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甘肃乡村“非遗”传承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以通渭碧玉剪纸为例

2021-03-07任向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通渭碧玉花样

任向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挖掘,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宝贵资源。该文以甘肃通渭碧玉剪纸为例,谈谈乡村非遗的区域文化特色,为挖掘乡村文旅产业的文化价值,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对策。

1 通渭碧玉独特历史文化及其碧玉剪纸的文化特色

通渭的碧玉镇又名“碧玉关”,地处牛谷河与牛洛河两大河流的交汇处,相传因古襄戎国公主碧玉在此守关,而得其名。碧玉镇历史非常悠久,人文底蕴丰厚,8 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伏羲和古人类在此地长期生活并形成部落,西羌(西戎)民族在此地建立了襄戎国(故襄戎邑)。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汉朝占领襄戎国后在此地设立平襄县(现通渭县的前身)和天水郡(现天水地区的前身),因城南七里郭家岔天水湖(甜水湖)而得天水名[1]。通渭县的前身平襄县的原址就在碧玉[2]。

通渭碧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其独具魅力的剪纸文化。通渭碧玉剪纸以独有的手工制作模具及工艺、明丽的色泽美感、文化内涵及功用习俗。与其他地方剪纸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拙的制作工艺。据笔者于2021年2月10日在通渭县碧玉镇街道与几位出售剪纸的手工艺人面对面交流了解,通渭县碧玉剪纸有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每一个手艺人均有一套专有花样的剪纸模具,还有刻制的刀具,这种刻制的模具和刀具目前市场上没有销售和定制的,均是手艺人自己根据花样打制而成。严格来说通渭剪纸不是剪出来的,是打刻而成的,民间将这种技艺称为“打纸”。手艺人将宣纸先折成一沓(厚度是6~8 张宣纸),然后压上模具,再依照模具花样用锤子敲击刀具,一刀一刀刻、一点一点掏制而成,一次可以打刻七八张同样花式的剪纸,然后根据构成花样的文化元素用红、橙、黄、绿、青、蓝、紫7 种颜色进行点染,用的颜料颜色正好是彩虹的7 种颜色。这种剪纸工艺古拙,色调鲜艳明丽,具有一种朴拙又俏丽的美感。每年手艺人在年前打制、出售,其他时间市场上见不到这种剪纸。剪纸手艺人基本上是自产自销,一张遮面(云子)的剪纸价格是2 元,一张挂签(春叶)的价格是0.5 元或1 元,一个手艺人每年靠打制剪纸的收入是2 000 元左右。2021年前在碧玉镇上出售的剪纸是3 个手艺人的作品,其花样样式、内容基本一样,只是点染的颜料搭配效果不同,形成的色调风格完全不同。据剪纸老艺人介绍,碧玉剪纸的技术水平不仅在于打刻,更在于上色点染。一次性给一沓花样上色点染,颜料调配以及点染时颜料温度的控制,是影响剪纸色泽美感的重要因素。颜料晕染的边缘正好能和花样图形的边缘吻合,才算是技艺过关,也是衡量剪纸艺人技艺高下的标准。

碧玉剪纸现有的花样均是通过打制的模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剪纸的构图、题材内容几乎没有创新,而颜料的搭配和点染时产生的千变万化才是碧玉剪纸艺人创新的亮点。

(2)独特的文化内涵。通渭碧玉剪纸从用途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遮面(当地人称“云子”),花样边缘是长38、宽28 mm 的长方形,中间用古体或现代的字词表现题材内容,主要有“吉星高照”“四季平安”“福满门”“迎春”“福”“禄”“寿”“喜”等几种,其次点缀的构图元素有石榴、西瓜、牡丹、莲花、梅花等代表吉祥寓意的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还有代表财富的成串的圆形钱币图形或单个的圆形钱币图形。一种是春叶(当地人称“挂签”),图样是吊坠型的长条,有长22 mm、宽3.3 mm 规格的(小春叶),有长34 mm、宽23 mm 规格的(大春叶)。大春叶即可以用于搭配遮面,也可以单独出现吊挂,题材内容主要是“福”“禄”“寿”“喜”和财富,除了“福”“禄”“寿”“喜”4 个字,主要突出的构图元素图形就是代表财源滚滚的成串圆形图案或代表成串财富成串花朵图形,点缀的图案有西瓜、梅花等;小春叶的题材内容主要是财富,构图均用成串的圆形图案或成串的花朵图案,寓意财源不断。

通渭碧玉剪纸不论是“遮面”还是“春叶”,构图中代表财富的图形均是成串的圆形图案,而没有金元宝这样在其他地域剪纸中常用来表现财富的图形,这也说明通渭碧玉剪纸花样、模具以及工艺产生的年代起码在金元宝使用之前。而且多少年来通渭剪纸的图形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碧玉所在的这块区域曾经有过剪纸文化的繁荣时期,中间出现了剪纸文化的断层,之后再没有人对这种花样创新过,这种剪纸文化发展的特点也与碧玉镇的发展历史非常吻合。这也形成了通渭碧玉剪纸独特的构图特色和文化风格。

(3)独有的文化功用。碧玉剪纸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叶”要贴在房檐的椽头上,过年时每房每屋房檐上五颜六色的“春叶”飘飘扬扬,变得年味十足,而且感觉生活一下子很富足,每家每户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遮面”主要贴在主房的房檐正中,厨房灶头后面的墙上也要贴一副“遮面”。“遮面”由3 层组成,最下面的一层是一张黄色的长方形宣纸,第二层是长方形的遮面剪纸,最上面从右向左间隔依次粘着“福”“禄”“寿”“喜”的4 张“大春叶”,这是最常见的粘贴方法。在此基本上也可随主人喜好粘贴,在遮面上或者全贴4 张“福”字大春叶,或者全贴四张“禄”字的大春叶。据笔者考察,通渭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叶”和“遮面”,但鲜有人剪窗花和贴窗花,也没有贴墙花的习惯,过年的喜庆吉祥气氛全靠“春叶”和“遮面”烘托了。这种贴剪纸的习俗当地没有人能说清楚是从哪个年代开始的,其分布范围大致就是整个的通渭县和靠近碧玉的秦安王家铺等地(具体区域还需进一步考证)。使用这种剪纸的习俗基本是通渭独有的。

碧玉剪纸艺人还用颜色区分出剪纸的两大文化功用:一类是由红、黄、绿、紫几种颜色点染的剪纸,是一般人家过年用,营造红红火火、喜庆吉祥的热闹氛围;一类是用蓝、黄、绿、紫几种颜料点染而成的,是有亲人去世的人家过年时使用,在过年渴求吉祥兴旺的同时也对逝去的亲人表达不禁哀思。据当地剪纸艺人介绍,以前碧玉剪纸的花样内容和样式很多,因现在年轻人没有人喜欢和传承,花样和手艺随着老一辈的逝去也慢慢流失。目前,通渭碧玉剪纸的传承主要依赖老艺人支撑,打制和售卖碧玉剪纸的均是老艺人,传承下线非常脆弱。

2 碧玉传统剪纸的开发价值

通渭碧玉剪纸作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和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留得地方文化记忆中一缕难得的乡愁。剪纸作为非遗是现代人心灵的一份念想和寄托。甘肃通渭曾经一度“苦甲天下”,虽然“干旱和交通不便使通渭成为全省的贫困县,但通渭的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摘自贾平凹的《通渭人家》)。因之前交通不便,通渭受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在民间反而保留了多姿多彩、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碧玉剪纸就是在现代文明中留存的一缕对地方历史文化记忆的乡愁。保护好、利用好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对于当地发展产业经济特别重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遗能激发旅游动机,增加旅游体验,看一段舞、听一首歌、了解一个民俗、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游客就有了难忘的非遗旅游体验和记忆”。碧玉剪纸是通渭县打造碧玉特色小镇的一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碧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2)能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乡村经济就地升值。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和要求,文化、特色、创新、品牌等将是未来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通渭碧玉剪纸独特魅力、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是碧玉镇打造文化品牌、创建特色小镇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碧玉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的一张重要的名片。

乡村旅游不仅是给城市人找到安放心灵的地方,也是活跃乡村文化、发展带货经济、刺激农产品消费的主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旅途中选择购物的游客占到93.62%,仅有6.38%的人不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价廉物美的旅游纪念品更受人们的欢迎,所以选择特色纪念品专卖店人的居多,达到了60.28%。”“在购物情境、营销刺激两个方面的十个因素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市场秩序、价格合理、服务态度、质量优良、商铺外观、文化内涵、知名程度、包装设计、商店信誉和购物环境。”[3]碧玉特色小镇、碧玉美丽乡村、碧玉特色乡村旅游要从碧玉非遗剪纸的创意开发开始,从产品开发,到包装设计、品牌建设、购物环境美化等均都需要碧玉特色的剪纸元素融入。

(3)能产生极强的异质文化吸引力,增强独特的文化氛围。

乡村旅游要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要在资源、产品、环境、服务、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唯有个性的、异质的文化,才能对游客和民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乡村非遗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与日常生活形成巨大差异的文化元素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4]碧玉剪纸是通渭当地独有的文化现象,营造旅游景点文化气氛方面有特殊的功用,必然对其他地域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能。

3 碧玉剪纸开发的对策

碧玉非遗剪纸的创意开发要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从培养乡村技艺传承工匠,到开发非遗旅游文创产品,走多元融合当地产业跨界发展的道路,将非遗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1)培养剪纸技艺传承工匠,馆藏体验展示原生态剪纸留住乡愁留住情。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乡村技艺传承工匠,为乡村振兴培养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如“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在传统技艺人才聚集地设立工作站,开展演戏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

碧玉剪纸有独特的工艺和技术,在民间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如打制模具、打制刻刀、调至配色、点染上色等都是体验性很强的技艺,因“消费者参与、消费者知识、感知价值对非遗旅游纪念品购买意愿的形成均有直接显著影响”[5],可以让剪纸手艺人亲自授艺解惑,让游客在体验和交流中感受剪纸的无尽魅力,培养民间对碧玉剪纸的兴趣和情怀。以馆藏形式,将碧玉剪纸原生态的工具及作品进行展示,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并通过文字介绍,提升人们对碧玉剪纸价值的认识和传承创新思考,通过培训引导社会各界提升对剪纸价值的认可。这样不仅有利于碧玉剪纸的保护,也有利用剪纸的在现代生活中的有续传承、推广传承和创新传承。

(2)运用科学运作手段创新传承、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着力以科学运作塑造碧玉乡村文化产业品牌。首先,科技赋能将碧玉剪纸的花样模具、打制刻刀、技艺流程、颜料色泽等建成数据库永久保存。同时将花样用电脑软件进行抠图的形式,制作成电子模具,开发以碧玉剪纸为文化元素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碧玉剪纸的APP、微电影、游戏等活动,利用VR 等技术打造高科技碧玉剪纸娱乐观赏体验产品,让更多的人参与产品的互动中,进一步扩大了其传播面积。在此基础上,设计形成碧玉的文化产业IP,形成碧玉文化的品牌形象,借助移动互联网,加强推介宣传,开发衍生的系列产品,如生活用具、婚庆产品、家装产品、纪念用品等。通过提取碧玉剪纸中的独有的色彩元素,开发系列文创、文旅、农创产品,赋能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运用科学手段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避免盲目行事造成囤货。如根据对广灵剪纸纪念品消费情况的调查显示 “购买纪念品的游客主要是40 岁以下的游客”[6],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的消费理念进行剪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吸纳高校年轻的学子们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用新视野、新思维打造适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产品,融入时代相关的流行元素,丰富产品的种类,繁荣乡村旅游市场。如“游客中月收入3 000 元以下占一半,购买纪念品中可接受的金额100 元以下的占74.47%”,所以剪纸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就要走特色精品与大众化相结合的道路,在价格质量上要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3)多元融合,多渠道跨界发展。首先通渭碧玉剪纸要建设一种高校学术团体、文化企业、个体作坊及众多业余爱好者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高校可以联系手艺人、产商等一起合作,对剪纸的文化内涵、视觉符号制作工艺及进行重组解构,然后进行生产、推广及销售,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纪念品产业链,进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同时将碧玉剪纸与通渭字画、通渭的温泉、通渭的饮食、通渭杂粮等多种当地产业相融合,和当地的刺绣、草编、泥塑、砖艺等地方技艺融合,融合当地的罐罐茶、油糊圈等乡村特有元素,加大对碧玉剪纸文化的跨界开发营销,加大推介和宣传,突出碧玉剪纸文化特色品牌,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剪纸文化、体验碧玉剪纸文化,丰富碧玉乡村文化,形成碧玉旅游的特色文化,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在振兴乡村,甘肃打造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发展方针深化落实的大环境背景下,挖掘乡村非遗资源,完善区域文化创新,激发社会基层创新激情,能够加快市场开发与产品创新。挖掘通渭碧玉剪纸的文化利用价值,将其融合到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既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又可以传承和保护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通渭碧玉花样
碧玉蝶
花样童年
发展中的通渭
洁齿的花样
红 火
诗三首(2)
诗意“碧玉”
碧玉清溪织彩绸
通渭影子腔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