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1-03-07张英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思政语言

张英驰

(哈尔滨广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视听语言是指借助视觉媒体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例如,早期人类交流中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人类文明出现后的书面语言,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和舞蹈语言。听觉语言是指借助听觉媒介符号传递信息的语言。如人类早期交流的声音、口头语言、音乐艺术语言等。视听语言即通过视觉和听觉媒介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语言[1]。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在其电影理论著作《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从观众观看电影图像的感知体验入手,并从人体视觉感知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影胶片如何在二维平板布上表现深度感和运动感。他指出,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布上,它只存在于观众心中”。

在高校专业教学工作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和指导固然重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课的背景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各方面教育的合理实施和全面发展,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2]。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形象的展现,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往往更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文化积累,因此,其批判性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等都很热衷,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新的思想中,需要以坚定的人生理想信念为指导。因此,引导学生“扣上人生第一扣”已成为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视听语言是帮助学生了解影视文化,树立影视思维的第一站。教师要从“起点”出发,整合思想政治要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架起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的桥梁。

1 “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传播渠道也越来越迅速。通过实践训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实践训练,能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不喜欢理论课,导致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较低,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能够充分发挥教师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教学首要发挥好知识传递价值取向的“主渠道”作用,解决教育“首要问题”。在日常课堂教学上融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根据自身所授课程特点,定好教学目的并较好的使用教学方法,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做到将思想政治因素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3]。对于“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而言,根据它的课程本质,思政融入中心点建设要围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观这个思想进行融合。对此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扩展,从实践创作而言,关键点在于创作者的初衷,也就是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倾向,这就需要帮助创作者树立当下时代所倡导的正能量思想。从理论研究而言,重点在于需要明确人民群众需要怎样的创作者,也就是需要培养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总的来说,“视听语言”课程思想融入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并且能够增强学生个人审美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感知力[4]。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作为专业课教师可以从视听语言课程中挖掘致力于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元素,帮助学生端正创作目的,为学生指明创作方向。可以“以史为鉴”,从各个时期影视流派出发,根据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影视作品引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创作目的,加深理解责任感。比如,引导学生思考法国的“新浪潮”运动和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学派两者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都是电影人反抗文化压迫的艺术尝试,体现了抗日救国的使命感。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直觉”和“存在感”,从音像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其特性,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使学生了解先进人物,激发爱国情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外在影响到内化的过程,可以起到很好的智育和德育作用。

2 “视听语言”课程创新

“视听语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制作,借助计算机等软硬件设备,更好地理解镜头和编辑的概念。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准确地掌握镜头和编辑的概念。传统的视听语言课程主要指视听语言的制作、镜头和编辑。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如自媒体终端语言、网络语言等,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应以传统教学为辅,示范教学为主。在各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提供教学指导,制定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使学生认识到视听语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视听语言的兴趣。

首先,要有创新教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视听语言思维方式。摄像机位置和角度、场景、运动摄影、蒙太奇、视听关系和编辑是视听语言课程的一部分。图像、符号、声音等元素在时间轴上传递信息造就了视听语言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系统的教学策划,播放思想政治影视作品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可以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加深学习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镜头意识,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深化视听思维,带动学生的影视创作意识,最终创作出专业的影视作品[5]。

在视听语言教学中,学生要离开词语,用镜头来表达单词、句子和段落,即以视听语言思维方式处理信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短片剧本中的文字表达转换成屏幕截图和场景。这样,学生对视听语言思维就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再例如,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画出镜头并进行分析。以电影《建军大业》为例,片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景和动作模式,用不同的构图形式来表达具体的故事情境。在操作练习中,学生们以表格的形式拍照,复制影视段落的图片,用秒表计算每次拍摄的时间,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这一环节是学生运用视听语言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选择一部电影,鼓励学生向尽可能多的人询问有关这部电影的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观察和思考这些观点是如何随着观众的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而变化的。阅读一些经典的电影分析范例和一些知名电影的原创评论,并提倡写评论,锻炼学生了解视听语言的规律和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理论多于实践。在改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实践为基本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的适当时机插入理论讲解。比如,在讲解镜头的运动模式时,可以压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化为播放思政类影视作品,让学生在学习思政思想的同时以直观的形式体验镜头的运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应从模仿电影创作入手。比如,电影《开国大典》中的对白场景,要求学生掌握场景及其编排,了解导演意图和表达的意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拍摄,从而学会内外兼修的拍摄技巧。在拍摄原创作品之前,学生要做好剧本创作、屏幕分割、现场展位等工作,要精心策划,认真把关。学生们在编辑之前必须仔细考虑这些材料。通过镜头的丰富与删减的结合,学生在拍摄过程中既能获得丰富的视觉体验,又能通过镜头的删减获得快感。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时空处理不是随机的,而是要符合蒙太奇和视听语言艺术的心理基础,从而结合经验和想象,连接镜头语言的时空结构,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作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知识。

加强声画配合等实践训练。画面和声音的协调有助于渲染电影氛围,有助于讲述故事。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声画协调训练重视不够。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声电影片段,让学生配上音乐和音效,或提供音频,让学生能配上合适的图片或故事。学生交作业后,教师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画协调能力。在课堂任务驱动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同一内容的作业,在组内进行竞争。这种激励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

3 “视听语言”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专业课的学习与思政学习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依靠教师的催促,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对知识点的寻找会更加广泛,这有利于知识点的进一步丰富。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是听与看的结合,声音通过与图像的巧妙配合,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隐喻效果和象征意义。例如,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美军士兵轰炸越南村庄,用机关枪射击越南农民,听瓦格纳的音乐,这很讽刺。就像美国电影《邦尼与克莱德》中一样,每一个抢劫场景都伴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使抢劫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这其实是对美国现代社会灾难和社会舆论的批判和讽刺,利用图像和声音的不和谐来产生隐喻。在“视听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能打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战狼》《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可以增加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的爱国情怀和团队意识的理解。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看电影,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集体利益意识,使其自觉地融入班级工作中。同时,通过情节丰富、感染力强的影片,更容易让学生在观看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意识的人才。

在影视创作方法论部分,可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影视作品。首先,从“中国好故事”的理解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电影的兴衰,探索国际传播的核心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可以让学生赏析《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该片被称为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巅峰,反映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敌,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隐喻意义。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明确“要使中国影视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民族传统土壤”,而《卧虎藏龙》等优秀作品的艺术核心就是运用现代艺术手法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可以谈谈近年来外国影视的影响和中国动画电影回归传统文化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影视艺术的角度积极思考如何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学生认识“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在经典作品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每一个片段的内容都不是偶然的,但很多内容在第一次看电影或读故事时可能会被忽略。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看电影的同一部分,即所谓的拉膜,让学生列出每次观看时注意到的新事物和新元素,然后思考和体验导演在这种安排中的意图。如果电影是以小说或文学作品为题材,可以反复阅读同一片段的文学版,并尝试将文本与画面进行对比,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画面体验表达抽象词语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机会重建自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视听语言理论研究、经典案例分析和编辑操作,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知识,激发自己的创新与思政意识。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对电影创作进行模仿。比如,模仿影片《长征》中的对白场景,要求学生掌握场景及其编排,了解导演的意图和所表达的意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拍摄,从而学会内外兼修的拍摄技巧[6]。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自然和社会的现状,并将这部分观察点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社会的真善美。让学生在大方向的指导下,收集更多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搜集资料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他们能够更加以祖国为荣,更加理解肩上的重担。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意识,注重课程思政的开发和实施,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特点,制订出完善的教育计划,重点突出以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开展相关的教育引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协调发展,要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关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围绕知识、情感和行为目标,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职业道德。通过课程思政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视听语言课程的实用性,为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支持。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思维,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内容和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意识。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思政语言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语言是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