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博白客家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浅探

2021-03-07汤超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博白客家人一带一路

汤超珍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1]。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40 多个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这一战略推动下,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得到了纵深推进。博白县作为玉林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和主通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成为我国客家地区文化旅游的新风向标,对传承客家文化有重要意义,对博白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博白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势在必行。

1 客家文化及博白客家文化精神内涵

1.1 客家及客家文化

“客家”,英文称“Hakka”,客家因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2]。根据史料记载,博白客家人主要是由闽西迁出,其中不少是从上杭迁出。

客家文化根源于河南洛阳,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广西的贺州、容县、博白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移民文化、中原文化和山地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3]。客家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并成为其共同的追求和目标。学者罗勇在《客家人文特质与客家精神述要》一文中,把客家精神归纳为:“崇先报本,爱国爱乡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精神;穷则思变,勇于革命精神”[4]。

1.2 博白客家文化精神内涵

博白县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和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曾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杂技之乡”“中国桂圆之乡”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凭借桂南采茶戏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5]。客家文化独特的魅力,镌刻进了每个博白客家人的心中,文化传承的力量也代代延续。客家精神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深深植根于客家饮食、 客家语言、客家建筑等文化之中。纵观各类研究,现试将客家精神的内涵总结如下。

1.2.1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博白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读书刻苦,博白县作为广西人口大县,亦是教育大县,辖区内学校林立,入学率高,升学质量好。博白县中学作为广西示范高中,编制的教材教参发行量较大,其办学地位和升学率在广西教育享有一定的声誉。客家人经常拿“人生在世,唯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来教育后人,并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在土地上劳作,客家人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决心十分强烈,政府层面“再穷不能穷教育” 的教育强县举措让许多博白有志青年走出了家乡,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服务于地方经济,营造了“读书为荣”良好氛围。

1.2.2 敬祖睦宗、爱国爱乡

客家祠堂,是当地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博白客家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俗话说,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祠堂。在客家乡村,博白大大小小的祠堂有上千座。博白客家风俗,多有做社的习惯。每到重大节假日,各乡村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祠堂活动,全村或全乡人欢聚一堂,叩拜祖先,寄托美好祝福,因此祠堂变成家族聚会议事、传承团结互助精神的重要场所,对祖先的祭拜,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深入血脉的信仰,成为客家人不灭的精神灵魂,固守的精神家园。据记载,在新中国经历的3年经济困难时期,广西华人纷纷采购物资帮助家乡的人民渡过难关,从东南亚侨批过来的猪肉和油就是最好的例证。时过境迁,如今的广西华人主动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加强东南亚和家乡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爱国爱家的不变情怀。

1.2.3 刻苦勤俭,开拓进取

博白客家人四海为家,敢闯敢拼,具有较强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合作不断加深,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基础,2017年《广西故事》栏目播出的《广西人下南洋》 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广西华人在东南亚打拼的情景,这种敢为人先,刻苦勤俭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博白客家人亦是遍布全国各地,以刻苦勤俭,开拓进取的精神谋生创业,他们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地谋求新的出路,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可谓人才辈出,这种刻苦勤俭、开拓进取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博白客家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博白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客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博白丰富的客家方言、客家饮食、客家工艺等大大提升了博白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典型的客家民居成了客家文化独特的风景线,如那林蔡氏民居、大平坡水楼、王力故居、卧龙岗陈氏围屋等传统客家建筑,博白名人堂主要有西晋美女绿珠、抗法援越民族英雄刘永福、太平天国堵王黄文金、广西革命先驱朱锡昂、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江南才子”朱光、杂文作家秦似等[7]。

2 博白客家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困难

由于博白县人口多 (截至2020年7月统计有200 多万),辖区面积广,“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博白客家群体中的不同乡镇,不同村落的习俗虽有共性但也有个性[8],因此合理整合资源并提炼特色是一项有难度的工程。博白客家联谊会于2011年10月成立,虽完成了较多重要任务,但时隔9年之久才召开换届大会,通过了《博白客家联谊会章程》,组织机构担负的使命过重,由于缺乏商业运作机构,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包装升级行动过慢,效果不明显。

2.2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博白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起步晚、规模小、对经济拉动的效应发挥不明显。实地调研发现,旅游景点附近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因素,景区对外交通不便,缺乏高档的民宿条件和服务意识,大大影响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更不利于景区效益最大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目前景区周边的交通便利了许多,但景区内的硬件设施、园林设计、功能分区等形象升级工作还有待加强。

2.3 特色文化旅游精品不多

客家文化旅游如火如荼,同质化竞争明显。就博白而言,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不多,知名度不高。虽然把绿珠大道便成了客家文化节的举办地,还设立了客家文化步行街,但是对于客家围屋、杂技艺术、客家饮食等特色资源缺乏整体开发和包装,客家文化特色不明显;另外,博白虽通过举办“客家文化节”等大型文化盛会来展示客家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博白客家文化节从2006年首届召开至今,只举办了四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导致博白客家文化在国内外的知晓度不够,品牌效应发挥不明显。

3 广西博白县客家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3.1 以融媒体为手段,加强客家文化宣传

在“互联网+”的时代,为了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如建立完善博白客家文化专题网站、客家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打造网上客家社区,提升“智慧景区”服务水平、完善引导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3.2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风生水起北部湾,“一带一路” 让博白这个客家县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博白,这座有着1 400 多年历史的客家魅力之城,更应抢抓机遇,向中国乃至世界推介自己。博白县政府更应积极作为,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城东、亚山、旺茂、英桥、博白龙潭五个产业园组成的“一区五园”工程走深走实,真正为广大企业服务。同时联合各社会团体,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做到办事公开透明、程序简化,吸引更多广大海内外客家人到博白投资兴业,推动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向博白汇集,确保人才和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通过经济发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3.3 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品牌意识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博白县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可通过创新发展论坛、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盛宴,整合民间文艺资源。在对外联谊活动方面,通过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客商一带一路经贸文化论坛等交流联谊活动,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深入发掘客家文化精髓,推动博白和各地文化经贸交流,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正在打造的博白客家文化博物馆,作为集中展示博白客家风情的4A 文化景区,场馆投资大、规格高、功能齐全,它不仅呈现客家围屋、客家婚庆文化、还提供养老服务、民宿住宿等。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场馆的作用,助推客家文化走出去,亦是打造精品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此外,从资料整理和实地探访中不难发现,“世界客家第一大县” 虽是博白客家文化的主打品牌,但应充分考虑如何做到“大而不同”。笔者认为,可从客家饮食文化、客家编织工艺文化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通过客家商品展销、媒体宣传、工艺传承等途径把博白客家文化进行展示,通过商业运作模式,进行专业包装及宣传,形成品牌效应,致力于打造文化精品。

3.4 加强客家文化研究,增强客家文化认同

客家文化的系统研究自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算起,已有80 余年[9]。2009年,房学嘉教授主编的《客家梅州》 是系统研究梅州客家文化,2012年,周建新教授领衔的“客家文化研究”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200 万字的研究成果对客家研究历史、海外客家、客家民俗、客家文化产业等内容进行论述。2017年12月,嘉应学院教授曾令存、邱国锋领衔主编的《客家文化概论》,使得客家文化研究更加系统化,但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客家学”的建构仍然在路上,推动客家文化向产业化发展任务艰巨。

在专门研究博白客家文化的书籍中,早期有彭会资、陈钊所著的《博白客家》(2006),罗雪松、徐一周、何忠隆所著的《博白客家歌谣集》(2011年),凌捷、王伟昭编著的《博白客家历史建筑》,博白客家联谊会原会长沈维洲主编的《博白客家人》(2018年),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力先生在法国巴黎撰写的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但是这本法文大作,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博白客家联谊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完成了博白客家一百多个姓的起源、分支、祠堂情况,名人堂等整理工作,出版了《博白客家人》《博白客家礼仪》 等书籍,这些对传承客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更好地发挥传承的力量,编撰并出版一套系统介绍客家文化的通识教材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这类通识教材持续进入博白的小学、中学课堂,推动客家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客家的后代了解客家文化、宣传客家文化、认同客家文化。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学术的引领作用,可策划举办民间文艺学术研讨会,出版客家文化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不断扩大博白客家文化在外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古汉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应不断挖掘其文化精髓,多管齐下,发挥相关部门的协同效应,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博白客家人一带一路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普速铁路玉林至博白段开行动车信号方案研究
无法割舍的博白味道
广西博白客家茶腔音乐的美学内涵分析
博白·客家·朱熹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