,好逸恶劳、懒惰拖沓,死要面子等特点。
2.动作描写。如《孔乙己》中:“小孩子们继续瞅着碟子里的茴香豆,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这些动作描寫,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迂腐不堪引人发笑的特点。
3.语言描写。孔乙己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和关于“窃书不能算偷书”的狡辩,由此即可看出他的死要面子、迂腐穷酸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写那位诚实的老大臣:“难道我是不称职的人吗?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不称职的人、愚蠢的人。”这样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他满腹狐疑、虚伪透顶、充满虚荣心的特点。
5.神态描写。孔乙己进咸亨酒店喝酒,因为被“短衣帮”取笑,他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样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因被人揭短而又羞又恼、死要面子的特点。理解人物形象,运用语句回答时,要按照形容外貌或生活特点的词语在前,形容性格特点的词语在后的顺序,能用成语的尽量使用成语。例如,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封建读书人的形象。
(四)从背景材料或环境描写出发,侧面推断法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要理解苏轼的形象,可以从他多次被贬却依然乐观豁达的人生经历出发,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感叹去理解。总结出:他是一个屡遭贬谪,却坚强乐观、自得其乐、心胸豁达的人。从而体会语句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被贬的悲凉、散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和人生的感慨。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小说,其中有多处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即环境描写。选入初中课本的一篇《孤独之旅》,在描写“暴风雨中找鸭”这个情节时,作者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那种令人紧张恐怖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杜小康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抒发作者的情感,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促进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方法能帮助师生对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分析,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分析,来理解,来概括,这样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把握才更准确全面,理解概括人物形象才更全面、更到位。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芹,言一平.怎样做好高考史传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题[J].中文自修,2015(09).
[2]郭全友,李付国.理解人物形象的四个妙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