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07林晓明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师生教材

林晓明 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联系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了大融合的趋势。民族音乐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音乐为载体传情达意,集中体现情感意志,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民族音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遵循民族音乐特点和发展现状,从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意义、局限性、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结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活动发扬民族音乐,将其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已成为当代音乐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责任。民族音乐别具一格,传承与发展意义深远,对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关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减弱西方音乐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冲击。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局限性

(一)缺乏与民族音乐有关的课程设置

受到世界流行音乐的冲击,很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以欧美音乐为主,我国民族音乐的课程设置较少,这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如钢琴课设置非常普遍,二胡等民族乐器课程非常少,声乐课基本以欧美乐曲学习为主,民族音乐歌曲学习较少。民族音乐课程设置较少,严重减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机会,这样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缺乏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校本教材

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材种类较少,内容多年没有更新,很多高校设置的民族音乐课程内容由授课老师自己决定,这就必然会产生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民族音乐的需求。如今急需新的民族音乐教材,能够在原有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实践,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这就要求音乐教材的编写者能够深入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民族文化,编写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

(三)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

民族音乐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载体。高校音乐教育重欧美音乐,轻民族音乐,所以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师资配置等方面都需要加强。但是多年来改观不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校教育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缺乏落实。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民族音乐师资建设,优化民族音乐课程设置

目前高校缺乏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高校音乐教育部门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民族音乐知识背景的教师队伍。同时,高校音乐教育部门不仅要意识到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提升民族音乐的教学比重。在课程设置方面,课时比例倾斜于民族音乐,增加民族音乐课时。在课程建设方面,民族音乐也要创新发展,创新性的编写民族音乐教学课程,降低民族音乐学习的难度,提高民族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在讲授民族音乐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营造民族音乐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民族音乐的环境,比如详细讲解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乐器,以此极大激发学生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民族音乐实际特色,制定民族音乐校本教材

目前,高校音乐教材的内容偏向传统音乐,缺乏对民族音乐内容的编写。高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民族音乐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教材是首要任务。为了制定更适合的校本教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基于民族音乐的典型特色,抓住民族音乐的“核心”和“特色”,构建真正彰显民族内涵的教材体系。其次,音乐教材既要有理论高度,也要具备实践可操作性。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将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此外,较强的实践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知民族音乐、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进而反思民族音乐的要义和精髓。再次,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材编制的优点,结合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促使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更现代化。最后,音乐教材也要能够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做好教材的整体筹划,从而提升民族音乐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师生民族音乐热情,提升对民族音乐关注度

为了提升师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可以组织多种活动,促使师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认识。首先,可以安排师生实地走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观察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氛围,促使师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产生的起源和发展的环境,进而了解民族音乐的根本特色,激起师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其次,在了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师生也可以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并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感知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并将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作曲背景。民族音乐承载着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多姿多彩,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拓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民族音乐学习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校教育从理念到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方式可以变得更加具体和多样。高校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乐器,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此外,实践性活动最大的优势是提供体验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尝试丰富的音乐学习形式。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使音乐资源整合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组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同时可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将网络合成的音乐作品在实践活动中表演,这样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网联网也增加了教学的路径。通过虚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内容。

(五)了解西方优秀音乐形式,正确看待中西音乐差异

东西方音乐的交流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东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丰富各自音乐内涵和形式的同时,有助于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我国高校音乐文化要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发展的优势,实现高校音乐的多路径发展方向。在高校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以正确的观念来看待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并且通过阅读相关音乐材料,积极研究中西方音乐的不同点,高校音乐教师也借鉴西方音乐的优势,大胆地将其用到民族音乐教学中,同时有意识地摒弃不良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正确向学生传递中西方音乐所存在的差异之处。以促进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高校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重任,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校本教材研发、丰富学习形式、激发师生音乐热情以及正确看待中西音乐差异等方面,做好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推动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师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教材精读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