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研究
2021-03-07王嵋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王嵋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是展示、陈列、征集、收藏、保护、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向社会大众开放,且为人们提供教育、知识、鉴赏等作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按照一定的主题和序列向大众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文物为主体,博物馆通过一定的陈列设计,系统地展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及其发展历程,观众可通过欣赏的方式生动体会到隐形的文化内涵,感受艺术气息,提升审美意识。根据不同文物设定陈列主题,确定陈列展示风格,借助科技手段和艺术形式,将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人文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直观呈现出来,进一步加强了其文化传承和公众教育的作用。
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定义与价值
博物馆是将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进行收藏、整理、分类、保护、研究及陈列的机构,同样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环节。公众来到博物馆可欣赏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自然遗产,从这些文物的身上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
博物馆陈列展示能够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向普罗大众弘扬传统文化,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陈列展示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工作的重点。陈列展示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空间感和审美化的视觉体验,既要满足博物馆弘扬历史文化的工作职能,也要符合当下公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通过馆藏的陈列展示打造出良好的博物馆形象,可谓是一本能够与观众互动的人类文明“教科书”。
博物馆陈列展示工作具有文化性、艺术性、普及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在对馆藏文物进行陈列展示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展现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同时也要尽可能发挥其社会传播作用,加强文物展品的艺术观赏价值与审美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前来参观。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与科技力量的加持,使得博物馆陈列展示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感,给观众带来一个无与伦比、整体全面的观看体验。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文化性
博物馆陈列展示是对馆藏文物的合理利用,也是进行对外文化展示的最佳途径。通过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真实再现,向大众充分揭示出传统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第一,从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基本作用来讲,博物馆的工作包括了对文物的保护、典藏、分类、研究,而陈列展示则是将文化遗产通过博物馆平台真实再现在世人面前,吸引人们前来观赏、品鉴、感受。在欣赏馆藏文物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文物所蕴含的文化面貌与时代文明。各个地区博物馆都有着丰富多样的馆藏文物。这些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浓缩了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精髓和历史发展的印记,涵盖了社会、历史、艺术、工艺与科技等多元化的文化信息。公众来到博物馆可直观感受到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文物的陈列展示给予了观众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契机,实现了文物与人类的交互体验。借助陈列展示充分实现了对馆藏的深度拓展与文化升华,大众可加深对其历史文化的认知度,丰富文化储藏,拓宽知识面[1]。
第二,从文化共享的功能来讲,博物馆陈列展示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对外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的缩影。通过陈列与展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共享给大众,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艺术工艺、科技发展、历史故事以及民俗风情,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各类馆藏文物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宝贵文化的结晶,也是历史文明的传承,博物馆陈列展示等于为公众打造了一个文化共享空间,开拓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化性特点不可忽视,是对外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博物馆陈列与展示的宗旨是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构建出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与物质文化历史,公众随时可以从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中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以沉浸式、情景式的体验使人们带入到传统文化中去。通过陈列与展示,博物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文化共享与文化宣传,提升传统文化在社会大众心里的地位与价值[2]。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艺术性
博物馆对于馆藏的陈列展示不仅要展现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同时也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如此才能达到吸引公众前来的目的。以充满魅力的视觉艺术表现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从陈列展示的环境、灯光、展柜和布置等方面的设计都在为观众服务,志在为公众带来更加完美的观赏体验。通过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设计,将文物作为人与历史的中间媒介,充分展现出文物本身特有的沉淀之美与历史韵味。
博物馆陈列展示既有着满足公众需求、社会教育和文化共享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同样的馆藏文物通过不同的陈列展示设计会给公众带来不一样的观赏体验,这正是其艺术性的具体展现形式之一。在设计博物馆陈列展示初期,会对将要展示的馆藏文物进行分类、制定展示主题、合理进行空间规划,最终达成功能性、观赏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效果。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和科技手段来展现出别样的观赏效果,为观众搭建出一个立体的参观体验。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陈列展示设计从视觉呈现效果上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从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吸引公众的目光,从而提升他们在博物馆中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假设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缺少了艺术性特质,那么这些馆藏文物的魅力就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更难以真正刺激公众的观赏热情,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化宣传功能也就会大打折扣。
如今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陈列展示都具备着显著的艺术性特质,在进行陈列设计和展示规划时,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打造能与时代共鸣的展览。从形体、色彩和灯光等方面进行陈列展示设计,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展示手法让历史文物“活过来”。以充满视觉美感与艺术感染力的陈列形式打动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拉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将公众带入到历史长河之中,营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让观赏者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3]。
总而言之,出色的博物馆陈列展示定然具备了显著的艺术性特色,从设计手法上全方位呈现出馆藏文物之美,激活社会大众对于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工艺的认知兴趣。借助艺术表现手法增加整个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深度、广度和宽度,将其打造为一本能够与观众互动、情感联系的“教科书”,通过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审美体验向公众讲好文物故事,提升文物展品的观赏价值。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艺术主题风格,彰显珍贵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博物馆陈列展示具备艺术性与文化性特质,通过对馆藏文物的基本陈列与设计展示,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向社会大众还原出一个真实、完整及立体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运用特定的设计手法与科技力量增加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视觉美感,以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了公众对于博物馆的期待。陈列展示是各个地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各地博物馆应当深度挖掘其文化性与艺术性价值,吸引观众前来参观鉴赏,进而坚定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有序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