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江文化: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
2021-03-07瞿锦秀许琳梓
瞿锦秀 许琳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文化由此被正式“冠名”并定调。围绕习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本文试图去探索以下三个问题。首先,长江文化作为一种流域文化,确实存在且源远流长、形态丰富,该怎样界定她的内涵?其次,长江文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既能代表象征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还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长江文化如何体现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再次,长江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去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一、新时代长江文化意涵
(一)文献综述
以“长江文化”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至2021年8月),有1051条信息,相关研究性论文占比不到六成,总体数量不多。可查到的第一篇与长江文化相关的文章出自1957年《考古学报》,此后的30多年时间,相关研究仅20余篇,多为考古学角度,这一时期长江文化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仅仅是研究内容涉及长江文化的范畴。90年代初在梁白泉、张正明、贺云翱等学者的倡议和带动下,学界迎来了长江文化研究的高潮(1)贺云翱、刘德奉. 访谈: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重视文化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2016(05):7-15+191.。《东南文化》杂志开设了《长江文化》专栏,并组织了有关长江文化的专题学术会议,发表了一批有关长江文化的文章,长江文化得到了学理性的讨论。1995年8月在武汉召开的“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便是鲜明标志。此后长江文化相关研究的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
关于长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学界近30年一直有讨论和界说,也不断在完善和丰富。较早界定“长江文化”的,是前面提到的《长江文化》专栏,组织者从自然生态、栽培作物、民族源流、人物交通、文化传承、心理气质等各方面入手,把怒江、澜沧江、珠江、钱塘江、淮河流域大部包括东南沿海一带都认定为长江文化体系,而不是以长江流域作为文化空间界限(2)长江文化研究[J]. 东南文化,1991(05):30.。后来研究者对“长江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基本上有五种观点。一种界定是笼统的狭义说,即对“长江文化”持笼统的认可,具体研究只以巴蜀、荆楚、吴越三大文化版块为研究对象。如梁白泉在《研究长江文化的设想》一文中指出,“长江文化”有“大文化”“小文化”的概念区别,其内容以上游的滇文化和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为主(3)梁白泉. 研究长江文化的设想[J]. 东南文化,1991(06):1-6.。这种界定以早有共识的几种历史文化形态为基础,易操作且容易被接受,适合于长江文化的早期探讨。第二种界定是地域冠名说,即以地名论述长江流域各地文化,如“青藏文化”“两湖文化”“江浙文化”等,这种界定关照了长江文化的近现代性,但容易使人感到缺乏历史感和学理性,显得浅近而欠深刻(4)余育德. 长江文化及其基本层面的界定[J]. 长江论坛,1997(03):59-62.。第三种界定为复合多维说,既考虑到长江文化的时空范畴,又兼顾到长江文化的属性特征,如思华年认为长江文化作为流域文化,既具专门性与特指性,又有包容性与序列性,其时间范畴始于其流域历史文明形成之时,历经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和近代以来;其空间范畴则包括地理学上的整个长江流域乃至长江以南,并涉及长江文化所制导的南方文化系统(5)思华年. 试论长江文化及其研究[J]. 社会科学,1991(05):63-65.。徐吉军在此基础上对长江文化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长江文化是一种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具有认同性、归趋性的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的总和和集聚。他认为长江文化的空间范围不仅局限于地理空间上的长江流域,而是涵盖同属中国南方文化的体系的长江干流或支流流经区。他总结长江文化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6)徐吉军. 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J]. 浙江学刊,1994(06):102-108.这种界定说出了长江文化的特性,被后来大部分学者所认可和引用,但比较抽象。第四种界定在认同长江文化相对抽象的特性前提下,探讨长江文化所涵盖的文化具象。如徐吉军从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体育文化、教育文化、社群文化十二个方面概况了长江文化的内涵(7)徐吉军. 长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J]. 长江论坛,1996(03):60-63.,因涉及面比较广,长江文化的特点不明显。余育德提出,长江文化最扼要地可概括为:中华民族的南方流域文化;进一层则可概括为:沿长江从古至今开展的中国西南至东南的流域文化;再进一层还可概括为:以长江流域优美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道家为主,高度融合了儒、佛、法、墨等思想,连接藏、蜀、楚、吴四域文明,于今则牧、农、工、商和现代科技并茂的丰富多采的立体文化,可用“长、久、多、丰”四字概况长江文化的特点(8)余育德. 长江文化初探[J]. 长江论坛,1994(03):26-28.。这一解读相对明了,且点明了长江文化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发展性,但四字特点不足以说明长江文化的内核。刘玉堂指出长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他所认为的广义的长江文化综合了思华年和李吉军的观点,而对狭义的长江文化作了新的阐释,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狭义的长江文化即指“文化地理学或历史学意义上的长江流域文化。它远挑仙人洞文化、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西南、华南地区一些尚待确认定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蕴藉滇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容纳巫觋文化、傩文化、道教文化、南方佛教文化和江南士族文化:包孕近代湖湘文化、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及闽台文化;发展为现代革命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并由此提出“创新、进取和开放”为长江文化的特质。(9)刘玉堂. 长江文化及其研究概论[J]. 长江论坛,1996(04):60-63.在这一解读模式的引领下,后来的学者对长江文化的内涵阐释关注到其精神层面,也就是第五种界定。如有学者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水和谐、同舟奋进(10)黄强. 大江文化展神韵[J]. 学习月刊,2012(14):132-133.概括长江文化的内涵;也有学者把长江文化的流域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概括为重商重利的价值取向、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包容开放的心理性格、勇于开拓的个性特征等。(11)涂文学,王耀. 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基于长江文化带建设的考察[J].学习与实践,2018(06):125-132.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成果对长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丰富的探讨和研究。较为统一的观点可总结为:长江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广义上的长江文化不仅限于长江流域,而是相对于黄河文化的文化系统。由于研究者们学科背景、立场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从狭义角度对长江文化的理解还存在分歧,这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坏事。然而,当“长江文化”从学术界迁移到政治界,并上升到国家层面,则有必要对其有个统一的认识,以利于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
(二)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因此,狭义角度理解长江文化,可指空间范围上的长江经济带,即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地域的文化总和。总的来说,新时代长江文化可以这样界定:以我国长江经济带优美的自然山水、气候、生态为环境条件,基于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水平,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流域范围内从古至今形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总和,是人类在这片流域内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既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文化成果,又是中华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文化活动环境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子体与母体的有机统一。因此,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兼具时空性、流域性和地域性(12)姚伟钧.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70.的多维立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表述。
第一,从文化要素及相关性角度来看,长江文化的内在要素来自于四条“脉络”,分别是“历史”文脉、“山水”文脉、“区域”文脉和“人”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这“四脉”中的“历史”文脉、“山水”文脉与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相对应,而“区域”文脉和“人”文脉又与城乡发展相契合。因此,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区域文化和以“人”为实践主体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工商文化、科教文化、人居文化、技艺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构成了长江文化的内在要素。他们彼此有机统一,融合发展,在文化层面上整合构成长江文化。
第二,从文化活动的载体来看,长江文化的实践对象和文化载体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长江。说它具有特殊意义,一是说它的自然属性,它是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长河,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一种客观的自然环境和条件(13)张艳国. 简论长江航运文化[J]. 江西社会科学,2010(01):187-199.。二是说它的社会属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成长的文化摇篮,在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加持下,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三是说它的文化属性,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具有意识形态和国家价值的文化高度。因此,新时代长江文化必然包括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安全长江和幸福长江的所有特质。
第三,从文化实践主体角度看,长江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保护者、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特定的人,是从古至今在长江沿线为生存、生产、生活所奋斗的人。他们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类文化形式以及在创造这些文化形式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意志和人际关系等都属于长江文化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长江文化之所以是长江文化,是区别于黄河文化而言的,因此,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之下,这里强调的各类文化形式及附着于其中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内容都是指有别于黄河文化的突出的那部分。
第四,从文化成果角度看,长江文化的概念从属于文化、中华文化和流域文化等大概念,因此,它同以上所举若干大概念有着内在逻辑的密不可分的关联性。长江文化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在长江流域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形式,具有文化的共性;是一定的社会实践主体即长江人在适应、依靠、改造、保护、建设长江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新时代,其文化成果展示目标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绘就山水人城和谐新画卷”,即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区域文化和人文文化和谐相融。
二、弘扬长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板块”,长江文化在多样性的格局下有着高度统一的认同感,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感联结,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共饮长江水、由同一个“母亲”抚育长大的“长江之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文明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在日益复杂的“大舆论场”中长江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必须着力解决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守好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长江文化岗。
(一)长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直接表现,文化中蕴含、折射着价值观和价值内涵(14)欧阳军喜,崔春雪.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 山东社会科学,2013(03):11-15.。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次、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文化的精髓。长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能够在现实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培育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给予长江文化精神引领和价值取向的支撑,是长江文化核心理念在当代的集中体现,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1.长江文化彰显的精神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契合
历史上,屈原对楚国富裕强大的期盼和忠贞为国的气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长江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一百年来,长江流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年史在这里完成。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诸多重大历史节点,在这里永久标注。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最切实的追求。同时,长江文化所尊崇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最朴素的和谐思想。
2.长江文化展示的人文风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一致
长江经济带用占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承载了全国五分之二有余的人口,贡献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江流域山水相依相伴,古镇临水而居,“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显著的共性。也因为这天赐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长江沿线自由、包容的社会环境。这里依山傍水、亭台楼阁,文人墨客、仁人君子聚集、文风环绕;这里渔樵耕读、多元发展、平等相处,尊师重教、崇文重礼,商贾云集、重商重利,千工百技、百花争艳,信仰自由、宗教繁盛(15)秦尊文,贾海燕等.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这一幅幅山水人城和谐共融的图景依赖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一致。
3.长江文化蕴含的理念态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同频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典范,从屈原、岳飞、文天祥到抗日战争时期众多长江儿女留下的彪炳史册的事迹,无不证明了长江人民的爱国情怀。长江流域所表现出来的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食不厌精的饮食文化、百花争艳的曲艺文化、巧夺天工的水工文化和器物文化是长江人民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的体现。长江流域节庆习俗种类众多,在具体的节庆习俗中表现出的庆祝方式和特有的食俗文化都透露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些习俗久经沧桑却历久不变,既展示了长江人民的淳朴民风,也是长江人民诚信友善的集体良知。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同频。
(二)弘扬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6)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002).原文化部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长蔡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称为中国文化自信的来源(17)蔡武. 从三个方面理解把握文化自信[N]. 学习时报,2018-09-05(001).。而长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长江文化有助于这三种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1.长江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老子》《庄子》《三国志》《楚辞》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一部部著作典籍,从火药、造纸、活字印刷到《本草纲目》,从南戏、“二黄调”到越剧、黄梅戏,从黄庭坚、苏轼、顾恺之到扬州八怪,从凤阳花鼓到江南丝竹,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医、中国戏曲、中国书画、中国音乐……长江流淌记录着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精髓。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等,无不体现着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近代以来,长江率先吹响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号角,长江下游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18)习近平赞扬张謇: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EB/OL]. (2020-11-13)[2021-08-29].https://politics.gmw.cn/2020-11/13/content_34365272.htm.——张謇的实业救国,长江上游卢作孚挽救中国现代工业的大运输,长江人薪火相传,进行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救国图强实践。弘扬长江文化,就是要弘扬长江文化蕴含的“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就是要弘扬长江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弘扬长江文化蕴含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9)《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19(00):3-13.等。
2.长江文化蕴含的革命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酝酿开始,红色基因就深植并蔓延于长江流域。1921年,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浙江嘉兴诞生。武汉的“二七大罢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江西井冈山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八七会议”“遵义会议”,长江流域镌刻着这些丰功伟绩。红船精神、安源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红岩精神长流此地。八年抗战,长江子民成为解民族于倒悬的中流砥柱,以沉船为防线的海战,以长江水为通道的大转移,从长江下游的淞沪会战、江阴海战和南京保卫战到长江中游的武汉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再到长江上游的川军抗战,长江子民用铁血生命撑起了国家脊梁。弘扬长江文化就是要弘扬长江人民不畏列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抗争精神;弘扬长江文化就是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3.长江文化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迎来了发展新篇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彰显了一代代长江人的水利精神;干线航道年货运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黄金水道、发达的港口、横亘于长江的百余座大桥,化为长江之歌的响亮音符。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铸造起长江力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也是一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一条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更是一条沿海沿江沿边全国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还是一条文化繁荣的文明复兴带,不断创造让世界瞩目的奇迹。弘扬长江文化就是要弘扬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江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展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高超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当代中国[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13-16.
三、夯实价值认同之基,筑牢文化自信之墙
(一)挖掘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长江文化元素
一是系统发掘、保护优秀长江文化遗存。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沿线文化和文化遗产资源密集、质量上乘。秉承保护优先理念,摸清长江文化资源家底,发掘其中优秀的文化遗存,划定保护范围,对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展示不凡价值,彰显伟大历史。二是深入阐释、提炼优秀长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挖掘长江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梳理保护相关长江文化遗存,凝练其中蕴含的时代意义。深入挖掘和阐发长江文化中历史文化、山水文化蕴含的讲仁义、尚和合、刚柔并济的文化性格。深入挖掘和阐发长江文化中红色文化蕴含的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强盛,崇正义、求大同、英勇无畏的精神气度。深入挖掘和阐发长江文化中农耕文化、工商文化、科教文化、人居文化、技艺文化、饮食文化蕴含的重民本、守诚信、务实进取的理想情怀,使长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丰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优秀长江文化载体
一是树立长江先进典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长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先进典型”推荐和评选活动,推荐范围包括自古至今既与长江相关又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或事迹,每一个词选一个典型,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学习,同时推荐和评选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二是创新长江先进文化产品。围绕推荐和评选出来的长江先进典型,创新长江文化产品,打造长江先进文化精品“1+N”工程,借助一个典型衍生出N种优秀文化产品(如戏剧作品、电视剧作品、电影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或理论文章、广播剧或舞蹈、曲艺、杂技、主题公园等),讲好长江文化先进故事。三是创设长江先进文化氛围。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能静心情。人是环境的产物,利用好各类先进文化资源,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和社区为契机,坚持全面参与,以民生共享为纽带,传承、弘扬长江先进文化及其优秀成果,营造新时代正能量人文环境,让长江先进文化入脑入心入行。
(三)拓展含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长江文化的传播空间
一是注重国际传播。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技术革命带来生产发展,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构;民粹主义冲击欧美政治,全球化进程出现逆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江文化传播的场域应该在国内外共振。找到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江文化代表性符号,提炼“长江文化标识性概念”,从“轻传播”出发,注重关注度、彰显独特性、扩大接触面、铺陈情感律,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展示长江文化。二是注重线上传播。建好用好长江文化特色网站,打造长江先进文化融媒体传播品牌。注重长江文化自媒体传播“微平台”的建设,利用社交互动提升长江先进文化在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认知认同。建好用好官方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及时更新、推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江文化热点新闻、相关网站和知识链接等。三是注重虚拟载体建设。创建长江文化数字化体验馆、构建长江文化网上虚拟展览馆,开发新型融合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3D影像技术、VR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综合运用现代网络和声、光、电等方式,将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江文化形成视、听、触多维体验化展示,使长江文化在动态、活态传承中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
(四)落实弘扬优秀长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责任
一是政府层面的主导和引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方向性和主导性,在长江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中筑牢广大人民群众契合主流意识形态需求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规范。对于把长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得好的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给予鼓励和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领长江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二是社会层面的平台建设。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完善长江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布点长江文化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传播平台,优化长江文化公共消费场所的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长江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向社会招募长江文化志愿讲解员,科学解读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完善的长江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中形成相对统一的长江文化共识。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自我提升。长江文化是长江人民在岁月的励精图治中积淀形成的,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需要一个个“长江人”的身体力行。要凸显各行各业人民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价值准则、职业操守、政治立场等方面,加强信仰认同、职业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广大人民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