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的建立
2021-03-07顾申勇任金妹唐扣明
王 晶,顾申勇,任金妹,唐扣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上海 201700)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药效学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以中医处方为依据,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质量可控、安全有效的药品。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中中成药的种类不断增加,其占比也在大幅增长,但随着其广泛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报告数量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有关报告显示[1],目前综合医院约6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生开出,不合理使用率高达六成,不但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还会增加其经济负担[2-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综合性医院,西医开具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比例较高,为了规范其合理使用,本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嵌入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从源头上对其进行前置审核,以期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 版《中国药典》、2018 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
1.2 中成药合理应用模型建立
1.2.1 适应症 参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辨证、辨病相结合进行判断筛选。收集门急诊近一年来开具中成药处方的相关诊断,根据药品分类,由专科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指南、文献等资料进行整理,经审方小组讨论后,将合理的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诊断代码维护进入适应症审查数据库,并定期进行整理和更新。
1.2.2 用法用量 包括单次用量、全天用量、给药频次、使用疗程、溶剂选择等。中成药说明书中含有“遵医嘱”等字样,设置警示级别为“慎用”,提醒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对于“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药品”,设置警示级别为“不推荐”,提醒医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开具处方。
1.2.3 相互作用
1.2.3.1 中药-中药(1)“十八反”和“十九畏”,它们是传统中医药的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降低药效或者产生毒性、不良反应等,虽然随着深入研究发现这种配伍禁忌不是绝对的[5],但收载在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一部中的中药饮片及中药材仍注明“不宜同用”,故在审核时仍应将其设置为拦截级别,提醒医生尽量避免使用;(2)重复用药,当功效相同或成分相似的中成药同时使用时,系统会予以拦截,提醒成分重复或者功效相似。
1.2.3.2 中药-西药 包括甘草增强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6]、当归增加华法林的出血倾向、小柴胡汤降低强的松龙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人参与抗抑郁药合用诱发躁狂症等[7]。以华法林为例,与当归、丹参、银杏叶等同用时可增强其抗凝作用[8-9],故提示“两者合用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建议监测患者INR 值”。另外,当不良反应相似的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时,应予以拦截[10]。
1.2.4 毒性成分 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根据毒性程度,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以乌头类药材为例,临床常见的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均具有一定毒性,治疗窗窄,其毒性成分双酯二萜型生物碱的剂量在0.25 mg 时即可发生中毒,3~5 mg 即可致死。因此,本研究参考文献[11-12]报道对含有乌头类中成药的用药风险进行评估,设置理论风险系数,对于风险系数>1 的药物予以拦截。
1.2.5 禁忌症 对于禁忌症“尚不明确”者,应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文献进行设置。例如,感冒期间不宜服用补益类制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含有麻黄碱的药物。
1.2.6 特殊人群 儿童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治疗时少用补益类制剂、忌用峻下之剂[13],按照其年龄和体质量,分别对单次、全天用量进行精细化设置;对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分为“禁忌使用”及“慎用”2 种级别;对于肝肾损伤患者,当服用可引起肝肾损伤的中成药时应设置警示级别,提示“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
2 中成药合理应用模型实践
2.1 前置审方系统审核流程 处方审核分为软件审核、人工审核2 种模式。医生开具处方后,首先进入前置审方系统进行审核,合理处方会自动审核通过,不合理处方会予以弹窗警示,后者又分为“提示”及“拦截”2 种级别,“提示”级别分为“关注”及“慎用”处方,会起到提醒作用;“拦截”级别分为“不推荐”及“禁忌”处方,医生可选择“返回调整”或“强制用药”,“强制用药”后发送至药师端进行人工审查,药师根据问题类型给予“不通过”“通过”或“医生决定”意见,必要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并修改;“返回调整”后对于处方进行修改,再重新进入前置审方流程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或“医生决定后再次确认用药”时,处方才可进入收费环节。前置审方流程见图1。
图1 前置审方流程
2.2 处方前置审核内容 医生开具处方时,合理应用模型会进行自动审核,不通过的处方会以弹窗形式显示问题种类、问题详细描述、医生建议,具体见表1。
表1 中成药合理应用模型审核模块
2.3 应用实例
(1)诊断为盆腔炎(妊娠期),处方信息为桂枝茯苓胶囊,系统审核时予以拦截,提示“孕妇忌服,或遵医嘱”。桂枝茯苓胶囊组方药材为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其中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故建议妊娠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诊断为脑梗塞,处方信息为丹红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系统审核时予以拦截,提示“两者存在成分重复,功效重复,增加出血风险”。
2.4 超说明书用药 按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在确定为临床必需并且无替代药物的情况下,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讨论并审核,以药品超说明书使用方式进行备案,经审方小组讨论后,对其进行相应增加或修订。
2.5 更新和修订 中成药合理应用模型的核心部分为自定义规则的建立,为保证审核数据准确性,避免假阳性、假阴性审核结果,会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例如,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中成药的说明书内容修订、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并定期对其进行复核、修改,以保证处方审核的准确性。
2.6 审核流程优化 在保证审核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系统审核时间、返回医生端时间,以提高系统审核效率;定期加强审方药师技能培训,缩短药师端审核时间,以提高审核时效性。
3 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应用结果
收集2019 年7 月至2019 年9 月使用中成药的处方,统计不合理处方、医生返回调整处方、药师干预后修改处方等数据,评价前置审方系统对合理用药的审核效果,结果见表2。由此可知,与前2 个月比较,9 月份医生返回调整处方数逐渐增加,药师审核数、药师干预处方数有所减少,不合理处方占比逐渐降低,中成药处方合格率得到有效提高。
表2 审核中成药处方量统计
4 讨论
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其品种和规格不断增多[14-15],但它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关于安全性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多[16-18]。曾有研究表明[19],在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中成药排名第一,高于抗结核、抗肿瘤制剂,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并显著增加其经济负担。
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一方面是说明书不规范,不能合理有效指导其临床应用,从而造成误用、滥用;另一方面,很多西医生在开具处方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导致,故需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2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临床药师将说明书、文献资料等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了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并且嵌入医院原有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事后点评模式,在医生开具处方时即予以提醒或者拦截,从而提高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中成药合理应用评价模型可真正实现对中成药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药事闭环式管理,有利于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减少医患矛盾。同时,还能减少药师事后点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