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母亲》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1-03-07黄淑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舍文本母亲

黄淑华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福建南平 354200)

《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著名的一部散文,是写人的散文典范,此文中涉及的情感能有效唤醒学生的赤子之情,能对学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1]。特别是文章中所用的语言十分朴实、经典,为学生今后议论文、小说、散文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 学习目标定位

《我的母亲》 这篇自传体回忆性散文用真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厚的感情,文章塑造的一个柔弱且坚强的母亲,她一个人承担了家庭的压力,她的教子严厉以及慈祥,她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隐忍,都在无形中影响了作者,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通过分析其他关于此文章的课程设计与实录,可以发现不少教师都把设计目标定位为: 把握母亲的多重性格—认识母亲对老舍的影响—认识母亲的伟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大多是采用找关键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研究[2]。但是语文的外延本就是生活的外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因此笔者认为语文科目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学习目标重新定位为“思考母亲的言行、品德对自己的影响”,生活与语文一样,本就该是朴素的,因此该文的设计重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不过多指导与干涉,让学生自行挖掘文章作者对母亲的爱,从而领悟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理解文中母亲形象, 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或者是事件中感受人物形象以及母亲伟大的爱。

(2)体会老舍母亲对其一生的影响,进而引发母亲对自己影响的相关思考。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从联想导入,由生活进入课堂

(1)导入—呼唤母亲,回忆母亲。

向学生出示PPT,页面中间显示——母亲

但丁曾说: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揣摩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含义,并呼唤母亲,当你们在呼唤母亲时,你们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纷纷表述自己所联想的画面)

师: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老舍先生,他曾经撰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强烈的情感,那么现在我们就与他一起走进他的文字里,一起去认识他的母亲。

(2)PPT 显示:题目作者学习目标。

点评: 这种课堂导入的方式与传统的由歌颂母亲的诗歌、歌曲、视频引入的方式不同,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从呼唤自己母亲的角度出发,引出作者的母亲。这种母亲之间存在的相同之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开始此堂课程的学习。

2.2 用字词贯穿文本,熟知文本情节

(1)故事情节复述。

在带领学生熟读本堂课程字词的基础上,向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建议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感知文本,并利用下面字词对文章进行复述。

文绉绉绰号管束眼翳赌博侮辱广漠脾气宽恕(PPT 显示)。

引导学生进行自行讨论,并抽取2~3 人进行复述。

教师则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进行点评,主要考察人称、语言、情感、故事完整性等方面。

(2)点评。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重点字词进行复述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文本的魅力,把每个字词都熟记在心,能对文本有个清楚的了解。目前,文本复述、字词学习仍是语文科目的学习重点。

2.3 尊重学生初读文本的原始情感体验,激发兴趣

阅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接收过程,而是需要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当读者在分析文本时,与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时空截然不同,也正是由于这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时空决定了读者是带着与作者创作文本时的相同情感还是不同的情绪、意愿以及意志去阅读此文本。由于每个人的社会人生观念以及认知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读者对构成文本的词语以及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理解都存在一定差距,这样的结果也导致读者与文本创作者在心灵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导致读者对作者的写作文本也似懂非懂[3]。

而作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缺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教师更不能强求学生要与作者产生跨时代的精神共鸣,更不能把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学生就完全可以用自读的方式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读以后,让其描述自身阅读体验,谈谈文中的母亲的形象特点。学生就能脱口而出“慈爱、宽容、严厉、刚强”等词语。文中的母亲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能被理解与认可吗? 因此教师则可以以此为探讨内容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母亲对“我”地做人与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不知道学生们喜欢什么样的母亲以及教育方式,如果今天你们的父母对你们如此严厉,那么你们会欣然接受吗?

(生摇头。)

师:大多数的学生都接受不了“虎妈”式的教育,那么为什么老舍的母亲会如此严厉呢? 老舍为什么又会如此感激自己的母亲呢?

当学生们对这位母亲的教育方式存在疑惑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由此为契机展开讨论,部分学生会认为老舍的母亲要求自己的儿子像父亲一样博学多才,而有的学生则从文章中找到了依据,主要是因为老舍的母亲年轻时就守寡,因此她对老舍给予了浓厚期望。这时候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补充老舍母亲的不幸命运,以及老舍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到的熏陶,他的治学成就也与母亲的很多方面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老舍母亲的人物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在跨时代的隔阂下理解相关作品的兴趣。

2.4 关注学生接受心理的本真思维状态,探求意趣

接受心理学认为: 人的行为主要产生于意识的接受过程,是一个从潜意识层面逐渐步入意识层面的一种明晰化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时,一定会从积累整合转向感受鉴赏、思考领悟,但是大体来说,学生的认知与理解都是十分片面的,且思维也停留在最初的感性层面,他们会对文章存在很多困惑[4]。当学生带着疑虑去阅读文章时,这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最佳时机,这种思维的火花能够点亮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老舍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学习本文,你的疑问是什么?

生1:文章题目叫“我的母亲”,然而文章前三段是写“我”的童年生活片段,不知道有什么用意?

生2:文章写“我的母亲”,应以“我”和母亲间的事为主,但用了很多的笔墨写她与其他家人之间发生的事,可不可以删除这些内容?

通过上述讨论环节,学生会认真反复阅读原文,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将前3 段删除,或者是将家中其他人物的描写内容删除,再与原文进行对比,看看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何处。通过质疑、反思、辨别以及比较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人方式,这种写作方法不仅能够丰富人物情感,还能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化,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文本变得更加生动。此外,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忽略学生文本阅读后的真实思维状态,只是一味地夸大文本的好处,那么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其粗浅的感性思维也无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讨论中能够变得更加清晰。

3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此堂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笔者把此堂课分为两课时,主要包含5 个环节:(1)创建情景,导入新课;(2)了解背景,了解作者;(3)设疑激趣,掌握重点;(4)由浅入深,突破难点;(5)强化重点,总结归纳。

3.1 创建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聆听歌唱家阎维文的《母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利用PPT 形式播放与之对应的画面,为学生创建感人的亲情氛围,然后再引出该文——《我的母亲》。

3.2 了解背景,了解作者

通过向学生出示老舍故居的照片,引出对作者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深刻感悟到这位语言大师所身处的环境,通过事先了解的资料理解作者,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3.3 设疑激趣,掌握重点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定的疑问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了解相关的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出各自小组代表,看哪一个小组回答的更加精准,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体会到母亲善良、勤劳、热情、坚韧以及宽厚等优秀品质。此外,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设置疑问等方式,让学生找出与母亲特点有关的句子,向学生传达这些质朴、平实的语言,往往更能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3.4 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学习难点,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活动,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并组织学生在组内讨论母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通过小组分享的形式让学生选出最具典型的事例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能体会到平实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分享生活的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在针对选出的优秀学生设计一定疑问,例如:“老舍先生的哪一句话打动了你?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分析的方式进行不断总结[5]。

3.5 强化知识,归纳总结

每节课的课堂小结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需要师生共同进行回顾,因此笔者就利用板书的形式进行了总结,标出重点以及难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体现设计层次,还能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记忆。

4 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个关于自己与母亲的完整故事。

(再引导学生思考情感表达除了亲情之外还有友情)

师:当我们与身边同学发生争执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样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QQ 群、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为学生解答疑问。

5 综合考核,反馈评估

在教学以后,我们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团队协作能力、课后作业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根据现有的教学目标,利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进一步整改,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日后的教学工作。

师:老舍先生是一位有成就、德高望重的作者,但是他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认为其成就以及品格都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那么请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母亲的哪些行为最能够吸引你呢?

【PPT 显示】心灵的感动——母亲的哪些行为给你的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讲述母亲与自己的故事。

课堂小结: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敬佩之情进行详细描述,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用他们的爱与行动感染着我们。

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敬佩之情,把对母亲的情感铸成永恒的文字。

【PPT 显示】作业:心灵的文字——《我的母亲》

(1)500 字。

(2)内容:侧重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影响。

(3)语言:学习老舍先生谦逊的语言特色。

点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用最后一个环节的安排把整堂课程推向高潮,教师的素养以及老舍的文字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直抵人心的教育,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动人的故事,每一位母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是课程仍在继续。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能使生活资源得到有效开发,能进一步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有效连接,课下的练习能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思考,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此堂课程具有以下亮点:首先,此堂课程运用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坚持了“提升文化素质、服务专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分享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了母爱的伟大,使学生能够学会感恩,学会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充分体现生活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理念。其次,翻转课堂,主动学习[6]。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感人、 真实的场景,这样的设计方式虽然全面,但是在实际实施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反复进行总结、实践以及改进,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

综上所述,《我的母亲》 是老舍先生最经典的怀念母亲的散文,因此笔者借助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建感人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该文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老舍对母亲倾注了深厚的情感,从小与母亲朝夕相处,他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自然十分熟悉,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老舍文本母亲
北平的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老舍的求婚
给母亲的信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