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实剖析与路径研究
2021-03-07张欢赵辉
张欢,赵辉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67)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成为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1]。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2]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我国高职院校当前的“总体投入水平仍然偏低,区域间差异较大[3],西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历史原因的影响, 人才开发是贫困地区整体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目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危机[4]。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他作出了“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的重要论断。2020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这一特殊时期对通信类高职藏区“9+3”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开展研究,必要且重要。
1 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的特点剖析
1.1 个性爽朗开放,但人际交往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工匠精神提升步伐
虽然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性格中的豪放爽朗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基于潜意识中的民族习惯与民族思想,他们更愿意形成自己的“小团体”[5]。尤其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在对包括藏区“9+3”学生在内的受教育群体进行培养培育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训实操课程授课,本意是带动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内在认同与主动接受。但是藏区“9+3”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与交往方面“走出去”的可能性降低,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消化与提升,正如“内在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6]。
1.2 态度扎实刻苦,但综合素质能力一定意义上阻碍工匠培养进程精神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 阿坝两州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是中国第二大藏区。该区域总人口170余万,其中藏族103.66 万人,占60.00%以上[7]。这种特殊地理区位与严峻环境一方面形成了藏区“9+3”学生扎实刻苦、勇敢坚韧的可贵品质,但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藏区“9+3”学生在校期间暴露出使用新媒体能力不自信、 灵活运用英语水平不够高等短板与问题,这对于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自如地参与实践课程学习与练习、 参加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研讨与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 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阐述
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多次在国家重要文件和政策中出现。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2015年国家将振兴制造业列入国家重点战略任务中。这个词首次明确在国家级重要文件中出现的时间是2016年。在这一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的行文中,“工匠精神”一词被多次提及,用以激发企业从事个性化的定制以及柔性化的生产,创出品牌。2016年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时又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个零部件,生产优质产品。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以此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重质量的新时代。不仅如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重申,要“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需要在人力资源上下功夫,彰显国家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决心。而多个文件的集中出台,同时也揭示了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诉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我国在进入21 世纪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各领域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同步拉大,在参与祖国现代化发展的能力方面,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等与汉族之间的差距也在显著拉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16 岁以上就业人口中,汉族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比例是7.00%,明显高于藏族的5.09%。这种现实差距也对藏区“9+3”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培育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的社会责任
2019年4月30日在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做好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强调要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而藏区“9+3”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受社会环境及新思想的影响,普遍存在具有专业技能而缺乏职业精神的问题。尤其是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以后,更需要大力培育“9+3”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这样的时代背景下“9+3”学生提升自我工匠精神既是时代责任,又是历史使命。
2.2 培育工匠精神是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9+3”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市场经济大环境对大学生提出的新挑战与严要求。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有效提升在民族地区就业竞争力、 争取更大生存与发展的空间,“9+3”学生除按照学校要求按部就班进行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外,在专业技能提升与理论基础夯实同时,需要实现自身学习多元化、自身素质全面化、自身业务熟练化,即达到工匠精神提升与知识技能夯实的双重目的,如此一来,“9+3”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必将实现最大化。
3 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设计
3.1 政府统筹助力,助推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环境的营造
强化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进程,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目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与协调功能,制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完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有效发挥市场在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培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企业在人才培养、吸收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将有效修订与完善法律法规作为主要途径,从国家制度与政策体系范畴夯实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基础。二是将加大拨款与财政扶持力度作为主要施力点,形成源头上保障资金投入、过程中优化财政支出、验收中权衡拨款效益的协调机制与监管体系,健全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的投入机制。三是将宣传方式与舆论力度作为主要驱动力。进一步提高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尤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信誉度,形成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夯实技能为尊、 以创新创造为责任的社会氛围与个人观念良性循环机制,以舆论工具为导向积极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人才。
3.2 校企合作施力,促进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平台的搭建
全面调动通信类高职院校培育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全面催发现代企业参与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动性,推动多元化与实效性强的培育主体与平台的构建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对通信类高职院校而言,全方位创建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形成全员培养机制、全力营造“9+3”学生工匠精神锻造环境,一是从党委层面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任务执行与行动方案上全面增强藏区“9+3”工匠精神培育进程的效果与步伐的纵深推进;二是从教研层面有效执行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办法,严格筛查教学、 科研层面具体操作与实际授课过程中疏忽与遗漏的问题与短板,健全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完善的融合体系。另一方面,对现代企业来讲,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规定与通信类高职院校形成育人机制、强化良性合作联动,有效展示现代企业在推进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程中的强大功能与作用,全面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成效工程建设,既符合长远目标规划,又利于现实短期效益实现。一是积极吸纳符合岗位需求的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在安排企业导师进行传帮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将企业的工匠文化通过技术要求、质量保障、品质传播等环节传输给藏区“9+3”学生,初步引导其建立工匠意识;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保障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在实训环境中能够安心夯实技能基础、 通过加大企业补贴力度等方式提高现代企业工匠精神传授对藏区“9+3”学生的吸引力,持续提高现代企业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强大向心力。
3.3 师生相长发力,推动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程的加速
在通信类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思政工作者及藏区“9+3”学生群体中普及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与支持办法促进这部分师生形成提升工匠精神的初步共识,其中在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环节有效激发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力达到最大化。在培育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一是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训操作与思政教育环节,更需要有效发挥出一个“师者”的“授人以渔”的引导作用,这就对教师群体夯实自身理论基础、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内化工匠精神提出了严格要求与纵深挑战。教师要以脚踏实地钻研教学、 精益求精创造知识的工匠精髓与品质影响与带动藏区“9+3”学生求知识、夯技能;二是教师要在引导藏区“9+3”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与有意识创造的基础上,在扎扎实实寻求自身工匠精神提升的前提下,积极在与藏区“9+3”学生共学习与钻研的过程中,有意识搜集大国工匠的优秀案例在恰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进行糅合与呈现,以拓宽眼界与开阔视野的方式、结合外向化的具象实例感染、教育藏区“9+3”学生实践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培育藏区“9+3”学生的工匠精神,学生是核心。一是作为需要培养与造就优秀品质、提升工匠精神的“9+3”学生群体,强化责任感与增强使命感至关重要。不断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与提高工匠精神是肩负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兴盛、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前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二是抓牢知识基础与奠定技能基础,即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是有力承担起国家、民族、社会与地区给予藏区“9+3”学生时代使命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根本保障和有效举措。呼唤工匠精神不仅是国家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共识。技能是工匠的立身之本。某方面技能是否突出是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工匠精神的标准之一。故通信类高职院校藏区“9+3”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技能培养是重中之重。学好专业知识,练好职业技能,拥有完备的工匠精神与工匠素养,以平静的心态与坚持不懈的态度矢志不渝锻造专业技艺与技能水平,推进藏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