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03-07薛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科技融合文化

薛婧

(贵州省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贵州贵阳 550028)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指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高科技手段、方法、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和趋势的新的文化科技形式、内容和功能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一方面表现在科技对文化组成部分包括器物、制度、精神的科技创新再造和加工,使得文化在外部物态和制度以及文化的内部精神、心态、行为上呈现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特征,进一步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吸引力[1]。另一方面表现在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使得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只是对世界冷漠的客观改造和利用,科技因文化的渗入,使得科技的服务表现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其最终归宿应是服务于人的。

1 当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是文化科技融合推动着文化产业的逆势强劲增长。国际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正在加速发展,推进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的有机融合,已成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经济危机影响、谋求新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2008—201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不足3%,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5年世界文化产业增加值5.41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比重约为7%,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二是科技日益成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影视为例,数码特技、3D 和VR 技术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影视创作的主流和确保票房的最大卖点,其作用甚至超过了大牌明星。如包括美国科幻电影在内的一系列电影代表了当今世界电影科技的最高水平,其电影票房也是屡创新高,这些都表明科技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价值空间。小说《哈利·波特》在美国的版权仅为10万美金,但在高科技特效手段的支撑下,《哈利·波特》的魔幻题材被搬上银幕,7 部系列影片在全球创造了近75 亿美元的票房。科技的融入使得传统的文学著作被赋予了新的产业价值和生命力,使得传统文化业态的发展有了纵深发展的空间。

四是科技与文化融合正在迅速改变着文化的消费形态。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推出,人们文化消费已经不仅依赖印刷品、电视、剧场这类传统的文化载体,而呈现出随时、随地、移动化等特点,文化产品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被极大地扩大。如视频直播、电子支付等形式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了流动性、随时性的特点[2]。

五是科技与文化融合使得文化间的交流与冲突被推到前台。如“一带一路”中,沿线国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采用和借鉴,可使得中国文化在沿线国家的流动更为顺畅,减少了中国文化交流的壁垒,又如我国华为在海外的5G 建设也被恶意污蔑为文化的入侵等。这些事例的出现都反映出文化借由科技的助力,其发展和传播速度较之以往都大大提高,文化的渗透性和表现力更强,这也使得文化的交流更加激烈和频繁。

2 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

2.1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情况

2.1.1 贵州数字经济从初级向纵深迈进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后发赶超的突破口、转型发展的新引擎。2017年将“数字经济”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同年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目前,贵州全省大数据企业达9 500 多家,数字经济及其吸纳就业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前列;2018年贵州数字经济规模增速最快,超过20%。

数字经济助力贵州扶贫攻坚。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发布《贵州省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0年)》,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其中阿里巴巴数字经济操作系统支撑的多个业态被写入此次方案中。依靠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正安吉他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正安吉他遍布全球五大洲30 多个国家,平均每天卖到海外1 万把吉他,成了誉满海外的吉他之城。正安县曾是贵州省14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已解决就业13 978 人,其中贫困人口1 294 人、带动6 690 人脱贫。

2.1.2 打造VR/AR 产业聚集地

(1)贵安新区。2016年中国贵安虚拟现实峰会开启了贵安新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大门。贵安新区制定VR 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规划一廊一带一镇N 区“111N”模式。同时打造集“产业、旅游、科普、交易、体验和创新”为一体的北斗湾VR 小镇。

(2)清镇VR 智慧新城。清镇市双创基地,设立的VR 软硬件研发中心将二者结合,为VR 内容制作提供基石,努力将清镇打造成为集VR 产—学—研一体化、软硬件生产相结合的一个完整产业生态系统集群的VR 智慧新城,使贵州开始迈向VR+时代。

(3)东方科幻谷。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东方科幻谷”是世界第一个科幻主题公园。它是以科幻激发创造,整合全球一流VR、AR、全息等高科技资源,打造全球科幻娱乐、科教研发与科幻影视拍摄的聚集区。

2.1.3 基地平台建设

贵阳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2013年12月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4 部门认定的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基地以大数据为核心,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亮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文化牵手科技,积极探索“科技+文化+旅游”模式,以创新驱动发展,切实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基地已成了贵州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2.2 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广阔空间可提升,并存机遇的同时也仍存诸多挑战。

第一,对于当前的文化科技融合内外部条件不成熟。贵州省内大多数的文化创意类企业存在规模小、成长慢、自主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差的特点,并在财政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以及各方面都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自身文化的创作力、表现力等,导致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上各类企业都缺乏内外部条件支撑[3]。

第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动思维和主观能动性不强。由于整体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缺乏全面认识,相应的文化素养不高,省内目前已有的高科技企业主动创新意愿不强,在创意提升和价值挖掘上也不够,特别是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研发新产品、提高服务和拓展市场方面,仅停留在模仿和复制阶段。

第三,文化与科技融合体制不健全。一方面省内缺乏系统政策,即使有相关的政策,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具体落实时困难大,程序复杂,就呈现出在文化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不足的现象。而另一方面缺少形成完整和成熟的融合产业链,具体表现在科研单位和企业相互熟悉程度不高,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促进、提升的关系,致使文化产业与科技单位在科技和文化融合方面效果不佳。

第四,缺乏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文科融合发展的产业中,无论是文创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还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传统产业,人才都是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贵州省近年来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在吸引人才和人才回归上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相应的需求人才比较匮乏,缺乏优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人才。

3 如何推进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

3.1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系统的政策、制度驱动机制

一是出台重点领域以及关键环节发展政策。针对融合过程中所涉及重要和关键方面,出台具体性、专门性的发展规划和相应优惠政策;把文化科技融合的重大项目写入省级层面发展规划中,给予持续性的稳定支持;通过政策鼓励引导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产业投资,加快形成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多元投融资体制,真正让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民间闲散资本有效运作起来;制定健全的金融和激励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更好地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实现市场化和商品化。

二是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与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的研究性基地建设,以高校和研究所作为主要的依托和基础,培育建设成一系列的国家级文化科技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学校内部科技园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其孵化水平和能力。同时提升相应的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文化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和能力,取得关键性的进展和突破。

三是完善文化科技工作体系建设。建立调度机制,争取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加强部门协调,鼓励各地方科技、文化等部门的融合发展,激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及融合发展;建立配合调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在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创新组织方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源共享;加强整体部门联合推动工程工作,协调之间的利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促进文科融合。

3.2 加强科技文化创新的硬件环境建设

一是加强科技文化创新载体建设。依托贵阳高新区等省内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完善现有的示范基地建设,以打造文化科技新城为目标,积极建立具有特色的省级文科融合基地。培育一些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增加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文化企业百强,建成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中心、企业培育中心和科学技术服务的辐射中心。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对文化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两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按照相关文件,在园区配套方面,加强基础文化功能项目建设,在生活配套方面,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政、产、学、研、用合作的良好环境。

三是加速文化企业聚集,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竞争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高端文化龙头企业,引进多方资金,优化固有的资产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龙头企业集团[5]。同时,结合本地区文科融合,积极开展“招大引强”,加快引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进纵向“补链”、横向“耦合”及为企业提供公共配套产品服务的上下游企业,构筑相应的产业集群。

3.3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保证。一是要不断完善文化科技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学科建设中理工类与人文、管理类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交叉学科专业,进行本科和研究生培养,重点培养以创新、实践为主的创意人才,提升学生科技运用水平。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文化软件、动漫、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印刷等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开展文化创意创作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等备用资源的创新能力。

二是要不断增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根据国家相应的人才培训计划,按需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针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在住房、职称评定、家属安置等方面进行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同时还需建立适度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有效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和能力[6]。实施团队培育计划,通过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团队,对省内的相关领域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育;举办或创建专业学术论坛,整合和挖掘人才,为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出谋划策。

三是是完善健全贵州省文化科技人才库。积极地聘请各个省市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与工作,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库,对各方面的人才进行更加细致的培养和技术增强,为今后培养更加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加大文化科技人才的各项扶持政策,还可以为贵州省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者给予重奖。

3.4 搭建外部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工程实施。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具体实施,来带动整个产业文化与科技进行融合和发展的步伐。其中重点要对数字传媒行业相应的基地建设、媒体项目等进行建设和加强,逐步增强新兴的文化科技公司的发展脚步,努力提高其在数字传媒领域的文化产品创新,提升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意内涵。

二是以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区为突破口城市,通过这些城市的先发展带动整个贵州省文化与科技两者的深度融合和联系。积极地发挥贵阳、遵义、安顺等城市已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通过将重点区域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进行重点的攻克,针对具体的重点项目提高资金的投资力度,对目前正在运营的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进行扶持和栽培,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相互促进发展,扩展贵州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空间。5G 因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等特点,将是目前VR/AR 体验不佳的最好解决途径。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批“VR+” 的兴起,“VR”+地产、+PreSent、+医疗、+教育、+电商等应用领域空间巨大。VR+旅游已是一种当前非常时尚的智慧旅游方式,打破传统旅游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精彩的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带给用户,帮助用户更好地选择出行产品,实现高端旅游。

四是举办国际会议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支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搭建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开展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与科技相关国际会议的举办可加强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分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成果和经验、启发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路和灵感,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评估自身发展不足,提高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契合内部需求与特色,指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正确发展

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以数字科技创新作为全新的经济应用支撑,深入挖掘贵州优秀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屯堡文化等为代表,不断使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优化。一是不断增强贵州特色文化旅游创新,实施文化艺术展演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线上线下数字文化综合服务集成示范工程,开发充满浓郁地域特色和风情文化的旅游商品。二是利用信息以及互联网技术,构建贵州特色文化服务平台,使用高科技技术来增强各种当地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步地实现信息数据数字化、节目可视化以及购票网络化,创新各个院线经营服务模式。三是通过打造数字虚拟产业。在科技馆、电影院、剧场等公共文化场所,充分利用网络化文化传播平台,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进贵州VR/AR 产业基地的建设,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旅游、教育、影视、游戏、设计等方面,带动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

猜你喜欢

科技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