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初探
2021-03-07孙文娟
孙文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4)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的力度逐渐加深,并开始将其渗透进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但从目前来看,其在实际融入的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阻碍因素,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1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1.1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从资源论的角度着手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当前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红色文化是比较重要的资源,其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其本身所实施的目的在于一个集合体,并非是独立的目标要求,各种类型的角度以及标准最终组成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而其在地位上还涉及根本目的以及具体目的两部分内容的划分,其根本目的便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这便要求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将其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着较强的阶级性,需要在学科建设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本质内容和理论基础。上述内容务必要能够在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贯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切实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此以外,马克思主义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根本目的,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都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方法以及根本原则的高质量落实[1]。
从目前来看,若想真正实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原则以及根本方法的精准掌控,则务必要实现对于主旋律教育的重点突出,在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深化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通过主旋律教育的开展实现人们思想以及行动的统一和协调。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对于社会上各方面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实践当中去。对于红色文化来说,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科学内容,高校教师通过对于各种类型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能够提升其所开展主旋律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的内化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结构优化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高校教师可以立足于红色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于价值追求以及时代精神的传递,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来看,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目的性要求有着一致性,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实际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高效利用,以切实展现出其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
1.2 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从载体论的角度着手进行分析,红色文化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载体作用。从根本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以活动形式以及物质实体进行呈现,能够充分展现出社会发展以及阶级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及思想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还能够被高校教师应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其具体涉及4 种类型,分别为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以及管理载体。马克思认为,文化所形成的过程便是客体人化的过程,对于文化来说,其无论是在产生还是成熟过程中,都处在特殊的时空领域当中。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殊社会环境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产物,其出现与发展经历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沉淀了极为丰富以及深厚的意识形态内容。这种在特定时空领域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内部蕴含着极为优秀和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和内容在本质上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向学生传授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并促使其实现内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将红色文化中所提倡的各种思想品德行为外化,这不仅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高校教师充分运用文化载体真正在提升学生思想和行为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不断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以及传承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其中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感悟,进而将其践行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化提升。红色文化在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进行领悟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展现出其本身所具有的载体作用,同时还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对于意识形态内容的融入,使之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积极因素[2]。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其本身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以及思想观念在养成的过程中应当存在一定教育形式作为基础。受到红色文化本身内在特征以及外在表征的影响,其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可以为高校后续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阅读红色故事、参观本地红色遗址以及传唱红色歌曲等活动,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承载体,同时还是真正实现红色文化本身载体功能的重要依托。若想切实发挥出红色文化的载体功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切实保障红色文化精神与红色文化符号之间的统一性。唯有使得红色精神能够更加完整和全面地传承下来,才能够有效展现出红色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但若是红色文化符号本身呈现出庸俗化以及低俗化的特点,使其难以同红色精神相适应,便会产生红色文化过度现代化以及工具化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红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受到弱化和消解,进而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充分展现受到严重制约。以红色旅游为例,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根本目的便是将其作为传承载体实现红色文化精神的再现,但若是教育者本身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便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山水景色,而没有体现出红色旅游在对学生思想品德塑造方面的价值,导致其丧失了感染性、体验性以及形象性的教育意义,与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背离。
2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2.1 强化开展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2.1.1 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
我国地域辽阔,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如赣州、延安等。早在革命年代,我国主要是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所以在当时我国的绝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都会在相对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分布,而这些偏远地区在交通方面存在不畅通的问题,致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碍,所以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了诸多亟待进一步进行开发以及保护的红色资源。从本质上来看,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所展开的开发以及维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市场行为特点,与此同时,其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公益性,所以政府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出其主导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展对于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以便于为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3]。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着手。
一方面,应当扩大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由于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地处较为偏远的落后地区,所以其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呈现出被破坏或者是被限制的状态。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对于该部分地区的财政投入工作,从根本上缓解当地在交通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强化开展对于已经破坏的红色资源的修葺工作。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扩大其对于高校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方面的投入,积极鼓励高校深入挖掘各类红色资源中所包含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爱国主义事例,切实展现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实质性作用,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向学生传递那些投身祖国建设的责任感以及争取民族独立的使命感等。
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在政府的帮助下,强化开展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精神的挖掘工作,由于红色资源本身有着极为丰富的种类,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若想真正展现出其作用,便应当优化进行各类红色资源的整合,按照内涵、关联度、地区或者是年代实现对于各类红色资源的妥善整理。除此以外,在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红色文艺作品是较为重要的素材之一,所以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和开发红色文化作品。这样一来便能够通过文字描述以及影视屏幕等方式,将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苦难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并突出表现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和革命信念,切实体现出其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2 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转化
除了要加强开发以外,还应当注重对于红色文化的合理转化,对于中华精神来说,红色文化是较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它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我国发展已经达到了全新的层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当注重实现红色文化与当前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出社会发展主旋律对于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红色文化整体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应当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构建出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以便于促进红色教育的高质量开展[4]。
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发更多与当下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红色作品,红色作品主要指的是那些在革命精神、革命事迹以及英雄人物故事等素材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是较为重要的红色资源之一。在实际进行红色作品创作时,务必要尊重历史事实,充分弘扬主旋律,以免出现颠覆主流以及歪曲历史的现象。除此以外,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转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于大学生自身需求的重视,以保障所创造出来的红色作品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出其在精神引领方面的功能。结合当前红色作品的发展情况来看,市面上普遍存在着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由于过度追求娱乐化和收视率而产生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大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健全相应的权力监督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对抗战题材电视剧进行合理规范,高校在进行红色电视剧引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其中所存在的爱国情怀以及英雄气概。
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各类红色资源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从目前来看,学生对于各种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学生认识世界以及改变世界的方式得到了根本上的转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灵活应用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化资源中红色精神的传播,由于新媒体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率极高,所以有助于帮助学校构建起更加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监管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在部分媒体中不乏一些恶搞和丑化爱国人物的现象,这些负面因素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应当强化开展同政府之间的联合,大力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现有的传媒环境进行规范和约束,切实展现出其在舆论导向方面的实质性作用,积极弘扬爱国主义、宣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
2.2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形式
2.2.1 组织红色文化活动
为了能够切实展现出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作用,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则能够有效起到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问题,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的载体。高校应当在当前的校园文化中实现对于各种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的高效渗透,强化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切实展现出红色文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这对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性、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应当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合理应用,充分将活动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起更加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包括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比赛以及组织辩论赛等,让各种革命事件以及其中的精神能够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得到更为广阔的传播,最终达到教育和感染当代大学生的效果[5]。
除此以外,高校教师还应当能够充分立足于不同专业所具有的实际特点组织与之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当面对美术专业的学生的时候,便可以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或者是展览,而历史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针对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以及线管任务展开深层次的学术研究。而影视专业的学生便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小品或者是影视作品的制作,在其中创造性地演绎出革命与建设时期各位先辈烈士所拥有的自强不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此举能够在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促使其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产生更加深入的解读和认识。
2.2.2 搭建红色实践基地
除了要组织红色文化活动以外,高校还应当在校外搭建其相应的红色实践基地,这样一来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体验。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校内和校外的教育都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为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6]。所以,高校应当同当地红色资源单位之间展开深入合作,以保障其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实践体验和课堂讲授的有机融合,构建起良好的红色资源实践教育机制,有效调动起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为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高校以及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联系,切实展现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