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分析

2021-03-07潘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匠人技工工匠

潘洁

(西安铁道技师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当前,我国经济体系正处在转型的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应积极鼓励各个企业实施个性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弘扬工匠精神。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不仅需要以工匠精神作为支撑,还需要有创新精神的驱动。所以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重视两者的有效融合,这是新时期对技工教育的新要求。

1 技工教育的现状

技工教育属于一种活动,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技能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使人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开展教育之前,需要分析和考虑是否可以满足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借助有效的教育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我国技工教育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就业率也大大提升。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时候都将专业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的技术人才在参加工作之后,虽然技术方面没有问题,但缺少责任意识,难以保障产品质量。

2 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匠人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成为教育界特别整顿师教育的焦点,匠人精神是功能人才的品格要素之一,对中国匠人的内在品质、外部形象的改善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匠人精神在设计上追求独特的匠人精神,在品质上追求精致,在艺术上追求完美的精神,包括严格、毅力、踏实、集中、奉献、创新、努力等宝贵的素质,技术人员的磨炼、匠人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训育和培养。作为一个在技工教育扎根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2.1 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由于经济发展取决于信息和情报,工业优化和升级不能与高质量的一线技术人员分开。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应当加强创新驱动的战略的执行,促进群众创业精神和大规模创新,并进行不同寻常的创新思维。我们不仅必须了解市场的新需求,而且还必须本着工匠的精神寻找细节和质量。报告强调,可以开发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标准”。为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尖端制造业,就要培养千万级“匠人”,使整个社会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

2.2 “百年品牌”以工匠精神为支撑

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两三年,集团公司的寿命是8~10年,据资料统计,欧洲和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与日本企业的平均60年的寿命相距甚远[1]。该数据所说的“真实”是工匠精神,也就是面对“百年品牌”的工匠精神的支柱。相反,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就没有“百年不倒”的中国产业。

2.3 实现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方向,以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为目标,训练学生,谋生为艺之章,培养技能人员除了专业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多数企业都认为,职业素质的培养除了对员工所需要的职业技术外,还需重视的是职业素质。因此,技工院校应始终以匠人精神理念贯彻,加强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2.4 技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树人是技工院校运营的基础。目前,产业转移重点是培养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重点培养技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呼吁培养“一日技术”专业人才[2]。技工院校不仅要培养有道德、智慧和技术的人才,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专业精神的培养,将专业技术视为人才招聘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重视加强其专业业务素质水平,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性。培养具有职业态度和信仰的专业精神,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方向和行动表现,从而使学生的未来发展可以得到充分的加强。

2.5 有助于增深学生的自我认知

为了能够增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对于高技术人才培养技能型学生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就需要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崇高的职业信念来应对工作,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工匠精神教育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专业精英人才。技工院校通过进行工匠精神教育,使得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进入职场,把职业理念和工匠精神进行联系,确保可以打造更加精细的产品,能够获得职业满意度和良好的心理感受,给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目标。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对职业的坚守、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岗位的敬业和对事业的专注,这些职业精神和素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也正是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极少具备的价值和精神追求。

3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

3.1 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互为补充

在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时代,为了树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品牌形象,有必要提倡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为特征的工匠精神,同时要考虑到专业技术精神和创新精神。平衡和完美的创新精神需要得到专业技术精神的支持,而专业技术精神则是由创新精神推动的,只有专业技术者的精神才能超越创新和创业精神。

3.2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都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和创新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联系,正是促进创新和企业教育是技工院校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上所述,培养工匠的精神与技术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可以说是创新创业教育,“二人组”也是流行趋势和内在原因[3]。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建立了创新创业团队,建立了创新创业平台,大多数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创新思考、创新意识,强调创新技术的培养和培训,工业商业精神非常先进。因此,笔者认为,将教学手段、技术素养、知识、能量一起扎根,才能培养真正“万能型”的人才。

4 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路径

4.1 转变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

由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太大的重视,将学生作为技术容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会实用技术的“机器人”,体现了摆脱培养者根本目的的典型“技能指向”的功利主义哲学。在这个理念下,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具备匠人精神,还没有到生产高级产品的程度。“忍受寂寞,熬得住清闲,坚持艰苦”,“匠人精神,是自己的一生职业追求”,因此,在技工教育中,以专业特色和行业文化为背景,让学生们可以发挥浓厚的创新精神和匠人精神,这其中潜藏着教育的积极作用,凝聚着学生的创作过程的全部,而技工院校凝聚着精致的教育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其学生传达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4]。同时,技工院校还可以借助此次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为“主动型”积累和索取,由教师进行“引导型”教授,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塑造,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认同感,开发学生的独创意识,培育学生的匠人精神。

4.2 完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匠人精神不仅在世代之间,个体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传承和装载。我国初步建立的中、高等教育系统目前还亟待完备加强,技工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有待完善,教学内容也有重复、偏差等,而继承匠人精神的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建立了完备的技工教育体系。中国要尽快建立有秩序的技工教育体系,根据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等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实现职业精神系统训练和传承,从而构建更加有利的现代技工教育系统。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的手段整体上进行教育方案设计、 有效地完成线上与线下促进互补,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培养系统与整个教育课程相联系,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大力培养具有人才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4.3 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设备

在技工教育中,结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匠人精神,投入资金,校企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企业可以向学校投入资金,建立科技记录物等实践运营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运营。校企合作是传统学徒的训练和现代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各自在建立学校和企业方面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接受文化和创业方面的培训,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为了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影响,使理论与实践保持一致,并使知识、技术、质量和精神高度融合,精神素质也有所提高。在目前的线上教学基础上,技工院校可以和企业广泛开展线上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能让学生通过线上观摩和操作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4 包容失败、 荣誉颁给积极鼓励学生追求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包容失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技师教育需要具备这种能力。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营造敢为人、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创新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但从纠正失误和错误上总结后,可以进行创新[5]。因此在技工教育中,教师需要包容学生在实践中的失误,通过这些可以在磨炼学生的过程中,同时磨炼他们的工匠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其补偿给学生比物质作用更大的价值,其属于一种精神的认可。诸多优秀的技工人才都获得了荣誉称号,如李增红的“创新达人”称号、高凤林的“大国工匠”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获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是对其他技工人才的指引和鼓励。因此,技工院校可以联合企业一起对技术较强、富有创新性的学生颁发荣誉称号,这样可以鼓励和激励学生,同时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实践型人才。

4.5 注重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模范作用

基础理论教育的实施不仅是停留在课堂上,技工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的最大不同点在于除理论教学外更有大密度的实训练习。“在黑板上耕田”“在课本上开机器”,职业教育就会凌空蹈虚;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机床旁、蹲在车间里,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才能培养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教师作为技能带头人和技术的传授者,其模范作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匠精神的渗透和传递。因而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渗透的过程中,实训教师工匠精神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实训教育中,实训教师应秉承极致追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和工作目标,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指导的作用。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教师工匠精神的表现,学生工匠精神的追求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6 课堂渗透与专题活动相统一

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技工教学都是以书本课堂教学以及实训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同时结合思想教育对工匠精神进行渗透和研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触的实践机会,无法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甚至有可能有实际岗位的需求产生脱节。因此,技工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工匠精神专题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与实际岗位接触的机会,通过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触,学生对工作要求和工作岗位对工匠精神的需求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如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感受工匠精神,从而达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工匠精神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讲座,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开展邀请职业能手进校园等活动[6]。通过职业能手的讲解、示范和竞争,达到工匠精神渗透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技工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诸多学校还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另外,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也只是走形式,没有过于重视,不仅降低了技工教育目标,同时也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需要转变这一教育方式,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整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让学生们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可以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墨守成规,坚持创新,以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来进行的创新。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技工教育质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匠人技工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从技工到英雄
工匠神形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工匠赞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