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2021-03-07贺玲玲彭兰丽张丽云徐艳艳
贺玲玲,彭兰丽,张丽云,徐艳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7)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企业感到可用的人才总是不够,所以发展的速度不够好,不够快;而职业院校教学研究历史悠久、师资资源丰富,培训管理科学,但同样都普遍在吸引高素质的生源、学生适应性培养、就业等方面存在困惑与问题。这里的关键是缺乏科学可行的制度来调动,同时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突破难度大,致使合作不够深入,目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大多还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专家报告会、设立奖学金、解决学生就业等浅层次合作,离实现学校与企业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政策过于宏观,给予经费资助或操作性强的政策偏少
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目前校企合作处于行政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的状态,学校主动寻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比较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合作的积极性;但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政府又没有强制要求,也未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因此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导致企业缺乏主动性。实质上是国家缺少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
1.2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企业技术人员在承担学校一定的教学任务时,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完成的工作任务越多,报酬越丰厚,但指导学生实习只能参照校内教师发放报酬,而一般学校的薪酬待遇低于多数企业。因此,企业绝大多数技术骨干不愿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1.3 行业发展形势影响对其主办学校的支持力度
存在不同行业对其主办学校的支持力度不一致的现象,优势行业对其主办学校相对支持力度大,弱势行业因为财政问题,对主办学校支持的力度偏小。
2 影响校企合作方面因素分析
2.1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需要通过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以利益共同体捆绑在一起来实现,目前来说,校企合作的保障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必须在立法、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1]。
2.2 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但由于当前校企合作主体地位不明确,对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地位和作用认识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五位一体”“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订单培养模式[2]。
2.3 校企合作基本原则
校企合作是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模式,是高职院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因此校企要遵循以下原则。
2.3.1 校企合作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
高职院校就着力发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实验实习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共同推动,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3.2 校企合作要遵循优势互补原则
学院专家进企业,企业专家进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发挥高职院校师资实训和科研优势,通过科研教学深度合作,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
2.3.3 校企合作要遵循共同发展原则
面对不同产业、行业、对接产业,校企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通过实践和专家论证,通过技术研发合作与应用技术推广引领产业的发展,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校企合作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有以下校企合作模式。
3.1 订单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院目前已与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虹集团、新五丰、双胞胎集团、正大集团等近100 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3.2 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学院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校中厂)。2012年与正大集团合作,在学院成立 “正大班”和“正大技能实训场”,共同建立“正大岳阳动保中心”,作为双方科研交流的场地。2013年与长沙格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影视传媒实训基地”。2014年与长沙慕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学院园艺实训基地打造成我省一流的 “屋顶有机菜园展示基地”和“阳台蔬菜示范基地”。“前厂后训、产训合一的”合作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3.3 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质高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促进高职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相关各方创新和发展,提升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学院与近百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实训基地,并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
3.4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学院以校企合作单位长沙百通公司和长沙都市花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试点开展 “工学结合”。2012年,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践探索“4+1”教学模式,即学生每周4 天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1 天在校内花卉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并由都市花乡的花艺师进行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学院教师和学生承接产品加工、联合开发产品等,学生即员工,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2012年上学期首先在学院植科系园艺专业10317、10318、10319 三个班级中推行。与百通公司开展的工学结合对象是模具和数控专业大二的班级,每个班级每周在百通公司与我院校企共建的机械类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一个模块的实训,依次进行模块与班级的轮换,保证了实训基地每天都有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终达到学生在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有模块实训,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成品。2014年这种模式在学院推广,效果良好。2014年11月,学院与湖南苹果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苹果装饰设计学院”,校企共建“设计学院”标志着该院校企合作已进入更深层次的合作。
3.5 项目合作模式
2009年8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起并联合集团成员单位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培养1 000 名农业领域实用技术人才。2009年11月11日项目正式启动,得到了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高度关注和重视。
3.6 校政企兼顾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模式
除了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外,学院先后与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岳阳市君山区及其广兴洲镇,与醴陵市人才建设办公室、工业与信息化局签订了校县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地方经济新发展;与隆回县职业中专、长沙县职业中专、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澧县职业中专等农业类中职学校形成互动办学格局,针对中职学生专门编排园林、汽车类班级,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初步实现中高职衔接。
4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思考
4.1 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建设是实现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关键,用内因和外因激发校企合作主体合作动机,实现政、行、校、企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合作动力机制的建设能够实现四大好处、三个零距离、两个提高。其中,两个提高是指学院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与服务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3]。
4.1.1 运用动机理论激发合作动力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基础,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它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校企各自需要的时候,还应建立外在的动力机制,形成外界合力。
4.1.2 体制创新激发校企合作动力
前文分析过校企合作可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根据不同院校类型和企业的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同时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比如,通过合办公司,设立校企董事会,采取企业的运营模式,或进行项目合作,建立大师工作站等多种形式,促进校企合作融合。特别是高校的管理制度,没有企业灵活,很多合作项目并没有高效运转,最后导致搁浅。
4.2 建立校企合作多元保障机制
学院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用经济利益之绳捆绑校企双方推进合作办学、用技术师资之力凝聚校企双方推进合作育人、用人才招聘之惠驱动校企双方合作就业、用媒体宣传之利引领校企双方推进合作发展,通过实体内部“校企互动”,实现合作办专业、合作育人的目的。
4.2.1 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全面指导协调学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相关部门、各专业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定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学、教务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4.2.2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要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4.2.3 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 四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4.2.4 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作用
一是明确实习工厂的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干部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二是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中层干部为主要领导,对实习工厂的产供销一条龙和产学研一体化共同负责。三是理顺关系、整章建制。根据“一厂两责”的实际,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教研室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新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保证前校后厂的管理机制顺畅运行。四是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
4.3 建立校企合作风险防范及约束机制
风险指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为消除或减少风险,化险为夷甚至转害为利,制定的策略、计划、方案、组织制度等,就是风险防范机制。有合作就要有约束,有约束才会有规范,才能使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帮助和支持,而是利益共同体,各方主体不可或缺。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4]。
4.3.1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和制度,减少风险
通过制定和逐步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制度,在制度层面保证运行的规范性。政府对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与就业、学校教师进企业实践、企业技术员承担学校教学任务、校企双方进行新技术研发等政策进行倾斜,从税务、财政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并且要简化支持的操作程序[5]。
4.3.2 政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一是省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对实施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企业给予重奖; 二是加强督导,通过督导评价给予奖惩。三是对校企合作申报的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支持,鼓励校企合作承担产业优化升级技术研发,支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6]。
4.3.3 建立政行校企共担的约束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发挥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促使各方主体在各自的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慎行,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己任的态度,促进校企合作有序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