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1-03-07司佩丽袁存柱
司佩丽 袁存柱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引言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响应十九大提出的相关体育政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试图更好地把握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体育学科兴起的新机遇,体现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培养高中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为海南省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普通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现状
1.1、海南省高中生运动能力培养现状
海南省高中生在运动能力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能状况上,海南省高中生能够认识到体能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但积极参与练习的较少;能够制定出体能锻炼计划并实施;女生身体形态好于男生;整体身体机能情况较好;高一年级力量素质好于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速度素质一般;柔韧素质优秀;耐力素质较好。在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情况上,高中生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占比最多,田径类运动次之,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最少;对所学运动项目原理的应用情况较差,多数学生可以模仿所学运动项目技战术,少数学生能够将其迁移运用;有极少部分高中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达到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5的要求,有一半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停留在水平1。在体育展示与比赛上,高中生对所学运动项目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比较了解,但了解程度不是很深;能够积极参加各级比赛,并以班级比赛为主;每学期观看高水平体育比赛次数只达到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1的要求;对所学运动项目体育赛事的观赏与评价大部分集中在水平1、2阶段,一少部分在水平3级以上。
1.2、海南省高中生健康行为培养现状
海南省高中生在健康行为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上,绝大部分高中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有少部分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体育锻炼时间选择较为合理;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没有达到体育人口的要求,仅有一小部分高中生达到了阳光体育运动要求,这与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相差甚远;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较差,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且还有少数学生可以有效的组织指导同伴和家人进行体育锻炼。在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上,高中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好。在情绪调控上,高中生能保持一定的情绪稳定性的占比最多,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心态良好的占比最少。在环境适应上,高中生在运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占比最多,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团队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占比最少;高中生基本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1.3、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现状
海南省高中生在体育品德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精神上,大部分高中生具有较佳的体育精神,能够坚持不懈地达成自己所选择的目标。在体育道德上,大部分高中生能够做到遵守比赛规则、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具有体育道德精神,能够做到尊重裁判;能够做到尊重对手,遵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能够在体育比赛中化解冲突,有极少数学生不能够化解冲突。在体育品格上,超过一半的高中生能够胜任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高中生能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有一半的高中生经常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是能够帮助他人。
2、影响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因素分析
从学校层面来看,教育主管负责人认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理念欠缺的比例高于高中体育教师。教育主管负责人和体育教师一致认为教师核心素养理念欠缺是影响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和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家庭层面上,父母对体育锻炼认知欠缺是影响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因素。社会层面上,当地政府不重视体育工作,导致居住的地方没有基本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也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举办体育竞赛活动,以致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不好。个人层面上,学生不喜欢运动、学生对体育认知不足是影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
3、海南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的融合中不断深化发展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3.1、学校层面
(1)组织培训与考核一体制。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应组织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多类型的基层培训,让基层体育教师深入学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理念,并且为确保培训质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视为培训成功。
(2)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
体育模块教学是国家教育部积极倡导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得以延用的教学模式。推行并认真落实高中体育模块选项教学,让学校结合师资、场地设施,提供尽可能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从而使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以满足高中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选项学习,系统学练和掌握1-3项运动项目,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专长,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终生参与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监督与督促。同时,鼓励体育教师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体育课具有创新性。
(3)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健全体育场地与设施。
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健全体育场地与设施,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使其投身于体育锻炼活动中,营造学校体育锻炼氛围,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组组长、年级主任、校领导等来主持,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设立体育社团,成立兴趣小组,以及观看体育比赛,举办大课间活动,开展篮球艺术月,还可结合地方特色项目,在课外活动时进行各项目的比赛,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要求。
(4)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即“教师专业标准”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学校要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使体育教师树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发挥体育学科知识、技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倡导基层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教研、科研、自学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及提升体育教师素质,高中体育教师是培养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门人员,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灌输与渗透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的加工,“导航”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启迪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
(5)优化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直接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学习评价等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目标的制定上,设置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展开,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每个要素。在内容的选择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要打破典型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体系,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运动体验,选择学生喜爱地能够学以致用地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从“单个技术的教”转向“完整项目的学”。在教学组织上,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体育活动和比赛情境激发高中生运动技能和体能潜能,形成综合的运动能力、积极的体育运动行为和价值观等。在学习评价上,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重视高中生学习评价的反馈和激励等作用。
3.2、家庭层面
(1)培养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念。
在家庭体育锻炼中,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意识、认知、审美及家庭体育互动、体育支持以及家庭体育物理资源等因素都是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体育观念影响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行为认知,应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家长的体育观念,从根源上培养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作为高中生家长应该向高中生讲解关于体育锻炼的功能、益处,陪伴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为高中生树立榜样,满足高中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提高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开展相关讲座与活动。
学校可通过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与支持;学校、政府或社区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体育与健康融合的相关专题讲座学习;政府开展大力宣传,通过宣传讲座,或设立大量的宣传标语横幅,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
(3)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提倡高中生家长通过多元途径了解体育与健康的价值,比如,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规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疾病的预防,以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安全高效地参与课内外体育锻炼活动。
3.3、社会层面
(1)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海南省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保障高中生参与体育权利,让体育运动进入高中生的生活,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展高中生的生活空间。
(2)增加体育场地设施。
增加社区锻炼场地器材数量,营造社会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开展宣传推广,提高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如,马拉松,使整个社会层面更加关注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扶持体育行业的发展,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吸引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等。
3.4、个人层面
(1)加强高中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
高中生要加强对体育与健康价值、意义的认识,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只有深入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价值,高中生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端正学习态度,在体育课上达到教学目标,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
高中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消除心理上的惰性,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快乐、成就感和存在感,积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发展迅速且深受青少年的喜爱。高中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关注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热点问题,了解体育动态,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