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焦点”和“散点”看汉语流水句英译技巧❋

2021-03-07胡萍

外语与翻译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点句段英汉

胡萍

刘艳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提 要】汉语流水句无核心动词,句段流动铺排,意尽为界,呈“散点透视”的东方思维特点;英语句子核心动词明确,小句间层次清楚,前呼后拥,呈“焦点透视”的西方思维特点。本文基于学生译文的失误及其所暴露的对英汉句式差异的认知不足,从“焦点”“散点”视角看东西方思维差异对英汉句式的影响,继而探讨流水句的分类及英译技巧。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提出翻译专业应重视汉语理论的学习,深化英汉对比与分析,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

1.引言

“语言背后是有东西存在,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Sapir 2009:186)。各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该民族思维特点和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因此,英汉语言的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近几年来,聚焦于英汉句式差异的研究不胜枚举,但从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角度研究英汉句式差异并用于指导英汉互译实践的研究却不多见;流水句作为汉语中常见而又独特的句式之一,其英译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流水句英译”为主题,检索到33篇相关文献,其中聚焦于流水句英译策略探析的研究仅9篇。从有案可稽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流水句英译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对流水句的句型未做分类,提出的英译策略大多比较笼统,因而缺乏针对性。

第二、将汉语流水句与英语句子的差异只简单二分为“形合与意合”的表征差异,未能深入至文化、思维的深层加以审视,因而造成学习者只注重形式层面的转换,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转换、思维转换,未能真正领会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某高校翻译专业学生译文失误,指出学生对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所映射的英汉句式差异的认知不足,是导致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从“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的观点出发,厘清英汉句式的根本差异,根据流水句类型,针对性地提出英译思路和技巧,以期消减流水句英译的难度。

2.从翻译失误看学生对英汉句式的理解

2020年底,笔者分析了某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学生73份流水句的翻译作业,发现学生对英汉句式特点的理解较为薄弱,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比较严重,在翻译过程中频繁出现硬译、套译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2.1 源“散”译“散”,汉译英不擅于凝“散”为“整”

汉语流水句的结构是动态的,表现出一种鱼贯而出的认知发展脉络。翻译学习者由于受母语学习的影响,对于“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8)的流水句英译,往往忽略了连词等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使得译文套用源文的格式,以“散”译“散”的结果是多个结构完整且独立的句子并置,给人以“中式英语”的印象。

例1①我访问了一些地方,②遇到了不少人,③要谈起来,④奇妙的事儿可多着呢。

ST1:I have been to several places and know quite a lot of acquaintances.There are plenty ofmarvelous stories to be told ifwe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it.

ST2:Ihave visited some places and metmany people.If letme say something about it,there aremany interesting things.

RT:There are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visited and people Imet.

该句是汉语流水句的典型例句,没有核心动词,连用“访问”“遇到”“谈起来”三个谓词短语,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铺成叙述,最后“奇妙的事可多着呢”是对前几个句段的总结,显然源语中4个句段暗含了朴素的时间顺序,4个句段间形式上各自成立,意义上却紧密黏合。

学生译文将上述暗含逻辑的流水句拆开为两个意义独立、结构完整的英语整句,整句间不使用任何连接成分以昭示流水句蕴含的逻辑语义关系,且译文句式与源语句式一致,未能根据语义及英语构句模式调整语序,缺乏译入语的的思维方式。

参考译文首先将4个汉语句段聚合成英语整句,并调整语序,确定了there are为句子的核心。其次将源语离散的①②③句段以介词to做目的状语依附在stories上,以定语从句形式将句段①②悬挂在places上,促使句式层层嵌套,彼此勾连,凝“散”为“整”,符合英语以“焦点”为核心的句式特点。

2.2 源“整”译“整”,英译汉不擅于化“整”为“散”

英语是动词为核心的语言,一般是先确定一个认知焦点即核心动词,然后根据与焦点的关系安排各个成分的层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枝繁叶茂的网状结构,容易产生层层嵌套的修饰结构。

例2…they saw a slenderman of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l.

ST1:他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清澈眼睛和长着一张抓人眼球的帅气的瘦高的男人。

ST2:他们看到一个高大的、精瘦的、有着精明的眼睛和帅气的脸庞的男人。

ST3:他们看到一个身材苗条,比平均身高高的,有着着迷的眼睛和漂亮的脸庞的男人。

RT:他们看到一个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目引人入目,称得上美男子。

源句是典型的网状结构的英语句子,源句只有一个核心动词“saw”,其他成分皆以此为核心紧紧依附,并且a slenderman后面有一连串的介词短语做定语,体现出英语叠床架屋的空间结构。

学生译文典型的失误是在汉译具有多个修饰成分的英语长句时,未能打破层层套叠的修饰结构,将多个“的”字定语置于中心词前面,致使中心词负载过重,不符合汉语流水句“散点”铺排的句式特点。黄忠廉、徐萍(1997:40-41)认为一般情况下,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多项定语结构中,即使定语再长,“的”字的数量一般不超过三个,最好只有一个。

参考译文打破了源文紧凑的句式结构,将英语中用of,with,so...that串联的修饰成分处理成三个块状句段,化“整”为“散”,形成流泻铺排的流水句,从整体到局部地描绘了一个身材修长且英俊的男子。

在笔者收集到的73份译文中,上述类似错误的比例竟占70%,说明学生对英汉句式的本质差异缺乏深入的了解。以往,谈到英汉差异一般以“形合”和“意合”概之,但若再深入其具体表现如何,学生们就比较茫然。因此,如果将“焦点”和“散点”的观点引入到翻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东西方思维差异去认识英汉句式差异,或可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焦点”“散点”观与英汉句式差异

3.1 “焦点”与“散点”观

“焦点”和“散点”是从西方透视学中引申的概念。中西方思维差异不仅影响着中西方绘画手法,同样影响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结构。

“焦点”和“散点”概念最早由申小龙(1991:445-455)引至文化语言学领域,这也是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的首次结合。他提出汉语句子的思维是散点透视,英语句子的思维是焦点透视。在这种思维影响下,汉语句子不受“焦点”即核心动词的控制,而是依靠声气顿进与时序铺陈形成一种“散点”大容量句型。而以动词为唯一核心的英语句子,俨然是西方形态语言造句的“焦点”精神。苏新春(2014:146-147)认为“汉语散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汉民族重时间先后之序的逻辑思维特点,而西方语言焦点透视的句子反映的是西方民族重空间立体关系的思维特点。”这一观点则将句式特点和民族思维特点联系得更为紧密。长期以来,其他学者从句子表征层面佐证了“焦点”和“散点”思维影响下的英汉句式结构差异,并提出了“二分式”的概括性结论,如“聚集和流散,形合与意合”。此外,翻译理论家刘宓庆(1991:172)指出“印欧语以动词的形态变化为轴线作为话语贯穿,形成主轴的‘焦点透视’”。杨自俭(1991:32-35)在分析汉语句型英译时指出,汉英句子结构的差异反映了汉英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究其本质而言,句子结构差异内化至思维层面便是“散点”思维和“焦点”思维的差异。

4.“焦点”“散点”观下的英汉句式特点

4.1 “焦点”观下的英语句式特点

英语句子受“焦点”思维的影响,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多样的词汇手段(介词、关系词和连接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使句子呈现出前呼后拥,递相嵌套的特点。

例3①The aim of the Low,②when they have an aim—③for it is an abid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w④that they are too much crushed by drudgery to be more than intermittently conscious of anything outside their daily lives—⑤is to abolish distinctions and create a society⑥in which allmen shall be equal.

例3借助丰富的衔接词语,将小句紧紧依附在主句上,套接自然。具体来看,整个句子以The aim of the Low...is...为主轴,内部蕴含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及介词for表因果关系,④充当③的同位语从句,并由衔接词that引导,同时⑥句是由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用来修饰⑤句中的a society。

例4 Behaviorists suggest①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②where there aremany stimuli③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例句子虽不长,却蕴含了3个衔接词语,如:that,where,which共同塑造了英语前后呼应,彼此套接的特征。具体来看,整个长句以①中behaviorist suggest that-clause为核心,接着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紧紧衔接①,之后which引导定语从句修饰stimuli紧紧挂靠在主句上。

概而言之,上述英语句子表面上看起来结构复杂,实则运用多个介词与从句将“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依附在句子主轴上,使整个句子逻辑清晰,语意分明。

4.2“散点”观下的汉语流水句类型和特点

汉语流水句受“散点”思维影响,无核心动词,多个句段并置且关系松散。吴竞存、梁伯枢(1992:316-326)提出了汉语流水句受主语牵制的特性,基于此,笔者以主语为视窗,把流水句分为一点辐射型,视点流动型,视点切换型三种类型。

4.2.1 一点辐射型

所谓一点辐射型流水句,其特点为各句段主语相同,第一句段为完整句,后续句段皆是承前省去主语的省略句。

例5①王都尉出来,②见了那干人,③看了令旨,④随即上马,⑤来到了九大王府前,⑥下马入宫,⑦来见了端王。(施耐庵2011:61)

例5由7个句段组成,动作发出者仅出现在第一个句段句首,其余句段都承前省去了主语;句段中没有唯一的核心动词,多个谓词短语并置(出来、见、看、上马、来、下马、见)进行句读铺排,整个句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形成以①的主语为视点向四周辐射的格局。

4.2.2 视点流动型

所谓视点流动型流水句,其特点是以第一句段为首发小句,后续句段的主语是前一句段的宾语,呈流水之势。

例6①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②(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③有一座花果山,④山上有一石,⑤石产一卵,⑥(卵)见风化一石猴,⑦(石猴)在那里拜四方,⑧(石猴)眼运金光,(⑨金光)射冲斗府。(吴承恩2017:11)

例6蕴含9个句段,每个句段的主语都指向前一句段的宾语,视点随着宾语的转变而切换,犹如流水般呈现出“视无定点”的散点透视格局。

4.2.3 视点切换型

所谓视点切换型流水句,其特点是后续句段的主语可不承接前一句段的主语,而在语义延续过程中另插入句段描写新内容,形成主语暗中更换的视点切换现象。

例7①次日,②众官同送太尉于龙虎山下,③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④鸣钟击鼓,⑤香花灯烛,⑥幢幡宝盖,⑦一派仙乐,⑧(道众)都下来迎接丹诏,⑨直至上清宫前下马。(施耐庵2011:15)

例7是由9个句段组成的句子,不仅有主谓结构,有省略主语的“(主)+谓”结构,也有名词短语并置,并有多个主语(显性主语和隐性主语)并存;视点切换自然,例如:②③本是描写“众官”“送太尉”与“见道众”的动作,④⑤⑥⑦笔锋一转,运用名词短语并置,描写道旁“一派仙乐”的情景和气氛,⑧又重新切回视点,描写③中“道众”前来迎接的场景。这种汉语句子以义驭形,视点切换,呈现出“散点透视”的特点。

综上,汉语流水句常含多个主语,或隐或现,时常出现主语跨句段指认;各句段流泻铺排,疏放迭进,连接成分“尽在不言中”;且短语和句段在句内共现频繁。

5.“焦点”与“散点”观指导下的汉语流水句英译技巧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思维转换的过程。基于“焦点与散点”观下汉语流水句与英语句式特点,笔者针对上述流水句的几种类型分别提出如下几点英译技巧:

5.1 逻辑切分,整合结构

“一点辐射”型流水句由于受首句段主语的限制,后续句段皆省去主语,形式上看似“散”,却不是杂乱无章的“散”,它遵循汉语句子铺排的逻辑事理性。据统计,汉语流水句的铺排常遵循时序律、并行律等逻辑事理。因此,英译时,可依据逻辑关系判定各句段间语义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适当切分,并使用语篇连接手段以体现流水句的逻辑关系。

例8原文:①洪信领了圣赦,②辞别天子,//③背了诏书,④盛了御香,//⑤带了数十人,⑥上了铺马,⑦一行部从,⑧离了东京,//⑨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施耐庵2011:15)

译文:Hong accepted the royal edict and took leave of the emperor.W ith the edict in a bag on his back and the incense sticks in a golden box,he mounted his horse and left the Eastern capital,leading a column of several score men.They headed directly for Guixi,a county town in Xinzhou Prefecture.(Sidney Shapiro 1993:6)

该流水句蕴含9个句段,囊括“领、辞别、背、盛、带、上、离、取路”八个动作,表明流水句内部句段与句段之间语义上的紧密关系,即按照动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各句段。

首先,按逻辑切分。“一点辐射”型流水句只有一个主语统摄多个动作,可按动作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逻辑切分,如按源句结构处理成多个谓语并置的平行结构,会导致英语句式松散,缺乏逻辑紧密性。如:整个流水句大致按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铺排,但小句的联系紧密度却不同。“领了圣赦”与“辞别天子”的联系比其他句段更紧密,因为“圣赦”是“天子”颁布的,英译时可将两句段合并,并与其他句段分开单独成句。之后,“背了诏书”与“盛了御香”则暗含并行关系,语义上都表示临行前携带东西的动作,因此可合并。“上了铺马”“离了东京”又是语义上的顺承关系,可合并处理。

其次,重构句式。完成逻辑切分后,需从整体把握,重构英语句式。英语是“焦点”思维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核心,通过词汇及从句等语篇衔接手段进行扩展和连接。包含9个句段的流水句在切分整合下,处理成3个英语整句,确定了“accepted,mounted,headed”为核心动词后,使用“with,leading”等词完成了聚合松散句段的目的,不损源句语义且符合英语表达。

5.2 由隐化显、倒装连接

“视点流动”型流水句即主语和宾语顺承转化的流水句,体现出流水句强大的主语指认功能,是汉语流水句的一大特色。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语在句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英译这类流水句时,英语句子的主语如因汉语主语的流动而转变,会使句子松散,失去形式机制的约束力。为了保留“视点流动”的句构特色,可运用倒装技巧,呈现出主语流动的特点。

例9原文:①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②(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③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④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⑤(榻上)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曹雪芹2011:191)

译文:On the dressing-table was a rarem irror from Wu Zetian’s Hall of Mirrors.In the gold tray by it,on which Zhao Feiyan once danced,was the quince thrown in fun by An Lushan at Lady Yang,which had wounded her breast.At one end of the room stood the couch on which Princess Shouyang had slept in the Hanzhang Palace,and over it hung the curtains swung from pearls by Princess Tongchang.(Yang Xianyi&Gladys Yang 1994:88)

该句共包含5个句段,②③句段的主语指向前一句段的宾语并隐去。⑤句段的主语指向④句段的宾语,这样的流水句层层回指,每一句段都描述了新的画面,呈现出“散点”透视的思维特点。

首先由隐化显,主语在英语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英译时,可根据“视点流动”型流水句“主语承宾语”的特点,补充源语句段的主语,显化流水句主语流动的特点。如:②句段的主语可补充为“宝镜”,⑤句段的主语补充为“榻上”。

其次,为了保留“主语承宾语”的特点,可用代词、从句及倒装结构等手段,昭示句段间结构关系。如:首发句段①为视点伊始确立了宾语为a raremirror。②③句段合并,并以地点状语“In the gold by it(it指代mirror)”倒装做“was the quince…”的主语,又恰如其分地顺承句段①的宾语;同样“over it(it指代couch)”倒装既顺承了句段③的宾语,又使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

针对“视点流动”型流水句,即主语和宾语顺承转化的流水句,英译时往往运用倒装手段体现主语顺承宾语的句构特点;一方面倒装语序可使上下文紧密连缀,符合英语有形连接的句构特点,另一方面倒装语序使用代词,代指顺承的主语,简洁明朗。

5.3 变句段为小句,巧用连词成整句

“视点切换”型的流水句,即主语暗中更迭且若隐若现,这类句式在汉语中出现频次较高。句段是构成流水句的次级单位,小句是英语整句的次级单位,若有多个小句出现,则使用连词串联成整句。

例10原文:①等待片时,②那大圣变鱼儿,③(鱼儿/大圣)顺水正游,④(大圣)忽见一只飞禽,⑤(飞禽)似青鹞,⑥毛片不青;⑦(飞禽)似鹭鸶,⑧顶上无红,⑨(飞禽)似老鹳,⑩腿又不红。(吴承恩2017:247)

译文:Meanwhile the Great Sage,who was in the form of fish,swam with stream until he noticed a bird flying above him.Itwas quite like a blue kite,except that his feathers were not blue;it was quite like a egret,but it had no crest on his head;and itwas quite like a stork,but its leg were not red.(W·J·F Jenner 1993:133)

句段作为流水句的次级单位,在结构形式上不包含主次关系。流水句中出现多个句段,且不便于整合时,可考虑将句段转为英语小句,并以连词串联整合。如:⑤⑥⑦⑧⑨⑩句段描写大圣见到的飞禽的模样,各句段结构上平行,语义上独立,可分别处理成英语小句。并运用“except that,but,and,but”等连词使松散的形容词谓语句段成为结构紧密的英语整句。

源句共包含10个句段,句段①为时间背景信息可做状语灵活处理,句段②③④主语一致,可合并,同时使用连词“who、until”以体现信息结构的主次性,更使得3个松散的句段以“the Great Sage…swam”为主轴紧密联系起来。

“视点切换”型流水句由于主语暗中更换,且不用连接词,句段间具有明显的离散性,呈现出“一句一主语”的格局。针对“视点切换”型流水句,可先整体把握,确定一个主句,然后将主语隐含且结构完整的句段处理成英语小句,再用词汇手段将多个小句整合成英语复句,既体现源句的逻辑关系又实现有形连接。如按源句“一句一主语”的格局安排句式,其结果是多个完整、独立的小句被逗号隔开,在一个长句中并置,从而造成拖沓,不符合英语表达。

6.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所谓“翻译”,无非是“理解”与“表达”的一个过程。现有翻译教学与研究探讨如何“表达”的成果多如牛毛,但为何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总是差强人意?问题可能要在如何“理解”上去寻找缘由。谈及汉语句式翻译难点,大多翻译学习者甚至教学者常以“汉语多长难句”一以概之,究竟哪些句式归属于“长难句”,却未做详细分类。碰到流水句这种结构松散、似断还连的“难句”皆以“断句、整合”的方法一刀切,但以何种依据进行断句、整合却含糊其辞,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时,常常捉襟见肘,穷于对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译者母语理论知识薄弱,未能洞察流水句本体的特征。笔者以为,流水句句式松散、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特点丰富,常给翻译的第一步———“理解”设下陷阱。

因此,本文借流水句本体的特点及英译的讨论,对翻译教学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翻译专业要实现英汉“两条腿”走路就必须重视汉语的理论教学。很多翻译专业的学生甚至包括老师都有这样一种观点:我都说了几十年汉语了还用学习吗?这里有一个认知误区,把会说一种语言等同于了解一种语言。大多数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都没有开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课程,学生缺乏系统的汉语理论训练,对汉语与英语等其他语言的共性与差异认识不清。一提英汉差异,大多学生译者只停留在“形合”与“意合”两个名词概念上,但何为“形合”?何为“意合”?大多语焉不详,不明就里。因此,鉴于翻译专业的学科性质,笔者建议在翻译本科专业应开设《现代汉语》,在翻译硕士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古代汉语》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对母语的理论认知水平,真正把握英汉差异,为“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针对流水句的特点,如果学生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学习了相关的语法知识,就能了解汉语的句型分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复句又分简单复句、紧缩复句、多重复句等类型,分句之间使用连接词衔接的是“形合法”,没有连接词衔接的是“意合法”,大多数语法家是把流水句归为复句一类,其特点是“句段与句段之间结构松散,不借助显性的关联词语,常含多个主语,或隐或现,时常跨句段指认,而且短语和小句在流水句内频繁共现”(王文斌、赵朝永2017:35-43)。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汉语的所谓“意合”语法就是指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主要是依靠语义的关联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真正达到对汉语流水句“理解”的目的。

第二,翻译教学要让学生理解语言差异的背后是思维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如前所述,当前大多学生译者对英汉对比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忽视了语言结构背后蕴含的思维差异,致使翻译时囿于结构束缚,表达不到位。笔者在给翻译硕士讲授《中国语言文化》时就注意到英汉思维差异认知不足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译者的译文质量。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层面出发探讨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例如,汉语语法的意合性与汉族人思维的领悟性的关联性,汉语语法的简洁性与汉族人简朴、实用的价值观的关联性,汉语语法的灵活性与汉族人思维辩证性的关联性等等,有意识地督促学生译者树立“思维差异观”,充分认识和理解英汉语言的根源性差异,积极培养双语思维能力,并用于指导翻译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多读经典的白话文著作,建立良好的母语语感,在翻译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被英语句子结构牵着鼻子跑了。

总之,从思维层面对汉语和英语的句式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翻译学习者深刻洞察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而语际的差异性认识将使翻译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对待英汉语,从而促进表达的自如转换。

7.结语

汉语语法的意合性、简约性、灵活性是由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性、辩证性、实用性所决定的。汉族人在言语交际中往往以意念为中心,并按其思路气脉的推进而进行,于是便出现了一气贯下的流水句。汉语背后的思维是“散点透视”,句子无核心动词,各句段按照一定逻辑事理顺序排列,且句段间关系松散,能够意会的都不必说,主语或隐或显,句段之间通常不用显性逻辑词连接,因此汉语的句子呈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流水句”的样态。英语句子受“焦点”透视思维影响,以定式动词为核心,运用多样的词汇手段(介词、关系词和连接词)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使句子呈现出前呼后拥,递相嵌套的特点。基于流水句与英语句式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分切逻辑,整合结构;由隐化显,倒装连接;句段变小句,巧用连词成整句等英译方法。

总之,流水句的英译需把握英汉句式的本质差异,即深入至思维层面考察结构差异,以流水句内部句段语义逻辑为依据,聚合形式疏散的句段;之后确定句式主轴,以词汇手段勾连各语义成分,形成句句勾连、有序延续的英语句式。此外,从学生译者的译文失误反观翻译教学现状,翻译教学应鼓励学生译者夯实汉语基础,提升汉语理论知识水平;由表及里,把握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积极培养双语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散点句段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高血压个体家庭连续自测收缩压特征描述与分析
人定胜天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小学美术教材重组整合策略初探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英汉量词分类及语法与表意功能的对比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