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戏曲专业实践路径研究

2021-03-07孙瑜浛新疆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京剧戏曲思政

孙瑜浛 新疆艺术学院

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是缺少厚重根基的,是缺少发展命脉的,也是不健全不完整的。如果说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脉所在,那文化自信无疑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传承文化,继承经典,需要发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思想因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变得更为深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京剧艺术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距离逐渐加大,如何实现京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文化传播、普及至各地区,用优秀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智慧育人。

戏曲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一)爱国情怀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根植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戏剧依托舞台艺术的对比与渲染,塑造了无数民族英雄形象[1]。京剧艺术在警示世人、发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精忠记》讲述岳飞在民族大义面前,不苟且偷生,精忠报国,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二)“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内核,京剧作品中充斥着“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这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价值。从戏曲的表现形式上看,戏曲艺术是由多种艺术杂糅而成的,要由说唱、舞台、舞蹈、绘画等配合完成。从戏曲内容上看,大多戏曲到最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体现了“以国家大局”为重的价值观。

(三)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

“善”是历代中华儿女追求的崇高理想,这种崇高的理想追求,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修身养性等价值追求在戏曲艺术中得到了弘扬。京剧《大舜》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体现了中国人的初心。该剧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抒情,凸显了真善美的永恒价值。

戏曲专业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戏曲作为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道德教化功能。旧时代,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戏曲的传播影响力出现了转变,戏曲不再是公众的主流文化消费方式[2]。所以,当下年轻人对戏曲知识的了解不多,京剧作为国粹,由于年轻受众减少,所以削减了其本身的道德教化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95后、00后大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周围喜爱戏曲的同学较少。在“你认为什么原因造成多数年轻人不喜欢戏曲”这一问题的调查时,62.1%的学生表示听不懂;25.8%的学生表示“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较少,缺少了解渠道”;22.1%的学生表示学校与戏曲相关的社团较少。但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对京剧文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普遍认同学习和传承京剧文化的价值及意义,88.2%的学生表示“京剧是国粹,全民都要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90.1%的学生表示了解京剧文化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京剧持积极态度,若环境允许的话,他们愿意去欣赏京剧表演。由此次调查结果来看,戏曲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着严峻挑战,但学生对京剧的积极态度是开展这一工作的良好基础。

戏曲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实践路径研究

(一)开展京剧文化实践活动,实施沉浸式教学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教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戏曲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戏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理解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感悟戏曲魅力的同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3]。

第一,高校要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增强传统戏曲文化的时尚感,让非遗文化进校园。第二,精准定位学生对戏曲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依托社团比赛、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科学把握京剧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京剧之美。另外,通过开展沉浸式教学,在传统剧目中加入“戏中戏”,让学生诵读虚拟写意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知情意合一”,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在京剧身段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红色经典现代戏片段的学演,让学生在唱念做打中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情怀。

京剧《沙家浜·智斗》《江姐》等演出让师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故事。高校可以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红色记忆·戏曲中的红色经典”文化精品,这既是学校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一种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键举措,是建构课程思政的重要推手。

(二)创新教育方法,加入京剧念白的吟诵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和道德的结合,在审美中培养高尚情操,在社会实践中完善人格。戏曲创作者通过塑造明君、清官这类美好形象,对他们的美好行为进行歌颂;通过塑造奸臣、恶棍、昏君等形象,批判社会中的黑暗行为,体现了对善恶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精神,适当拓展戏曲文化内容,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高校课程思政大多以思政课堂、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课程思政实施时,教师要革新教育方法,健全思政教育体系,把京剧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大纲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京剧文化的思想内涵。教师与学生在讲解、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京剧文化的内涵和魅力,然后从中获得传承民族文化的相关启示[4]。京剧韵白是包含韵律和语言方面双重特征的一种念白形式。京剧渊源于徽、汉,成型于北京。韵白是京剧念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结合徽剧、汉调、昆曲三个地方剧种的特点,使之更加韵律化和富有音乐性而形成的舞台语言。通过加入“富连成”训词,适时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民族的便是世界的,在锻造戏曲文化理解的时候应该打破民族的界限,积极吸取地方特色的长处,并将其融入到戏曲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只有促使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实践得到有效进行,才能够促进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三)根植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京剧文化传播途径

教师在教学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能够在促使当今职业教育戏曲课程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理解,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高校要建构全方位育人格局,健全学校的制度建设,为京剧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开设京剧文化的公选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京剧文化的精髓。通过促进京剧文化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其对京剧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排演的热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戏曲带有程式和虚拟性的特点,教师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范式表演,安排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通过戏曲服装和化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京剧的魅力。通过发挥网络多媒体平台的优势,以在线视频通话邀请京剧名家为学生示范,同时可以邀请京剧名家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除了道具、灯光、化妆、服装等舞美元素外,京剧演员的转身、眼神都包含着深刻内涵。京剧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是对心灵意趣的反映,通过让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观摩京剧演出的机会。

总之,京剧文化中蕴含着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京剧文化中隐藏的深厚内涵及美学价值,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价值。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京剧文化教育,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能革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实效。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京剧文化中的精髓,结合时代特点,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推动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京剧戏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京剧表演开始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