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汉语教育的政策变迁与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2021-03-07李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泰国政府泰语华文

李悦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汉语”是泰国的一门重要外语,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汉语言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东南亚地区逐渐兴起了一股“汉语热”,而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往日益增多,目前汉语已经成为泰国的第二大语言[1]。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已由原来的20 多万人骤增至200 多万人,而汉语在全球范围内,更是成为除英语之外很多语言爱好者广泛学习和研究的第二大语言,占比高达10%左右,显然,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与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变迁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以下将重点通过梳理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发展历史,分析和探究我国汉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1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概述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三大国家,从地理位置上而言,泰国处于东南亚的中心区域,作为泰国的首都,曼谷在多元外来文化影响之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征,在此背景之下,泰国的语言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泰国语言政策的变迁,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先后经历了19世纪的“兴起”、1939—1945年的“衰退”、二战初的“短暂复兴”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持续发展”阶段。

1.1 国内方面

泰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密切联系和交往的国家。从语言文化层面而言,泰国主要推行的是泰语、英语和汉语3 种语言,而从泰国语言政策角度来讲,泰国从13世纪建国到目前已经历经700 余年的发展历史,自素可泰王国建立统一的国家起,泰国先后与世界各国密切联系和对外交往,并形成了包含30 多个不同民族的多民族语言国家,而在这700 余年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发展过程中,泰国更是涌入了大量来自老挝、柬埔寨以及马来西亚、中国等周边区域的外来移民,民族成分的多样化,必然会导致民族和国家语言文化的多元性[2]。经统计,泰国在使用的相关语言多达60 多种,这些语言文化主要分属于“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汉藏语系”等,而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要数壮侗语族的汉藏语系。

1.2 国际方面

在外语方面,泰国的语言政策主要围绕“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及“繁荣发展”等方面展开。而在具体内容规定方面,泰国政府明文要求,“标准泰语”不仅是泰国民族的象征,更是国家和民族的一门官方语言,为此,泰国政府规定使用标准泰语的区域主要为“以首都曼谷为主的中部地区”;除了这一规定之外,泰国政府还将标准泰语作为泰国人民跨国交往以及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语言,即从学龄儿童的幼儿园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全面推行泰语教育和学习标准泰语,在义务教育阶段及大学阶段,泰语更是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将本民族或少数民族语言融合到泰国社会,泰国政府还规定,“在大学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在非泰语学习阶段,尤其是非泰语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系统学习一年到两年左右的基础泰语”。除此之外,泰国政府还积极倡导民众推广和使用泰语文化,并加强各级教育,以强化泰国民族语言的国家认同,促进民族融合、团结和发展[3]。

众所周知,泰国还是很多国内、外游客非常青睐的贸易国和旅游地区,所以在外语教学和使用、推广方面,泰国政府及民众非常重视英语、汉语等国际主流语言文化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并将英语和汉语作为泰国人民国际交流的重要应用工具。而在“职业应用”和“学术交际”方面,泰国政府及民众更是将“汉语”作为泰国的第二大语言,尤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实施,汉语在泰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下大量华人进入泰国,由此使得汉语成为除了英语之外在泰国的一门最重要的外语。这一变化发展态势其实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价值影响力密切相关,但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先后经历了“兴起阶段”“衰退阶段”“复兴与短暂衰退阶段”以及“蓬勃发展阶段”。

2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探赜

在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1939—1945年期间、二战结束初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4 个不同演变阶段,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命运历史,泰国汉语发展也历经“兴起”—“衰退”—“复兴”的变迁过程。

2.1 19世纪60年代之后的“兴起阶段”

最早泰国汉语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之后,从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变迁及社会历史成因来分析,汉语之所以能够进入泰国,除了受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影响之外,更离不开当时的泰国对外开放政策。比如,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泰国政府明确规定本国不允许有任何外国移民进入,而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泰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但早期阶段,泰国并未真正开始“移民潮”。因此,在当时的泰国,移入本国的移民多是一些来自东南亚周边地区的华人,这些移民绝大多数为男性,且基本都是文盲;移入泰国之后,他们开始使用泰语交流,并逐渐与泰国本地的女子通婚。从当时的泰国语言政策可以看出,在19世纪60年代之后,泰国政府其实是鼓励和欢迎华人的移入,而且在泰国汉语教育政策方面,本国政府总体上也是支持泰国华人使用汉语。在当时的泰国政府看来,中国华人的移入,不仅会带来多元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更能够对泰国语言文化和教育政策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早期的移民使泰国民众与华人之间实现了语言、文字接触,从而使当时的泰语中出现一些如“椅子”、“豆腐”等在内的汉语借词。但总体上来看,当时的泰国汉语使用场景和范围并不十分广泛与流行,它主要作为一门非官方或官方的翻译工具,助力中、泰民众之间进行经济交往和政治联系,甚至偶尔也用于国与国之间的私人贸易往来及跨国朝贡贸易[4]。

但是,随着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从19世纪60年代之后的后期阶段开始,泰国汉语实现了快速兴起,其标志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自此以后,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开始有大量的华人女性进入,从而使得泰国出现了很多父母亲都是华人的家庭。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才使得泰国汉语有了发展的机会。但这一阶段,泰国汉语依然只是很多华人家庭的内部交流语言,而随着当时的中国国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泰国开始逐渐兴起华文教育。

例如,在1908年,孙中山先生在“暹罗”主持并召开中国同盟会曼谷分会,由此成立了现在的中华会馆(当时叫“中华会所”),其主要用于指导并从事移民泰国华人的泰国华文教育工作。1909年,孙中山同志还组织开办了“华益学堂”,专门为了在泰国的中华会所宣传革命。之后不久,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政治改良派和革命派开始将中华学堂创办成立在泰国的首都曼谷,并相继成立了“初步学堂”(之前称“同文学堂”)。从1910年开始,移入泰国的许多华侨民众也先后积极自发组织创办和成立近代华校,有些华人将“育民学校”“明德学校”“进德学校”等华校成立在泰国曼谷,由此在一时间内,出现了很多华校,如“培源学校”“新民学校”等。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华文教育和华校在泰国曼谷实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广泛分布于泰国曼谷的华校数量已经突破300 多所。自从华人在泰国走向联合,并在泰国兴起华文教育之后,从此便彻底结束了泰国国家以各自地方方言为媒介的语言文化交流局面,尤其是泰国汉语的兴起,打破了以地缘为主的泰国语言格局[5]。

2.2 1939—1945年期间的“衰退阶段”

1939年,“二战”爆发,同年八月,泰国的执政者“銮披汶·颂堪”开始上台执政,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力求打击华文学校,并主张抵制华文报纸,自从他开始实施“对外亲日政策”以后,泰国汉语教育政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泰国对内推行“大泰族主义”,对外开展“泰化运动”,从而使得泰国汉语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6]。

到了1940年,据统计当时仅有242 所华校,其中,政府宣布停办的有51 所,而且泰国当局政府还竭力封闭全部的违反民校条例的华校。在当局借口谣言之下,200 多所华校几乎全部停办,当时仅剩下两所华校兼教中文,而到了1941年,随着国际上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军并进驻泰国,所以在“1939—1945年”这段历史时期内,泰国已经没有任何的华文学校存在,在泰国政府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阻碍之下,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重大转变,由此导致泰国汉语出现了“断层”和“衰退”,也正式标志着泰国汉语教育被降至了最低点。

2.3 二战结束初期的“短暂复兴与再度衰退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中国与泰国政府之间签署《中暹友好条约》,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折。在该条约中,暹方明确承诺,“将恢复以往所有被停办的华文学校,并规定在泰国的所有华人及其子女享有泰国汉语教育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中泰《中暹友好条约》还赋予了泰国华人自由设立和创办华文学校的权利。至此,在政治层面,华文教育再次取得短暂的“复兴”及合法地位[7]。

随着大量华校复兴,泰国的汉语教育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复兴”迹象。而銮披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7年11月又重新执政,在他掌握全部的泰国政权之后,又开始大力执行“反华、排华”政策。与此同时,泰国汉语教育政策也又受到了“銮披汶政权”的阻挠和影响,导致当时的泰国汉语教育出现了由短暂复兴到再度衰退过渡的不良局面。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显示,在1948年,在泰国注册成立的华校仅有426 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种短暂的复兴在泰国政府的严厉排斥下彻底中断,到了1951年之后,在办的泰国华校由二战结束初期的426 所骤然减少到230 余所,而在校人数也由原来的6 万余人突然减少到3 000 余人,加之,当时的銮披汶泰国政权还在严格限制在办华校的招生数量和比例,从而使得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先后经历了二战结束初期的“短暂复兴与再度衰退阶段”,也由此导致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

2.4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与泰国两国之间开始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文化上以及教育、军事等方面,都实现了充分的联系与发展,特别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与泰国政府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紧密,泰国政府开始逐渐放宽了有关泰国汉语教育的政策,除了允许复兴华校华文教育之外,还积极鼓励在泰华人以多种方式推广汉语教学,在此教育政策影响之下,泰国汉语教育“再度复兴”,同时“华文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泰国开始出现了很多形式的华校和华文教育机构,由此使得泰国汉语在泰国全国范围内悄然兴起。据了解,在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鼓励倡导之下,当时的泰国汉语教育有多种不同的发展形势,比如,“职技学校泰国汉语教育”“汉语培训中心泰国汉语教育”“各义务学习阶段以及中小学、高中、大学等不同学习阶段的泰国汉语教育”“孔子学堂”或“孔子学院”等各类院校组织开展的泰国汉语教育及相关汉语课程的教学等[8]。

进入到当今的21世纪,随着全球范围内大力兴起汉语学习的“热潮”,泰国汉语教育政策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而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政府也审时度势,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化战略等,广泛布局孔子学院(学堂)。自从2004年正式启动孔子学院项目以来,泰国汉语教育开始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在泰国政府的汉语教育政策中,也明确支持中泰双方大力通过孔子学院项目加强汉语在海外的教学工作,传播非营利的中华文化传承宗旨。截止到2020年,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已有389 所,而涉及的地区和国家多达102 个,尤其在泰国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汉语教育更是实现了“蓬勃发展”[9]。从2006年开始,泰国正式挂牌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目前,泰国已经相继建成11 所孔子学堂,12 所孔子学院,注册学院30 000 余人,并成为亚洲地区拥有孔子学院和华人学生最多的国家。至此,受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积极影响,泰国汉语实现了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跃居泰国的重要外语之一。

3 泰国汉语教育对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影响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政策、政治意志的重要体现。实际上,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同我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轨迹、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程度息息相关[10]。在4 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透过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泰国汉语言政策中关于汉语教育的历史地位,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和反映了我国汉语所处的国际大环境的政策变化情况,同时,也客观彰显了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关系起伏变化情况,也正是这种国际大环境及两国语言政策的政治认同、语言的工具价值的变化,使得泰国汉语教育经历了不同的起伏变化。

从根本上来讲,这种变化与中泰两国人民政治关系的亲疏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它深刻体现了汉语工具在跨国文化交流中由微不足道到日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转变过程,也揭示了泰国的华人对国家语言文化的政治和情感认同归属变化特征。尽管汉语在泰国语言文化和教育发展政策中经历了荣辱沉浮和波折,但是,在中泰两国政府的努力支持之下,使得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的地位的大幅提升[11]。

从国内来看,泰国政府先后颁发并实施《民校条例》及《汉语教学改革政策》,使泰国的汉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倾向,无论是在1918年早期阶段的孕育时期,还是后来的短暂发展、陷入低迷,抑或是最终的繁荣蓬勃发展,它都彰显了汉语在泰国语言文化教育政策变迁中的顽强生命力。从今天的跨国文化交流层面而言,世界各国对于汉语言文化、文字的需求都在与日俱增,而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泰关系的崛起及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日益开放,使得泰国政府全面开放汉语教育,也为泰国汉语教育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2]。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全球汉语热潮的兴起,使泰国汉语教育“持续升温”,再加上国际格局的改变与中国快速发展,也为中泰文化、政治和经济、教育交流提供了良好基础,这些因素都促使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

4 结语

从“语言政策”层面来讲,语言的地位规划是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语言政策及语言的地位规划,在很大程度上都会被视为是一个国家“政治意志”的体现。因此,从国内、外多元化语言发展状况,即可看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政策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意志。以“汉语”为例,它作为泰国的一门重要外语,在不同的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影响之下,先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变迁历史。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从这一变化历史,即可看出泰国汉语在不同发展历史时期的泰国语言政策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同时,这也客观反映了“汉语这门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工具价值的高低”“对外国际交往中中泰关系的亲疏程度”以及“泰国语言政策干预影响下的泰国华人国家文化自信、自觉以及政治认同的变化”等,所以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其实涉及很多的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关联因素,而详细论述有关泰国汉语教育政策的变迁发展历史,能够更系统、更全面、更客观地帮助我们梳理和认知、了解我国汉语教育的发展状况。我们只有深刻把握泰国多元化外语教育的演变、特征及其具体走向,才能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从而广泛调动海外华人华侨对全球中文推广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汉语言文化实现全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泰国政府泰语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泰国南部穆斯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建议
泰国政府将在宋卡建立橡胶城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泰国政府花费54亿泰铢从胶农手中购买橡胶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