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探析

2021-03-07刘艳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高校教师

刘艳芳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安徽阜阳236031)

1 “双师型”教师概述

1.1 “双师型”教师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概念,这主要是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而言的。由于我国高校内部聚集着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但是,在专业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些欠缺,对指导和辅导高校学生来说存在不足之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和教育界要求下,“双师型”教师的理念和概念开始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慢慢普及[1]。

1.2 “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

1.2.1 双证书论

双证书论就是高校教师有两个证书,这两个证书中,一个是教师资格证书,另一个是工程类、技术类的资格证书。同时,该高校教师还能在一线将相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认为该高校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1.2.2 双能力论

双能力论就是高校教师有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另一种能力是具备凭借自身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辅导高校学生开展相关的项目工作。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高校学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学科。

1.2.3 双融合论

双融合论就是高校教师不仅要拥有两个证书,还要拥有两种能力。这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对能力的考验。这主要是希望高校教师不仅能够在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补充,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科内容。

2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不严谨

由于“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很多高校对该工作本身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界定不严谨上。

一是只要是有两个证书的人就是“双师型”教师。当前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紧迫性,因此认为只要高校教师通过自己的能力考上一个新的资格证书就算是完成了该教师的队伍建设[2]。因此,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很多与该教学专业无关的证书,例如,二级心理咨询师证、营养师证书等等。而这些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实践活动都没有什么作用,是无益的。

二是只要高校教师能辅导学生学业工作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多的高校认为高校教师要想证明自己是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就专门对可能会参与考验的学生进行知识辅导。虽然,这确实是帮助了很多高校学生掌握了很多该专业的知识,但是,还是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是一种应试做法。而在辅导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显现出来,也没有提高。

2.2 “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和实践不对口

由于很多高校教师想尽快实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因此会选择一些不同于该教学专业的理论或者是实践。

一是“教师+技师职业资格”模式存在不对口问题。很多高校都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本职教学工作再加上一个职业资格,如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从而把这个模式就叫作“双师型”教师,但是这并没有给予教师本职工作带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的提升,这是两者不对口造成的。

二是本职专业与该行业发展动向存在不对口问题。虽然有一些高校教师认识到理论和实践应该与自己本职专业相关,但是由于缺少对该行业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很多的高校教师获得的行业发展动向,尤其是操作时间方面的内容处于落后状态中。

2.3 忽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

忽视专业实践经验是很多高校教师都存在的问题,为了获得第二个证书,都会选在自己擅长的考试,从而更加忽视实践。

一是高校教师将考取第二个证书当作是实践活动。高校的管理者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很多高校教师都在尝试获得第二个证书,从而更多的提升实践能力。但是这仍然是知识层面的考察,不能称之为实践活动。

二是试卷分数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界限。由于考试是获取另一个证书的方式,因此试卷分数就成了重要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很多高校教师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的试卷上,因此就不再关注自身的专业实践经验[3]。

2.4 对“双师型”教师经济素养要求过高

很多高校教师都认为凭借自身优秀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将其市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双师型”教师都具备经济素养。

一是错误增加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知识。很多社会和教育学界的人都认为高校教师是有能力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开设一家公司,管理很多的人员。从而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的相关知识,这对“双师型”教师的经济素养提出的要求过高了。

二是错误增加高校教师知识资本知识。正是在社会和教育学界对高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盼,很多人都认为知识会成为资本,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种想法确实是不对的,作为高校教师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济管理类的相关知识,这种要求是不现实的。

3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差异

造成界定不清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差异。

一是错误理解“双师型”教师就是有两个证书的教师。在上文中,很多的高校教师为了达到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就会错误理解“双师型”教师就是有两个证书的教师。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造成了高校教师在专业力量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方面没有获得提升。

二是错误理解“双师型”教师不单单教课就是具备实践能力。很多的高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在课下传授给学生其他的知识。而高校教师就是将课下传授的知识就当作是实践活动,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3.2 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辅导实践存在差异

造成理论和实践不对口的原因就是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一是高校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辅导。作为一名教师来说,传授学生知识是自己的职责,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也是这样的。但是,由于出现理论和实践不对口的问题,这主要是很多的高校教师认为帮助学生解决知识上的实际问题是一种实践活动,这就曲解了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高校教师掌握的现有实践能力不能深化学生现有知识。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运用自己现有的本职教学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互动,但是并没有做到深化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理解。

3.3 重视考试获取的“双证书”资格

很多高校教师为了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就努力考取与本职教学内容不一样的证书。但是,获得证书的方式并没有实践活动的参与,只是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获得的。

一是倾向于简单证书的考试。为了成为一名拥有两个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高校教师都会去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获得一些证书。而为了更快获得证书,很多的教师会选择一些考取比较容易的证书,如上文中提到的心理咨询师证书等。但这并没有改变教师的现状,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考试内容就是简单的知识考察。众所周知,通过证书获得是通过考试的,而考试的内容并不是考察高校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而是考察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能力[4]。

3.4 错误认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济获利相关

在追求市场效益的今天,都希望通过专业知识来获取更多的收益,而高校教师具备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认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实践获取利益是非常普遍的想法。

一是错误认为“双师型”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做好市场化运作。很多高校的教师需要做好的工作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好市场化运作。这主要是外界对高校教师的期许过高,尤其是希望带领更多的学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对没有专业经济知识背景的教师来说,与普通人无异。

二是错误认为“双师型”教师对经济知识和实践有更深的认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想当然认为了解很多的知识。尤其是对经济类的知识更是有充分了解,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就造成了对教师过高的经济素养期许。

4 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优化对策

4.1 加强高校领导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认识

要想加强高校领导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认识,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对“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还是高校教师都要对“双师型”教师的含义进行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培训的方式。其中,可以进行专题培训活动,也可以在每个学期末的教师培训中实施。

二是要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双师型”要求。除了需要对“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内容解读等环节进行培训之外,还需要高校领导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领会变动。这样就能减轻高校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会曲解“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含义[5]。

4.2 严格规定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要想严格规定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举办更多与实践性相关的活动。作为高校学生来说,应该多多开动自己的大脑,举办多种实践活动。同时,还有邀请更多的高校教师参与其中,这就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持。同时,高校领导应该将其作为评价“双师型”教师的一项内容。

二是有意识地让高校教师带领项目。作为高校领导来说,应该抓住更多机会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在项目中做得很好的高校教师,高校应该给予良好评价。

4.3 禁止“理论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试卷跨越

要想禁止“理论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试卷跨越,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的考察科目。为了减少专业理论知识的比重,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从高校层面重视实践活动。具体来说,高校要详细记录教师参与学生实践活动的次数,并对一些学生重要实践活动进行记录,这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二是降低试卷分数的权重比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不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而是要兼顾实践活动。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要降低分数比重,这样就能引导高校教师向活动实践转变。

4.4 强调高校教师掌握自身传授专业的行业动态

要想强调高校教师掌握自身传授专业的行业动态,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更多高校教师提供外出考察本指教学行业的机会。“双师型”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提升不仅体现在实践活动上,还要体现在本职教学领域的行业动向[6]。这样就能做到一名“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力提升,提升的最好方式就是让高校教师外出考察,开阔眼界。

二是提高对应用型论文的重视程度。论文虽然是通过文字和理论知识表述的文章形式,但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来获得详细和客观的数据。要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就需要督促更多的高校教师多多撰写应用型论文,这样就能促进高校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

5 结语

该文主要是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析,针对在高校中出现的问题,该文进行了梳理,并找到问题的原因。首先,加强高校领导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认识,要对“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知识要进行系统培训,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双师型”要求。其次,严格规定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举办更多与实践性相关的活动,有意识地让高校教师带领项目。再次,禁止“理论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试卷跨越,建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的考察科目,降低试卷分数的权重比重。最后,强调高校教师掌握自身传授专业的行业动态,为更多高校教师提供外出考察本指教学行业的机会,提高对应用型论文的重视程度。通过上述4个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高校在“双师型”教师的队伍水平。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高校教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