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高校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路径研究

2021-03-07刘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子弘扬河南

刘华

(河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高校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河南各大高校具备大批对黄河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教师团队,且身处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中原大地,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事业中有着独特优势,如果能够扩宽思路,灵活手段,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河南高校必将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发挥其巨大的潜能。

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主要植根于广大的劳动人民。诸多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历法、农耕技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需要具备一定学科储备的知识分子加以梳理、总结、提炼、归纳并传承后人,高校大学生无疑是这项工作的不二选择。目前河南高校对文化的教育培养建立在学科统一、教材统一的“统编模式”基础上。这种模式虽然让地方大学和国家重点大学的教学内容缩短了差距,却使知识分子接受教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不明显,无法达到地域文化在高等教育层面交流发展的目的;另外,由于未开设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为目的的系统课程,致使河南毕业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对黄河文化乃至中原文化学习不够,走向社会后,对自己求学多年的地区文化无法达到传播弘扬的学术高度;该课题成员前期通过问卷调查、选修课和教学实践活动等考察发现,河南高校在校生对中华根脉黄河文化的求知和渴望有着迫切需求,愿意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黄河文化的实地采风学习,并对实践活动学到的知识开展更深入的研讨和学术研究,立志成为黄河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1]。

1 河南高校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理论依据探索

1.1 将黄河文化纳入河南高校教育是时代的召唤

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表社论《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指出“全面系统地挖掘、保护黄河历史文化遗产势在必行。”[1]在政府大力倡导下,该课题本着对黄河文化深入探索、智慧弘扬的精神,让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质的河南高校,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事业中发挥其优势职能,用黄河文化对每个学科、专业的学生滋养渗透,使黄河文化成为每一位河南高校毕业生的文化标签,从而使河南每一所高校都成为河南本地文化对外输出、传播的孵化园。

1.2 将黄河文化融入河南高校教育中是推进中部崛起的需求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传承弘扬该地区文化是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南高校所面对的是如何将黄河文化几千年形成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深深地植根在这些将来扑身报国学子们的心底。让河南高校生全面、深入地接受黄河文化的教育培养,塑造其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中原学子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树立青年人坚定的文化自信,成为一名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分子。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内在精神,是河南高校发挥地方特质最持久的生命力,更是用教育助力中部崛起的战略需求[2]。

1.3 将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为建设特色地方大学提供文化支撑

黄河文化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文化的内涵,黄河文化还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共同体。她包括政治、经济、艺术、哲学、语言文学、史学、宗教、民间信仰、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习俗等,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的背后,实则内隐着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这也正是高校教育所追求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核心,让优秀的黄河文化滋养着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子,通过研修中华文化、学习黄河文化找到精神家园的源头活水,无论他们走向任何岗位、任何地区,达到让每一位河南学子传承中华文脉,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和传播黄河先进文化的教学目的。高校除具备有形资产、人力资源外还应当富有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文化内涵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家国担当和历史使命。

2 河南高校在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中的作用研究

2.1 河南高校是挖掘梳理黄河文化的排头兵

高等大学在文化研究、学术科研的前瞻性方面具备其他文化科研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河南高校可以整合河南各大高校对黄河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教师团队,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力度,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彰显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特征,使之成为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的发展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学习阵地。建立健全黄河文化、中原文明、农耕文明、农机科技等研究机构以及黄河文化论坛和黄河文化创意园,以保障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鲜资讯在高校快捷地传播。

建立完善黄河文化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和联合攻关格局,聘请校外知名学者、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进学堂,借鉴外地区高校成功经验、模式,联合社会知名企业共同制定黄河文化研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载体、表现形式、价值和功能,让河南高校学子走出“高校课堂”,走进“黄河文化学堂”。通过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来一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上山下乡”,使黄河文化真正成为助力中原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3]。

2.2 河南高校应担当宣传推广黄河文化的引领者

黄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哺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她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河”。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更是他们的时代担当。高校可以全方位、多视角、系统性的宣传黄河文化,通过精心策划黄河文化雅集、黄河文化沙龙、黄河文化学堂、举办黄河文化讲座等多种方式,使高校学子近距离体验和感悟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利用校内宣传栏、校广播、学校报刊、互联网、手机客服端等平台大力宣传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浓厚氛围。用黄河文化滋养学子们的身心,用黄河精神洗涤学子们的心灵,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成为学子血液中最激昂的原动力。

当今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键时期,被赋予改变世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大学生们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对大学生开展深入系统的了解黄河文化、学习黄河文化精神无疑是帮助大学生顺应时代潮流,牢记自己时代使命的有效途径。

2.3 河南高校更是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践行者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文化、核心文化、主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让其他文化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了解黄河文化,成为高校新形势下思考的课题[4]。

首先,有计划分步骤的加快黄河文化学术体系构建,一方面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推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夯实学术实力,巩固学术权威,为黄河文化输出做好充分准备,更好、更大地发挥黄河文化内涵精神的传播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引导高校学子毕业论文、专业研究选题定位黄河文化,为将文化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好基础性理论学习,以期未来成为黄河文化传播的文化输出者,真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其次,通过在校长时间的文化滋养与熏陶,使每一位河南毕业的学子身上都拥有独特的黄河文化标签,在身体力行中处处体现出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百折不挠、落地生根的品质。无论学子们以后身处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始终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展现出坚定高远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每一位从河南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华文化的展现者、黄河文化的践行者。

3 河南高校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3.1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

2019年11月河南省政府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召开,会议强调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阐明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作为河南地方高校,在这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业中应该担负重要责任,牢牢把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这3 个基本立足点,发挥高校优势,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充分发挥黄河文化教育基地作用

河南区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河南的语言、书籍、艺术品、建筑、宗教、礼仪、音乐舞蹈、民俗等,以及郑州的炎黄文化、少林文化,开封的大宋文化,焦作的太极文化等都是人们认识了解黄河文化的载体和途径。高校开展黄河文化的教学培养应与河南本地的示范园区和文化基地建立充分深入的合作,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让黄河文化成为每一位河南学子的精神家园,相信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的建设落成,一定会给河南高校开展黄河文化现场教学提供更多优秀直观的学习场所。

3.3 建立校校联合、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长效机制

河南高校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业中应该担负重要责任,牢牢把握“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这3 个基本立足点,发挥高校优势,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高校间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建相关课程。让众多单体高校形成网络式嵌入,充分发挥联盟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校黄河文化教育园区和研究基地,设立数字化培训中心、中华才艺馆、中原文化创意工作室等场所,充分利用硬件设施定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讲座,引领学子们进行与优秀黄河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文化研究;加强与社会黄河文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与黄河博物馆、文化遗址、艺术研究院、非遗机构、茶山农庄等特色机构建立教学科研交流模式,充分发挥河南本地特色资源,为高校学子了解黄河文化、提高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意识能力提供长期的阵地依托[5]。同时,为黄河文化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建立共同发展的平台。

3.4 高校与媒体联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高校的黄河文化教学也应具备互联网思维。河南高校在黄河文化的教学中应发挥河南未来中心城市的互联网优势,与大象融媒、广电、时尚杂志等新媒体深入联合,充分发挥校园多媒体资源,使手机、电脑、大屏幕、广告液晶屏等众多“泛在学习”的新媒体设备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更便捷趣味的学习方式。

3.5 高校与互联网联合

互联网是大学生不可规避的生活交流方式,黄河文化的深入学习离不开互联网。高校应开阔思路、拓宽合作,利用前沿科技,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研发有针对性的黄河地域性文化课程,不仅要与成熟的网络平台建立教学合作,还要研发制作适合教学、交流和传播的互联网平台和APP,为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模式,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更多人接触和学习黄河文化提供网络保障。

3.6 黄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让黄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转变观念,以培养“全面”型人才教育思想为指导,确保其能够在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中精准呈现,把促进学子们的全面发展视作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标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去深入学习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将黄河文化全方位的融入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学子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6]。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滥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心灵家园,在高校通过教学、实践、科研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是价值标准的创新,更是中国精神的重塑与回归。通过大学阶段系统的教学和培养,让青年人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从年轻人开始弘扬中国精神、构建中国标准。

猜你喜欢

学子弘扬河南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杏林组曲·学子赋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