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对比
2021-03-07李婧瑶
李婧瑶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
前言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英国,这也说明了欧洲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各类乒乓球国际大赛名次位于前列的几乎均为亚洲运动员,但纵观乒乓球发展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德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家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也展现出了其不俗的实力,具备着极高的竞技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乒乓球项目不断革新发展的过程中,亚洲与欧洲作为世界乒乓球竞技水平最高的两个大洲,也存在着诸多相似与差异之处。本文将通过文献阅读、观看录像资料以及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方法,分析对比亚、欧乒乓球项目发展的异同之处,为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亚洲乒乓球项目整体概况
亚洲乒乓球的崛起时期主要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率先采用了使用海绵橡胶进行覆盖球拍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击球的旋转、力量以及速度。直至1953年,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站上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舞台。在这之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例如,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国家的乒乓球竞技实力也迅速崛起。直至今天,亚洲地区的乒乓球竞技实力仍旧领跑世界。
随着近年来中国采取的“养狼”政策,不少中国优秀的运动员以及教练员选择加入外国国籍,他们主要倾向于加入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参赛或执教。其中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中国国内乒乓球运动人口基数大,竞争更为激烈,而去海外发展,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以及更多的参赛机会。
目前亚洲部分国家主要实行的是俱乐部联赛制,采用欧洲的俱乐部制度,将体育与商业行为结合在一起,以期达到更好地发展推广乒乓球运动。并且商业联赛的模式也会提供给选手更多的参赛机会,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利于相关资源的更合理的分配。
1.2、亚洲乒乓球项目发展现状
我们通过对部分世界大赛参赛国家以及参赛选手名单进行分析发现,亚洲面孔占到了70%以上。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参赛选手中,也出现了诸多亚裔的身影,例如,波兰队的李倩、德国队的单晓娜等选手,她们均为华人。由此可见,亚洲乒乓球选手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1)中国乒乓球项目发展模式。
中国的乒乓球项目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双轨制”发展模式,具备优异竞赛成绩的运动员在各省市专业队进行注册,成为专业运动员。与此同时,运动员也可以在商业俱乐部进行注册,成为职业运动员。他们可以拥有双重身份,平日里参加各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集中训练,并需要代表专业队参赛;但在没有专业队要求的参赛任务时,他们可以参加商业俱乐部组织的职业联赛,允许他们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中国对于乒乓球项目目前采用的是举国体制模式,基本以传统的“三线”培养模式为主。国家队由国家体育总局集中统一管理,各省、市专业队由各省、市体育局进行管理。平日里统一进行集中训练,由国家统一调配相关资源,如,教练员、营养师、体能训练师等人员及团队,国家队拥有全国最顶尖的资源,竭力保障运动员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运动员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进行注册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每个月还会得到一定的津贴。
(2)日本乒乓球项目发展模式。
日本队目前采取的主要是“断代培养”模式,以夺取奥运会金牌为目标,通过汇集赞助企业的部分商业资本,将重心投入在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方面。目前这一举措也使得日本队新生代选手竞技成绩迅速发展,在国际大赛上频获佳绩,竞技实力已远远超出以福原爱为代表的上一代乒乓球运动员。
与此同时,他们也大力吸纳来自中国等国家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近年来,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日本队通过学习中国等国家先进的训练制度、训练模式以及训练计划等,结合自己的探索创新,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培养模式。
在日常的训练中,每名运动员都会聘请自己的专属教练,此外,他们需要自行寻找场地进行训练。只有在国际大赛前,有关部门才会将参赛队员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中性训练。
日本队也实行了商业联赛的运营模式,运动员无论是平日的训练还是参加国内的比赛,均需要个人承担相应的费用,对于运动员的经济条件有不小的要求。
1.3、欧洲乒乓球项目整体概况
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早期以及乒乓球赛事推广的初期,欧洲占据了世界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匈牙利等国家出现了早期的“明星选手”,与此同时,欧洲也推动了乒乓球相关器材的发展与演变。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实力强劲的选手。
在乒乓球发展的早期,德国就自发成立了相应的乒乓球组织协会,并且产生了现代乒乓球俱乐部的雏形。在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德国柏林成立。可以说欧洲乒乓球项目在商业化、体系化发展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在乒乓球运动刚刚兴起的时期,欧洲运动员经济水平居于世界顶端,出现了不少优秀的选手。但随着海绵橡胶的使用,使得欧洲选手在竞赛成绩方面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瑞典、德国为代表的两个国家再一次逐渐兴起,在国际赛场上也夺得了数个冠军的优异成绩。
1.4、欧洲乒乓球项目发展现状
近年来欧洲也涌现出一批竞技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例如,德国的波尔、奥恰洛夫,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等选手,他们在世界大赛中对亚洲选手制造了不小的威胁和挑战。但随着这些老将年龄的增长,欧洲目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目前暂未出现与亚洲选手实力旗鼓相当的新生代选手。
德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模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德国乒乓球项目的制度整体较为稳定,采用的主要是俱乐部制,运动员注册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并且代表俱乐部参加相应的联赛。德国对于“国家队”这种概念较为模糊,在世界大赛开始前,他们会提前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比赛的训练,并且提前进行相应的磨合。这种模式与中国所采用的“举国体制”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但这种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弊端,例如,俱乐部的经济来源过度依赖于企业的赞助、费用较为昂贵等,并且俱乐部会员需要承担不菲的会员费用支出,而这也使得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有机会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不利于乒乓球运动的推广。
1.5、亚洲、欧洲乒乓球运动员收入的差异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部分运动员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在亚洲国家,对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重视程度比欧洲低,特别是在中国,大部分专业/职业运动员基本上终止了对于文化课业的学习。部分学校以运动员在校期间竞技成绩的好坏来给予相应的特殊照顾政策,而这种政策正是助长了运动员不愿意进行文化课业学习的情绪;其次,亚洲的乒乓球运动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或转为教练/教师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竞技水平与收益成正比,因此,运动员即便不进行过多的文化课业学习,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乒乓球运动在欧洲目前并不是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欧洲的职业乒乓球运动员大多拥有额外的副业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在欧洲,以德国为例,职业运动员并没有额外的特殊优待,学校对于运动员并没有照顾性政策,并且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为严格,因此,他们仍旧需要努力学习以达到相应的文化水准以及毕业要求。与此同时,由于乒乓球运动带给他们的经济收益并不是非常高,因此他们也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所学来进行经济上的弥补,这也间接地促进了他们文化课业的学习。
2、结论及建议
2.1、欧洲乒乓球运动积极性需要提升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并不是一个较受欢迎的项目。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欧洲国家应该向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从学校、俱乐部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鼓励人员参加。国际乒联等组织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乒乓球运动的推广活动,例如,举办乒乓球友谊赛以及一些相关的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乒乓球,也鼓励更多的选手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2.2、欧洲乒乓球竞技实力需要提升
近年来,欧洲选手的历届大赛参赛成绩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俱乐部较少,参与人员相对较少,俱乐部之间的比赛少,队员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竞技实力存在一定不足。鉴于此种情况,欧洲建议多增加相关俱乐部,扩大选手参与,同时选手可以积极地与亚洲竞技水平优异的选手进行交流,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提升自己的实力。
2.3、欧洲国家应采用多种方式筹集经费
由于欧洲国家的乒乓球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导致国家投入资金较少,商业化的模式使得经费较为紧张,这个现象可能将持续存在。欧洲国家乒协要尽可能多方筹集经费,运动员可以通过冠名参赛等多种比赛方式,为众多的商家、企业等开展乒乓球宣传,使商家、企业乐意参与乒乓球运动,促使其愿意承担相应的会费。
2.4、亚洲国家需要均衡国内参赛资源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亚洲部分国家容易出现“僧多粥少”这样的现象。部分运动员实力并不差,可是在国内激烈的竞争中难以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国内的参赛资源几乎被几位明星选手所占据,其余运动员几乎得不到参赛机会。因此,也出现了部分运动员归化他国的现象。由此可见亚洲部分国家可以适当调整策略及模式,为更多的人提供相应的参赛机会,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