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徐汇区ML1.9 有感地震分析*

2021-03-07于海英温燕林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确定位烈度震级

于海英 温燕林 冯 策

1) 上海市地震局,上海 200062

2) 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 200062

引言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有感地震5 万多次,5 级以上地震近千次,7 级以上地震约18 次,8 级以上地震约1—2 次。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是名副其实的灾害之首。20 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0%以上,1920 年的海源M8.5 大地震中罹难人数超过28 万,1976 年的唐山M7.7 地震中罹难人数超过了24 万。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M8.0 强震,再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2011 年3 月11 日,发生在日本的M9.0 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 km,此次地震造成将近2 万人的死亡,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造成毁灭性破坏,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由于地震的危害性极大,而目前地震不能准确预报,因此,地震科学研究之路任重道远。

1 上海有感地震

据记载,上海地区有感地震数量较少,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历史上多则1 年(1855 年)受到6 次地震波及,少则数十年也没有一次有感地震记载[1]。在地震的频度和强度方面,海域地震大于陆地地震,陆地地震除4 次有破坏外,绝大部分只是不同程度的有感。上海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624 年松江的4⅓级地震,该地震的最大烈度为Ⅵ度。上海及其邻近地区,曾被视为少震和弱震区,不过上海每年都能感觉到地震的冲击,这种有感地震来自以下3 个方面。

1.1 较远大地震传播到上海有感

这些有感地震主要来自台湾地区的6.5 级以上地震及日本部分强震。如1994 年9 月16 日台湾海峡7.3 级地震,1999 年9 月21 日台湾南投7.6 级地震和2002 年3 月31 日台湾花莲7.5 级地震发生时,致上海10 层以上的高层居民强烈有感。显然,过去由于上海市高层、超高层不多而未能引起关注的台湾地震,未来仍将会对上海有明显影响。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8.0 级地震和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9.0 级大地震,上海很多高层有明显震感。

1.2 上海周边地区的有感地震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地震频度和强度却有所提高,先后发生很多次有感地震(表1[2])。

表1 1970 年以来上海周边地区有感地震列表Table 1 The list of earthquakes felt around Shanghai since 1970

1.3 上海陆地上发生的小地震

上海测震台网每年平均监测到的小地震约4—5 次,这是地壳运动产生能量的正常释放。2009年11 月7 日17 时03 分在上海松江地区发生M2.5地震,震中位于(31.0°N,121.1°E),深度13 km。松江大学城、天马山、小昆山等地的居民有轻微震感。震中区附近部分居民感觉到了房屋的轻微震动。2012年4 月2 日发生在上海市徐汇区M1.2 地震,摇动了徐汇、闵行、浦东、卢湾区等部分房屋,惊动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图1 为上海监视区1970 年1 月1 日—2012 年9 月30 日发生的所有地震震中分布图。

“十五”测震项目建成之后,目前上海地震台网共有固定台站34 个,其中包括上海台阵的16 个子台,图2 为上海台网和上海台阵分布图。

2 2012 年4 月2 日上海小地震介绍

据上海地震台网测定(地震速报结果):2012 年4 月2 日23 时27 分51.9 秒,在上海市闵行区发生M1.2 地震,震中位于(31.1°N,121.5°E)。图3 和图4分别为上海台网记录到的波形图和离震中最近台站的波形图。此次地震很多居民称,感受到了楼房的震动,且震感明显。

图1 上海监视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970-01-01—2012-09-30)Fig. 1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in Shanghai monitoring area(1970-01-01—2012-09-30)

图2 上海台网(a)和上海台阵(b)分布图Fig. 2 Distribution map of Shanghai network(a)and array(b)

3 有感地震原因分析

为何震级只有M1.2,会有这么多人有感呢?

在地震科学中,衡量地震大小有两把尺子-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反映的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多少。烈度是地震时人的感觉,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来作为判断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宏观判据[3]。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不同地区烈度有很大不同,距离震中越近的通常烈度越大。地震是否有感和有感的程度,与地震的震级(震源)、震中距和震源深度(传播路径)以及当地的环境(场地条件等)有关。

3.1 地震精确定位后的结果

地震结束后,本人利用上海及周边地震台站的数据,利用较多的台站和更多的震相数据对该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表2 为定位结果,图5 为震中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速报结果和精确定位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发震时刻相差0.68 s,震中位置相差2.4 km,深度相差3 km,ML震级相差0.1 级。根据精确定位的结果,最终该地震确定震中位置为上海徐汇区。

3.2 震源深度浅和强震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大

震源深度是将震源看作一个点,此点到地面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目前震源深度是地震学中最难准确测定的参数之一,各种方法对于震源深度的估计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影响着人们对震源过程的认识,各种因素对震源深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震源深度受震中距或台站距离、到时残差和速度模型(地震模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地球上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33 km)内。地震精确定位结果显示,该震源深度为7 km,震级ML1.9。由于震源深度较浅,震级较小,破坏面积不大,但震源区的烈度却相对较大(图6),世博台和徐汇台加速度峰值达到了50 mm/s2,震中区域的加速度峰值在40 mm/s2左右,烈度相当大,所以震源附近的居民会感觉很明显,而其他离震源稍远一点的上海的强震台站记录到的加速度峰值都在10 mm/s2左右,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地震动了。

图3 上海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Fig. 3 Waveform record of Shanghai earthquake network

图4 最近台站上戏台(SHX)的波形记录Fig. 4 Waveform record of the SHX station on the nearest station

表2 地震速报结果和精确定位结果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earthquake quick and accurate location

图5 速报结果与精确定位结果分布图Fig. 5 Distribution map of quick report results and accurate results

3.3 地震的时频分析

台站所记地震波的频率与震源性质、传播介质和台站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系。图7 为该次地震最近台站(SHX)记录的波形和时频分析图像,SHX 台站距离地震位置大约8 km,可以看出该地震波形频率分布范围很大,0—50 Hz 范围内均有分布。Sg 波的能量明显大于Pg 的能量,在10 Hz、25 Hz 和40 Hz左右,能量比较大,地震有感范围比较大。

3.4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震源机制主要给出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式和作用力方向等。图8 为使用CAP 方法计算的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由震源机制解图可以看出,该地震为明显的正断层,由于地震震级较小,初步认为该地震是由地下较小的正断裂所致。

3.5 地震发震时间晚和上海人口密度大

该次地震发生在半夜11 时27 分,已是夜深人静,很多人都已进入梦乡,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下,人们对地震的感觉也会相当灵敏,所以有更多的市民感觉到这次地震。

同时,由于该地震发生在闵行和徐汇交界地区,位于市中心,高楼林立,该区又属于上海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也有很多结构不稳固的老房子,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会有更多的人感觉到此次地震。

图6 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Fig. 6 Distribution map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3.6 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大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微博和博客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公布和传播尤为透明。地震发生后,上海市地震局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地震参数的微博,同时很多居民在微博和博客中发布了自己的感觉,这可能也是该地震社会影响大的另一个原因。

图7 SHX 地震时频分析图Fig. 7 Earthquake time-domain analysis of the SHX station

4 结论和讨论

本文从精确定位、震源深度、地震烈度、地震的时频分析、震源机制解、地震发生时间和人口密度及网络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在上海徐汇区ML1.9 地震有感的原因,防范于未然:

(1)在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报的今天,地震的发生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上海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有感地震;

(2)上海不仅只受远强震和周边中强地震长波影响有感,而且陆地上也会发生有感地震;

(3)上海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发生有感地震后不要惊慌,按照地震常识做好地震防御尤为重要。

文中地震资料均来自上海测震台网。

图8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Fig. 8 The source mechanism solution of earthquake

猜你喜欢

精确定位烈度震级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精确定位
高烈度区域深基坑基坑支护设计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新震级国家标准在大同台的应用与评估
高烈度地震区非规则多跨长联连续梁抗震分析
精确定位
电力设备红外测温多点精确定位控制系统设计
精确定位
中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统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