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2021-03-07黄月燕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州贷款融资

黄月燕,刘 昊

(温州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我国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而优化融资结构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不断增进金融供给对金融需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研究企业融资结构的基石理论是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开创的MM理论。MM理论指出,在没有企业税负、破产风险及有效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价值与企业融资结构无关。后续学者在MM理论基础上加入了税收、债务风险等因素进行讨论,并扩充了诸如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及控制理论等新观点,称为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理论[1]。在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理论基础上,学者们对融资结构的影响效应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微观层面,涉及融资结构与企业治理[2]、融资结构与投资效率[3]、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4]、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5]等各个领域;宏观层面,涉及融资结构与产业结构[6]、融资结构与经济波动[7]等方面。总体而言,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债券融资与股市融资,对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但既有关于融资结构的研究大多以企业或者经济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往往聚焦于企业、行业或者经济总体,对单个城市或地区的研究不多。基于理论研究不足以及实践研究需要,本文以“提高金融供给对金融需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联系的视角对温州市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开展研究,目标是建立和优化更加适应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特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序搭配,融资渠道快捷畅通,不同层次和不同生命周期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融资结构体系。

一、温州融资结构基本状况

本部分主要基于温州社会融资、信贷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三个方面对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展开分析。数据来源于《温州统计年鉴》和温州市金融办,由于数据统计时滞发布等因素,主要以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1.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金融深度持续提升

2019年,温州金融业融资规模全年新增2 05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本外币贷款增量1 451亿元,同比多增66亿元;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48亿元,同比增加151亿元,占金融业融资规模增量的12.08%,比上年同期提高7.02个百分点。存量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末,银行业表内业务(包括各项贷款、垫款)规模12 215亿元,表外业务(包括承兑、保函、信用证、委托贷款等)规模2 947亿元,类信贷交叉性金融业务584亿元;地方金融组织(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贷款规模80亿元;政策性商业银行(国开行)贷款规模554亿元。

2.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股权融资占比较小

2019年温州市资本市场融资规模248亿元,主要为债券融资,规模为240亿元,其中中长期债券融资189亿元,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融资。股权融资7.83亿元,主要为港股市场IPO融资。

3.间接融资体系不断完善,贷款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19年12月末,温州本外币贷款规模11 53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 21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 31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 453亿元、635亿元和818亿元。温州市贷款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生产经营类贷款比重高,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占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向好发展。住户贷款中,一般为经营性贷款,其中短期经营贷款2 272亿元,中长期经营贷款836亿元,短期经营贷款与中长期经营贷款比例为2.7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经营贷款1 900亿元,中长期经营贷款3 055亿元,短期经营贷款与中长期经营贷款比例为0.62∶1。中长期贷款大部分集中于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用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住户贷款中,中长期经营贷款比重较低,约占总生产经营贷款的9.93%。

二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借款主体绝大比例,普惠金融事业整体发展较好。从贷款的需求主体看,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为主体进行借款的企业总数量,至2020年6月已达33.85万家,其中87.4%的借贷主体为个体工商户,11.7%的借贷主体为小微企业,大型企业客户数仅占0.18%、中型企业占0.72%。按照贷款规模统计,数量占比87.4%的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占比为20.4%,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占比34.5%,大型企业、中型企业贷款规模占比分别为15.8%、29.5%。

三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贷款保持增长态势,贷款投向偏房地产业和传统产业。2019年总贷款11 530亿元的规模中,有4 760亿元投向民营经济,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 617亿元。分行业,制造业贷款1 634亿元,房地产业贷款3 040亿元(含按揭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89亿元,外贸行业贷款564亿元。从2018至2020年贷款投向趋势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贷款保持增长态势,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及比重也呈现上升态势。

二、当前融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股票融资与科技金融存在较大短板

股票融资数量较低。一是新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低。从2019年温州市社会融资总体情况来看,温州直接融资比重仅占社会融资新增规模的12.08%,其中股票融资比重更低,仅占0.38%。“十三五”期间,温州企业上市融资规模较低,截至2020年10月,A股市场累计IPO 9家,总融资金额41.45亿元。同期,杭州为69家、620.28亿元,宁波为18家、130.50亿元,绍兴为19家、84.23亿元。二是已上市企业发展质量不高,并购业务融资不足。温州现有上市公司多数属于传统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产业企业较少。根据wind统计,“十三五”期间温州企业参与的并购项目为95起,并购金额为364.33亿元,远远落后于杭州1 061起、3 250.33亿元,宁波402起、1 290.70亿元,绍兴238起、1 316.20亿元,台州193起、728.01亿元。

科技金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功能发挥薄弱。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涵盖科技银行、科技证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创投等的各类金融业态,是保障产业高质量纵深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人才创业活力的重要力量。我们通过调研温州市科技金融中心发现,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为低端,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整体欠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无论在空间载体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还是科技金融体制机制、营商环境与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温州尚未形成统一的科技金融政策保障体制和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资源较为分散,各县市区往往自建科技金融体系,体系分割较为严重,制约了温州企业创新发展和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有待完善

(1)贷款可得率和信贷覆盖率有待提高。2019年,温州共有33万多家市场主体获得贷款,贷款覆盖率达30.35%,高于全国20%的贷款平均覆盖率,贷款覆盖率较高。尽管贷款覆盖率较高,但考虑到仍旧存在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银行信贷支持,但没有获得银行审批,或者额度没有满足其经营需求,因此扩大信贷支持面、提升信贷可得率,仍旧是温州金融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2)中长期贷款比例有待提升。银行信贷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短贷长用,即将短期资金用来做长期运营资金或者资本项目开支。产生短贷长用的主要原因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自身投入资金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贷款审批条件苛刻、流程复杂,企业选择以流动资金贷款方式获取信贷;银行基于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考虑,倾向于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短贷长用在贷款到期续贷时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流动性压力,增加企业资金过桥或拆借成本。增加中长期贷款比例,或者深化推进无还本续贷,对于降低企业融资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3)贷款投向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是初创类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较低,更需要科技金融支持。由于初创类企业资本实力弱小,缺乏硬资产支撑,同时市场发展空间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考虑,很少支持此类企业融资。因此创新创业企业发展迫切需要风险投资机构等科技金融服务组织的融资支持。二是成熟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融资供给过剩,是各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营销的对象,需要防范过度授信。企业需要做好授信额度管理和资金使用安排,要重点加强信贷政策研究和资金前瞻管理。三是部分行业仍旧面临信贷政策约束,需要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信贷制定往往在总行层面,审批权限也多集中于省分行乃至总行一级,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非生产型企业、产能过剩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强的行业,如贸易流通类、纺织服装类、建筑类等行业企业限制融资甚至禁止融资。而这些行业企业往往资金需求量大,也较难享受到普惠金融政策支持。

3.政策性金融功能发挥不足

(1)政策性担保费率仍有下行空间。为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温州成立信保基金等政策性担保组织,为小微企业在获取银行授信时提供担保,担保费率在1%~1.5%,仍存在下调空间。例如丽水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对单户企业和“三农”的贷款担保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担保费率为1.5%。2018年11月,为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担保费按原标准降低50%,即按0.75%收取担保费用。2020年2月,面对疫情影响,担保费率在原费率基础上再次减半,即按0.375%收取,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

(2)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的运作机制活力不足。温州市科技局、各县市区基本上都发起成立了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旨在为初创类企业提供资金需求,专门支持创新创业项目。从运转机制看,政府创投基金主要与社会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充当有限合伙人,为有限合伙企业提供30%资金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在投资项目选择上,主要依赖基金管理人,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异地项目,对温州本土项目投资较少。由于缺乏专业运营能力、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等,政府创投基金缺乏跟投和直接投资机制,无法为温州初创类和成长类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融资结构存在问题,既有温州经济及企业自身因素的原因,也有金融业态发育及金融机构供给侧的原因。此外,地方政府金融发展长期规划和路线选择有待优化。

一是企业协同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能力水平不高。温州经济偏向传统低端制造业,本土缺乏核心下游龙头企业,主要是外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温州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大部分为家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财务规范性和长期规划不足,企业在协同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部分企业偏好内源融资,依靠自身生产积累和营运资金管理来满足经营发展需要。尤其受温州信贷危机的影响,部分老企业家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持审慎或者排斥态度。另一方面,温州资本投机性较强,热钱较多,部分企业无心经营主业,而倾向于利用经营实体获得的外源融资从事房地产、股票买卖甚至非法金融活动。因此,温州企业在充分认知和权衡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培育和规范。

二是金融业态结构及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约束。首先,温州间接融资体系较为健全,多层次银行体系竞争非常充分,集聚了大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重视企业抵押物和现金流,对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支持非常有限。在货币政策扩张期,数量众多的银行机构,非常容易导致过度授信和信贷集中度风险。其次,温州地区缺乏法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以营业部为主,主要从事经纪类业务,缺乏投行业务部等资本市场服务部门,缺乏对本土企业的咨询服务和辅导能力,无法有效支撑温州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最后,温州缺乏高端金融人才,金融人才发展环境与浙江先进城市比较仍旧存在较大劣势,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温州的城市开放度和人才专业服务水平也低于浙江区域平均水平,难以吸引温州域外人才流入。

三是地方政府金融发展理念需要现代化。温州信贷危机爆发后,在中央支持下,温州开展综合金融改革试点,从温州金改主线看,金改最初主要出发点和目的还是规范民间金融,没有结合城市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业发展的长期布局进行谋划。当前在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过程中,金融创新的空间已非常小,主要是在国家金融规则框架内落实国家金融发展政策。真正需要政府发挥作用,而且政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政策性金融、产业金融没有深入研究集中资源,没能探索出强有力的发展路径。

三、优化温州融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1.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提质增效

(1)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一要深入调研,在当前拟上市企业培育名单和后备库中,在各县市区潜在上市企业中,发现各行业最具升级发展可能的优秀企业和行业隐性冠军,以优化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思路构建上市公司行业板块。二要引导企业战略聚焦,专注细分市场做精做强。锻长链、补短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引进产业链上薄弱环节企业,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三要优化整合现有科技金融与财税政策,对标先进城市,在财税、金融、人才等领域出台综合扶持政策,集中力量培育好这些最具上市潜力的企业。

(2)提升已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一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市内统一大市场、消除各县市区行政分割和市场保护,支持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长期发展资金,用于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兼并收购业务。二是支持产业前景不好、发展质量不高、经营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并购、股权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新发展。

(3)支持温州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一是立足温州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并购贷款、银团贷款、股票再融资等大规模融资业务品种,鼓励温州本地龙头企业在长三角、福建等周边地区开展跨区域并购。二是扩大城市开放度,优化市场法治环境,对异地企业并购温州企业一视同仁,保护市场主体经济利益。

2.构建完备高效的科技金融体系

(1)建设统一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一是打造“七都岛、滨江金融街、浙南科技城”金三角科技金融空间布局,实现三者错位发展。二是发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高端、新型金融业态,聚集天使投资机构、创投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金融组织,做大做强科技金融市场服务主体。三是构建专业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科技金融服务效率,有效解决科技金融机构和创新创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资金项目不匹配问题。

(2)增强政府产业引导和创投基金作用。一要优化政府产业基金作用机制,由“政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变“政府主导、引领社会资本”,投向首选成长性企业,不以赢利为目标,形成长时间培育企业的运行机制。二要专设政府种子基金,以风险补贴或者市场化方式向创新创业企业投资,激活民营经济以及社会大众的创新创业活力,为吸引人才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为规避政策风险,增强政府人员服务主动性,种子基金运作可以实行前期以财政补贴形式提供,后期财政补贴转企业股权模式运作。

3.完善商业银行融资服务体系

(1)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无抵押信用贷款新模式,助力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全面推进以“年审制”“分段式”“增信式”等为代表的无还本续贷模式创新,增强信贷支持的稳定性,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融资,破解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推动“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提质扩面,创新小微企业资产受托代管融资模式。实行财政补贴保险费用,加快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挥增信促贷作用。

(2)重点优化贷款投向结构。贯彻落实“十四五”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的重要要求,全力支持温州国家自创区建设,对先进制造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贷款支持。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突破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温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生根。

(3)着力优化融资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授信效率,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重点加大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科创型、高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建立民营、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深化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4.提升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功能

(1)补地方法人银行发展短板。温州地方法人银行数量较多,拥有本地法人商业银行10个,全国排名第3位,与宁波并列东部沿海区域第一。但温州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实力和业务规模不大,与周边城市相比,温州银行无论是业务规模、资产质量还是产品与服务、市场竞争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城商行。建议通过股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内部业务板块改革和人才引进全面改造优化温州银行,全面提升其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2)强化农商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功能。温州各县市区农商行整体发展情况较好,服务三农发展和小微企业业务开展情况较好,资产质量较佳。下一步需重点增强其资本实力和经营管理战略规划能力,有序推动其信贷投向由小微和农民、个体工商户向中小企业拓展。

(3)增强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支持作用。一是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建立财政支持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的激励机制,出台财政补助、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等政策,研究制定融资担保绩效评价和尽职免责制度。二是提升融资担保覆盖面。以企业为本创新融资担保业务,优化融资担保服务,深化“科保贷”“创业贷”“入园保”等专项融资担保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三是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出台实施全市担保费“两免三减半”、担保费财政补助双向优惠等普惠政策。落实降费奖补政策,加大对续保、科创、新三板等企业的担保费率优惠,引导全市融资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并积极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厅申报,争取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降费奖补等专项补贴资金。创新实施合作银行同向降率政策,强化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与担保机构公款竞争性存放挂钩力度,推动减费让利落地见效。

猜你喜欢

温州贷款融资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