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精神植根于心
——大学体育终身意识的培养要点
2021-03-07曹在池
曹在池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终身体育意识,即是终身坚持体育训练的意识,有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特别是在高校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重新思考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走向未来的人生。
1、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
1.1、终身体育意识的定义
所谓终身体育意识,顾名思义,是延续终身的体育意识。即便是在生活当中,没有教师的监督与指导,没有任何的训练任务,依然能够自主自愿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强化身心素养。其体现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是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要有充分认识与认可;其二是要有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体育项目以及训练方法;其三是要有将体育锻炼意识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体魄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生存所需的各方面素养,包括危机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可见在育人过程中,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的人生是有着长远影响的。
1.2、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是在1965年由法国的知名教育家保罗率先提出。这一理念主张教育应当是贯穿人生的持续性过程,不受人的成长阶段与受教育阶段限制,在引入教学领域后,这一理念便得到了广泛关注,因这一理念深受现代的教学思想影响,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也始终适用。进入二十一世纪,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中都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未来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其应用的不断发展也是必然趋势。
2、大学体育教学中关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
2.1、激发学生运动激情
学生的兴趣,是其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动力,兴趣的驱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当中产生更强的满足感。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时,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与训练当中,这是为其终身健康打基础的必要条件。而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渗透性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要将体育训练渗透到校内生活的各个环节,除体育课以外,还包括课间休息活动、课间操、体育社团活动以及放学后的业余活动等等。要让体育学习与锻炼成为学生生活当中的一环,引导学生找到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生才会主动学习,主动练习。体育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学生的体魄,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强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体育学习与训练兴趣的养成必须要提起重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对于特定体育项目的兴趣,能够使其对体育学习及训练的态度更积极,并且能够激发其对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多方面素养的强化,因此教师应当秉持兴趣为主、多方面强化的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与训练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更加积极正面的认识,表现出更强的认同感,意识到体育学习与训练的重要意义,自然会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必须要做好活动设计,要利用所有可用时间。例如,课间操时间,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应当积极创新课间操的曲目、体操动作的设计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课间操的趣味性。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则可以带领学生玩一些兼具体育特色与娱乐特色的游戏,例如,户外拓展的破冰游戏便是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同起同坐等小游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体育运动在生活中的渗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自然会逐渐养成,即便是在课外时间,教师亦可以利用有趣的课外体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与体育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运动的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分享到班级群组,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乐趣,同时满足自身的喜好,满足自身展示自我的需求。
2.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在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训练过程中,教师是有着直接影响的重要角色,教师的情绪、态度都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与训练的态度。作为体育教师,不但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相应的技术水平,还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活力。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却往往是存在问题的,在课上引导学生时,态度往往会过于严肃强硬,而且因学生的性格、爱好是多样化的,教师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学生,会让学生感到课堂十分枯燥无趣。为了让体育教学更加灵活,更加有趣,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才能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有更大进步,点燃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与训练的热情。平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多去了解创新的体育项目与体育活动形式。而且在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要体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度,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要与学生一同积极参与,带头做表率,应当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己一起锻炼、一起进步的决心与欲望,而不是以严肃的消极情绪去打击学生的信心、打消学生的热情。简而言之,在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校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体现出积极的态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积极。此外教师在课下必须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交活动,分享一些高效提升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除了基本的训练内容以外,还应当推荐一些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推荐部分瑜伽体式等等,帮助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久而久之,体育训练深入学生的生活,自然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2.3、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强化
多年以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之所以在高校得不到充分认可,与其影响力得不到充分体现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家长乃至于学生自身都并不会认为体育学习与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自然不够积极。但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显然是不容否认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与训练的重要性,学生才会在生活当中也更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学科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包括以上谈及的合作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而拓展项目当中便有许多项目是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例如,拓展训练当中的“十人九足”项目,便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协调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能力,让学生队伍的凝聚力更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项目是有利于学生素养强化的,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素养水平,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项目的乐趣,发现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会对体育学习与训练产生兴趣。
2.4、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来说,良好的氛围是必要的基本条件。校内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意识在校园各处的存在,激励性的标语、热烈开展的社团活动、先进的体育设施,都会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可见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为此校方需要事先树立以健康为首的指导思想,以此思想去引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做好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加大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要利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体育小常识普及、校内体育广播节目、校刊体育专栏等等,做好让体育教育宣传,让体育教育引起广泛重视。此外校方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体育设施引进的资金投入力度,要尽可能保证校内体育设施的多样性,做好体育场地的建设以及器材设施的配备,对于新的体育设施应当积极引进,这样才能让体育教育渗透更加深入。总而言之,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有特定环境支持的,而改善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校方应当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将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视作最基本的任务,确切落实下去,才能让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达成目标。在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必须要体现出体育教育与训练的针对性,要根据对于学生体育运动喜好与习惯的调查,组建不同的社团,包括足球社、篮球社、田径社等等,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加入哪个社团,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校内体育学习与训练更具方向性,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一言蔽之,校方必须要意识到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为了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体育训练,校方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校内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存在,看到校内的学生训练的身影,能够感受到青春的气息,并且产生更强烈的热情,这样才会养成体育意识。
2.5、做好战略规划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校方与学生自身来说都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在以上亦有谈及。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校方需要做更加长远的规划,让体育意识的培养目标贯穿学生的校内学习、日常生活乃至于未来的就业,从多方面去规划,才能够让体育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长久。为此校方应当将体育教育与生活教育、就业教育结合起来,让体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能仅仅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相关的技术技巧,而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便应当尽可能抽出时间去锻炼,在强化自身体魄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让自己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身心。因此教师需要从开学开始,到就业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与训练目标。要将体育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校内生活、未来就业联系起来。联系生活,应当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的训练习惯,以及基本生活所需的各方面素养,包括勇气、坚持不懈的精神、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等等。联系就业,应当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素养,包括生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危机应变能力等等,这都是高校体育教育规划应当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教育的育人作用真正得以体现,为学生的生户籍以及就业做好铺垫,让体育学习与训练,成为帮助学生未来人生打基础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除教师以外,校方更要考虑到体育教育对校内学生的重要影响,要做出长久的教育发展规划,要从社会的整体人才素养要求出发,发现人才的素养培养重点,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从短期的月度目标、学期目标到长期的学年目标,都要事先制定好,才能成为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时的依据,让体育教育更具针对性,影响更长远。
3、结语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当代高校来说,是体育教育的关键目标。在社会对于高素养人才需求愈发迫切的时代,校方必须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做长远的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运动喜好,养成运动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上探讨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若干要点,望这一话题能够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