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阳茶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021-03-07段祎绯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毛尖信阳茶文化

段祎绯

一、引言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1]。这首《七碗茶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茶诗,其作者卢仝被称为“茶仙”,是中原茶文化的代表。这首诗不仅表明中原人民在唐代已经对茶叶有了足够的重视,也体现着中原人民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从一种饮品逐渐被赋予文化意义,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还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在中原茶中,信阳茶最为特殊。信阳地处中原地区,位于北方与南方交界处,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等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信阳产出了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优秀茶种。信阳茶文化作为中原茶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一直保留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并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茶文化风格, 使得信阳茶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

二、信阳茶的发展史

(一)起源于商周,萌芽于秦汉

东周时期,茶叶已经开始种植并传播,并在今河南信阳一带逐渐发展开来。然而由于商周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人们对于茶还缺乏系统的认知,茶叶往往作为药用或者作为祭品使用。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百姓们对于各种植物及其药性、作用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茶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也认识到了饮茶的好处。

到了秦汉时期,“茶”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愈加广泛。秦朝统一巴蜀之后,茶饮开始广泛流传。到了汉朝,茶区进一步扩大。通过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我们了解到:在汉代,位于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茶文化。西汉时期已有的“茶陵”即为今湖南省茶陵县。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也在其《食经》一书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朝代的更替变换不但没有使茶文化衰竭,反而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的种植已遍布全国各地,这为之后不同地区形成各有特点的茶文化风格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于隋唐,鼎盛于宋代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茶叶的生产发展进入兴起阶段。现存史料中,唐代最早出现有关信阳茶的记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淮南茶以光州上,义阳郡次”。信阳在唐代属于淮南,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信阳茶叶开始建立产区,逐步形成规模并不断扩大,人们对于茶的制作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无形当中无论是信阳周边的产茶区域还是周边产茶区的人们对于饮茶的看法和态度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时间来到宋代——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艺的审美也有了新的要求。北宋苏东坡曾言“淮南茶,信阳第一”。在唐代形成著名茶叶产区的基础上,宋代的信阳茶更是品质上乘。在宋代最著名的饮茶方式——“点茶”和“斗茶”过程中,信阳茶因汤色鲜明透亮,滋味甘甜鲜美,香气馥郁持久,成为文人雅客的首选。一直到南宋末年,信阳茶都代表了中原地区茶叶的最高水准,也一直作为贡品为皇帝所垂青。

到了元代,信阳茶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当时的蒙古族人既没有对于茶叶的认知又没有宋代文人诗客们的闲情逸致和细腻情感,自然也无饮茶的爱好。因此,在这一时期,茶文化进入了相对平淡的阶段,信阳茶也由鼎盛时期慢慢走向衰落。

(三)起色于明代,衰落于清代

经历了元朝的大变动后,明太祖朱元璋体恤百姓的辛苦,把制作茶叶繁复的过程一再简化,茶叶逐渐由团茶变为了散茶。在这一背景下,信阳茶的茶叶制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对于茶叶的色、香、味等都产生了影响,提高了茶叶的原始性。从明代开始,信阳茶更加注重对茶叶原味的保留,这也成了信阳茶叶的重要特点之一。

清代是信阳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茶文化最为阴暗的时期。虽然清朝前中期信阳的产茶区已经扩大至6个,且茶叶的出口对于中国茶文化发展十分有利,但清后期两次鸦片战争伤民劳力,百姓生活困苦,茶叶的兴衰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在这一时期,全国的茶叶也包括信阳茶都受到了强烈地冲击,使得茶文化在整个中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四)维系于民国,复兴于新中国

“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本地人对于信阳的茶叶称之为“毛尖”或“本地行尖”。民国时期,信阳地区出现了在当时全国闻名的八大茶社,在信阳城里也出现了专营毛尖的茶庄,这都为之后信阳茶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茶叶的制作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助茶农生产。河南省也大力发展信阳茶,信阳毛尖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兴衰历程,“信阳毛尖”这一名号终于成功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打响。

三、信阳茶的显著特征

(一)信阳茶的普及性

信阳茶驰名中外的主要原因还要归结于大自然对信阳的偏爱。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信阳拥有茶叶最理想的生长环境,因而从古至今都是优质茶叶的来源地。千百年来,信阳人不断发展茶文化,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体现信阳魅力的茶礼、茶俗以及毛尖茶艺。依托茶叶优势,信阳不仅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融入丰富的茶文化形态、视觉符号,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而且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茶楼,信阳到目前为止拥有文新、五云、蓝天、龙潭等各品牌茶楼和私营茶楼百余家[2]。对于信阳人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一杯信阳茶的滋润。在信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向里望去,亲朋好友以茶会友,谈天说地。当茶季来临,还会看见茶商们沿街售卖自家新鲜的茶叶,很好地保留了古人喜爱饮茶的习惯。可以说,饮茶已经融入了信阳人的日常生活,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爱茶好茶,一壶茶便可知信阳的民风民俗和风土人情。

(二)信阳茶的优质性

信阳茶属信阳毛尖最为上品。其色泽翠绿光润,外形细圆光直,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含有丰富的有机元素,具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清心静气、消食解腻、保养身心等多种功效,是绿茶中的佼佼者,最为适合现代人们所提倡的健康、自然、舒适的生活。信阳毛尖不管是在生长环境还是加工工艺上都独具特色,信阳人的聪明勤奋与刻苦能干也呵护着信阳毛尖的每一颗嫩芽的柔软。

四、信阳茶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信阳人经历了长期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直至今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产业链。茶叶所带来的收入也是信阳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信阳毛尖为例,不仅仅采茶可以为大量劳动力带来收益,在毛尖种植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信阳毛尖成为信阳市的名片,获得多项荣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2017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比中,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59.91亿,位居全国第二[3]。信阳茶文化也成为信阳的特色文化,促进了信阳文化产业的发展。自1992年至今,信阳市已举办多次茶文化节活动,不断发挥信阳茶的文化作用,拓展信阳茶文化的影响力。目前,茶文化节已经成为信阳市最大的文化经济活动之一,政府也非常重视信阳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创新信阳茶文化的活动方式,以文化展览的形式推动信阳茶文化的传播。在举办茶文化节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信阳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显露出很多不足之处。信阳茶多产于清明节前后,每年的茶文化节也都在清明节前后举办,但仅仅依靠几个月的旅游收益无法推动信阳茶文化的长远发展,相比于其他几个省市的茶类,信阳茶的文化软实力远远不够,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信阳茶代表着中原茶的巅峰,信阳茶文化也代表了中原茶文化的精华,彰显信阳茶文化的独有魅力,还需要继续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加强传播力度。

五、结语

中国茶文化以中国茶为载体,其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信阳茶作为信阳茶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数千年来信阳人对文化的传承。信阳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在广大爱茶之人中广泛存在。在信阳人的生活之中,见客先上茶是最基本的礼仪。对于信阳人而言,信阳茶不仅是一杯茶,更是从古至今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象征。早春三月,清明时节,信阳茶园新芽吐翠,一片生机盎然。这不仅是信阳人民的信仰,也是整个中原地区的期望。历经千百年,信阳人民还是坚守着传统的制茶工艺,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中原茶文化一步步发展壮大。随着信阳茶文化的不断传播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信阳茶文化生态景观逐步形成,信阳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既可以使人联想到勤劳、务实的信阳人,又保护和传承了信阳茶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信阳茶文化的保护,也会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慢慢体现出信阳这座城市带来的丰富魅力。

猜你喜欢

毛尖信阳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茶文化的“办案经”
那一刻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