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畴精神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推广策略探析
2021-03-07侯发阳
侯发阳
(文山州西畴县柏林乡中心学校,云南 西畴 663509)
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一个剪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西畴精神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内涵。西畴精神中那些锲而不舍、顽强拼搏、与困难抗争、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不论是在过去、现在或是未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在未来的西畴发展中,西畴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西畴开展西畴精神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树立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学习观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西畴精神进校园的必要性、西畴精神进校园的意义、以及西畴精神在小学阶段的推广等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1 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内涵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畴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勇于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魄力,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怨天尤人、不坐等受穷,前赴后继攻坚,一点一滴改变、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坚持不懈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和成功模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和成效凝聚民心、聚合民力,激发贫困地区各族群众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和创造精神,孕育形成了新时代“西畴精神”五个方面的内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 、迎难而上的进取意识、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担当作为的主人翁意识。
2 西畴精神在小学推广的意义
西畴精神进入校园,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主题活动探究实践的开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探索过程中,感受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健康向上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在积极的品格锻造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落实。
2.1 磨炼学生意志
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中国的脊梁,中国新时代的学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坚毅的品格,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勤学苦练的精神和懂得感恩、懂得理解、懂得回报他人的品质。这些都是西畴精神最基本的特质。西畴精神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磨炼意志、锻炼品格、塑造人格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未曾接触和体验过的领域中,或者是在最熟悉,但却从不去触碰的深度情感层面去感受、剖析、挖掘隐含在事物现象背后的精神内涵。学生的性格塑造、品德熏陶、意志磨炼等,都能够在西畴精神的驱动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起来。
2.2 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能力提升、情感陶冶、思想发展的过程。西畴精神进校园,让身为西畴人的学生在区域精神文化的带动下,由内而外迸射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地区发展的精神力量的驱动下,点燃起对学习、对责任、对担当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多了一重角色意识,他们在角色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自觉的换位思考,了解不同角色的人所处的环境,了解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积极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完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锤炼学生品德
西畴精神进校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内在道德品质的淬炼。通过将西畴精神与具体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活动体验中,真实地感受到各种精神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地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努力学习、奉献家乡、奉献祖国的精神,团结合作、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爱人精神等等,在积极的品德锤炼过程中,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3 新时代西畴精神在小学阶段的推广策略
3.1 开发校本课程,系统学习体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如知识性教育或者情感性、道德性教育等,解决学校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如缺乏情感教育、品行塑造等方面,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将富有西畴特色的西畴精神教育资源开发为校本课程,在科学计划、统筹实施、有条不紊的课程设置和布局下,实现西畴精神的有效渗透和发展。
3.1.1 深入浅出,游戏化课程设置
开发西畴精神进校园的校本课程设置,结合游戏化的课程设置理念,在充分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具童真童趣,但是,他们也聪敏好学、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西畴精神,化抽象为生动,让学生在身体力行的活动体验中,感受西畴精神的指导性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发地树立起用西畴精神引领学习行动的意识,在积极的思想价值观的引领中,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课程内容设置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开发、研制的各种适用于本校师生的校本游戏课程,将西畴精神融入到校本游戏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如“负重前行”,模拟“西畴人民用錾子一点一点凿,用大锤一锤一锤敲,用一双手一处一处刨”的西畴土地整治策略。在负重前行游戏中,通过模拟各种真实的、恶劣的生态环境中实施土地整治的策略,使学生感受在贫瘠的土地下,人民采取的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困难面前,大家没有一味地消极对待,而是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这就是西畴精神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在学生对西畴精神的体验和感受过程中,实现西畴精神在潜移默化的游戏活动中的积极转化和提升。“六子登科”程式模拟化电子体验游戏情境,体验石漠化治理的模式,感受西畴人民在巨大的困境面前,是如何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知识性和能动性,面对祖祖辈辈多少代人无能为力的情况,新时代的西畴人大力探索和寻找改变现状的实验,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西畴人终于找到了有效地克服困难的方法——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在游戏中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对西畴精神的探究和实践的勇气,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活动中,实现学生对学习对象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3.1.2 主题活动,体验式系统课程设置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在实践课程的体验活动中,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驱动下,促进学生在学习主题活动中,展开对西畴精神主题各项活动的探究和实践,在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中,实现学生对西畴精神体系的科学探究和实践。
在对西畴精神的本质探究活动中,通过假期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和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到家乡的各个角落,通过请教身边的人、查阅网络资料等方法来认识西畴的前世今生,在活动探究中,认识到西畴从一个贫困县,经历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今天的新面貌。西畴人民的不悲观、不埋怨、不畏缩、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是西畴旧貌换新颜的重要支撑力量。学生在西畴人民的科学探索和追求的精神驱动下,必然会激发起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精神,在积极的活动探究实践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拼搏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有效激发。
3.2 融合课程,社团活动显真章
西畴精神进校园活动,以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深入浅出的形式来开展西畴精神的感性体验。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利用西畴精神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利用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体验活动的开展等形象而生动的学习体验方式,在学科教学、课外实践等的科学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西畴精神的有效融合与转化。
不论是在语文、英语字词句段的学习,还是在数学、科学等解决常见现象和问题时,学生们都需要有坚强不屈、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才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优势地位。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在学科教学与生活化的课程活动体验中,引导学生们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各个学科中西畴精神的有效渗透和融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提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教育内容的渗透。因此,在学科融合活动中,教师通过积极的课程开发和融合,找到西畴精神与课程的连接点,在课程开发和探究活动中,实现西畴精神在小学阶段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和发展。
3.3 活动实践,求真务实凸本质
在西畴精神进校园的学习活动中,将西畴精神和学习活动科学地融合起来,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展开问题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不断地透过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在积极的学科融合活动中,实现新时代西畴精神的科学传承和弘扬。
在学校开展学生的西畴精神研究小组,学生通过自主的材料搜集和整理,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等活动,深入到一线农村,研究和分析西畴脱贫致富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在地域文化的积极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地域发展的艰难和不易。在学生们对西畴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化和吸收西畴精神,并主动地将西畴精神内化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去,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能够以西畴精神作支撑,在积极的方向引领和行动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通过将西畴精神作为校本课程或者与课程融合等方式,在以西畴精神为主题的活动探究实践、西畴精神与学科教学的科学融合等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西畴精神在实践探究、学科融合等过程中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等,在积极的学习体验中,实现学生能动性的充分激发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科学而有效地渗透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西畴精神也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满足和发展新时代人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让西畴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西畴精神驱动西畴人民,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西畴,让西畴精神成为支撑学生发展的强劲动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