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3-07马利英宋开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马利英,宋开功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坚持文化自信的主要源泉。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中坚作用,高校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思政品德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不断的点滴渗透,同样校园文化环境潜在的熏陶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该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有效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讨,助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高校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丰沃的土壤孕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思想、行为等的历史沉淀和人民群众劳动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丰厚的底蕴和深刻的哲理。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所展现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展现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坚强自信的精神面貌。三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四是天人合一、贵和持中的和合思想。“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1]。五是“以人(仁)为本”“仁者爱人”的人文情怀,仁爱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内容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包含中华民族日积月累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家园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蕴含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急需的资源,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2.1 扩充高校思政教育资源

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为重要资源充实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中,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通过传统文化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从而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传承借鉴传统文化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理念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极大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2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思政教育中充实传统文化的优秀德育资源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流传至今的历史古籍、文化典故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奋进的典型事例,有助于打破课堂沉闷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传统文化具有形象生动,渗透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主动受教,发现并积累正能量,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2.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已深深烙印在中华人民的心目中。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并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巩固高校德育的主导地位,促使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4 助推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掌舵人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其正确的三观以及自身强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明发展方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整合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素,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化吸收能力以及鉴赏识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修养,传承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高校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必要路径。在中华先进文化的指导下,高校要秉持古为今用和批判继承的原则,挖掘探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创新载体和路径等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活动中

高校开展专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置及融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课程。

3.1.1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时应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融合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崭新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中科学填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应用到校本教材建设中。同时,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等传统文化中爱国思想为重点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思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教育中,使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得到正确的引导。

3.1.2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开设工作

在高校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可有效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及创新创造意识塑造的实效性,在培养学生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的设置要充分结合学生兴趣,选取历史人物、文化风俗等进行专题介绍。高校可以借助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地域特色和丰富资源,从中提炼出能够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精华部分,融合成具有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外延扩充教育内容。

3.1.3 挖掘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高校需要系统挖掘梳理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和传统文化育人元素,架起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桥梁。比如,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将该学科发展历史,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的先进的、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与成绩等内容加入专业课教学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3.2 发挥实践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学中的课内外实践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不仅要融入理论教育,还要充分结合实践教育。

3.2.1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融入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形式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进行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并在调研后,及时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的书写及活动简报的编制等。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时,要思考如何融入体现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调研更加扎实有效,课堂理论知识也在实践调研中得到检验,进而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涵养。

3.2.2 学生社团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集结了大批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开展体现学生兴趣的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活动阵地。因此,高校要由具备专业背景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成立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文化类社团,并提供活动经费,鼓励他们经常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学习,交流研讨等丰富的社团活动,从而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

3.3 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网络思政教育渠道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他们是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使用群体之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的途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理念等方面都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3.3.1 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公开课的作用,网络公开课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广阔的覆盖面,组织学生学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网络公开课,走进和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直播功能,组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等在平台以直播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细致讲解,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在平台增设政策法规学习板块,在此板块中及时上传国家和各地政府在传统文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制度文件并做出专业的解读,培养学生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3.2 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思政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官网、微博、微信等网络体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由德才兼备,传统文化素养过关的教师团队把关,选取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格言警句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到网络平台中,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3.3.3 开展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线上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较为熟知的活动开展方式,具有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开展成本低、参与度高等优点。高校可以按照主题要求从传统文化中筛选合适的资源应用于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中,如对于中华传统节日的来源和意义的普及可以在传统文化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线上主题节日教育活动来深入学习。

3.4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4.1 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可以给人提供强大思想力量的丰富精神宝藏。高校通过经常举办经典名著诵读会等活动,鼓励学生阅读《论语》《大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从中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及价值观。

3.4.2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的融入

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建筑物、宣传栏、板报、墙壁、地面等媒介, 通过精心的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印刻在校园各个角落。比如,通过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励志名言、经典故事宣传报,历史文化名人雕像地矗立等多种方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3.4.3 在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方面的融入

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校园活动时,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他们置身活动中更加深刻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内涵,调动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资源,要深入其中挖掘开发可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高校思政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奋斗, 为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