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现代中日女性婚姻观

2021-03-07匡仲衡方琳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婚姻观婚姻日本

匡仲衡,方琳琳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 310015)

1 近现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神岛二郎曾在《日本人的婚姻观》一书中把日本人的婚姻分为3 种形式: 政治婚姻、媒人婚姻和恋爱婚姻。至明治维新前,大家族中的女性其实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联姻工具,婚姻成为家族一种特殊的牟利手段,自然也无从谈起什么婚姻幸福[1]。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同时大兴教育,全力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在此社会影响之下,女性的传统婚姻观开始逐渐瓦解。众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开始提倡自由恋爱和婚姻,婚姻不再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2]。

20 世纪中期,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受到良好教育的大部分女性开始想要选择“三高”男性作为配偶,即“高阶层、高学历、高收入”,这种男性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

到了20 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走向崩溃,大批企业无法生存,出现大量裁员,日本经济进入了不安定时代。于是众多女性结婚对象的标准又由“三高”转变为“三低”,即“低风险、低姿态、低依存”。

进入到21 世纪以来,日本的婚姻数便进入了一个低谷,从2012年开始更是持续走低。逐渐完善的制度使得女性即使不依靠家庭也可以保障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女性放弃成为家庭主妇转而走向职场,结婚不再是唯一选择。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我国的人口动态》的统计,日本2016年的结婚数为62 万531 对,比2015年减少了1 万4 625对。2018年NHK 在对日本人婚姻观的调查中发现,觉得不一定要结婚的人数达到了70%,创下了历史新高[3]。结合之前的婚姻数据来看,在拥有了更多选择之下,女性对于配偶的选择更加谨慎。“对于和不合适的人结婚生活,宁可不结婚。”抱有这样想法的女性开始变多。

在知乎上,“南木香”的一篇名为“日本女人心有多狠? ”的帖子写道,日本的家庭主妇们虽有种种保护政策,但一旦离婚她们也并不可能分走一半共同财产。若是想要重出社会就业,又很难再寻找到收入不低并且相对稳定的工作。若是离了婚,便要面临贫穷问题,目前日本社会的贫穷主力军,则正是单亲妈妈们[4]。日本女性在就业方面不如中国女性,经济地位低则更依靠婚姻生存,结婚更像是找到了一个新的、较为稳定的职业。

2 新中国女性的婚姻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两个词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个是“门当户对”,而另一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国的传统婚姻观讲究门当户对,这也被定为男女婚配最基本的准则。“门当户对”提倡婚姻男女双方应当以各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为标准,以媒人为中介,双方父母代替子女达成婚约[5]。这种婚姻模式主要是依托于封建道德伦理和礼法,青年男女并没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男女双方在婚嫁前甚至见不到一面。但是,这种婚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阶层的巩固起到了作用[6]。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百废待兴,人们为温饱而奋斗。网易《六十五年国人婚恋观变迁史》提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人们择偶的关键因素是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是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和“英雄”;到了20 世纪60年代,贫下中农、几代红的出身成了一个颇有分量的条件,可靠的政治背景能获得安稳的生活[7]。20 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改善了生活水平,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女性对婚姻的期望升高,开始追求“两情相悦”。有知识、有思想的大学生、留学生成为首选。20 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期,金钱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上升至第一位,在择偶时通常会优先从职业、收入水平下手,这也使得“万元户”“金龟婿”们受到极大的青睐[8]。

21 世纪以来,择偶标准逐渐多元化,人们择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来看,中国的结婚人数从2016年的1 142.82万对一路跌至2020年的813.1 万对。2020年的结婚人数创下近年新低,不可否认,疫情的暴发给2020年我国结婚率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在前几年该项数据依然是呈阶梯状下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现代女性的婚姻观,笔者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此调查为期两天,以18 岁到28 岁的未婚女性为主要调研对象,共收回35 组有效回答。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在是否同意“门当户对”这一说法上,有30 人选择了“是”,说明即使到了今天,“门当户对” 仍然被认同,依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在“父母的意见是否影响自己对于结婚对象”这一项的选择上,有28 人选择了“仅作参考,自己拿主意”,占调查总数的80.00%,“完全听从父母意见”已经无人会选。在“结婚是否为必须”这一问题上,选择“否”的人数达到了29 人,超过了80.00%。对于什么会影响自己的结婚计划,仅有3 个人选择了“学业”,占据了总人数的8.57%,48.57%的人觉得自己的事业才是结婚道路上的最大问题。在“择偶时着重考虑什么方面”这一问题上,最被看重的是“人品”一项,选择高达94.29%。“能力”“性格”“相貌”紧随其后。从以上的结果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和思想上的不断进步,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依然存在,但又充分结合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即使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要考虑经济、职业等方面的条件。如今,夫妻能否真正白头偕老,除了取决于婚姻的爱情基础是否坚实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婚后生活。出身相近的人,受到的教育、身边的交际圈往往会有重合,这样的结合利于婚后两人磨合,使婚姻更稳定[9]。至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也成为现实,憧憬真爱、不将就的观念成为主流。

3 现代中日女性婚姻观的异同比较

3.1 相同点

第一,无论对于配偶有着怎样的要求,毫无疑问的是现代中日女性都可以以爱情为基础,以自愿为原则。目前,自主婚姻已经占绝大多数,包办婚姻基本绝迹。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投意合自然水到渠成,捆绑成不了夫妻。在婚恋上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是现代的中日女性所共同拥有的。第二,在拥有了更多自主的权力之后,女性在择偶上更加地谨慎,参考的方面也变得更多。对于配偶的各种要求可以明确提出。第三,在过去,女性有传宗接代的责任,未婚者、无后者会被冠上“异类”的帽子。现在由于教育的普及,过早结婚的人更加引人侧目。生育观念由过去的早生、多生逐渐变化,少生、不生开始成为很多中日女性的想法。

经济的独立是一切独立的基础。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报告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2010年的26.50%飞速提升到2019年的51.60%。201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已经增长至144.8 万人,占全部的50.60%。普通本专科及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51.70%和58.70%,比2010年提高了0.90%和5.60%。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关于令和2年年度学校基本调查的公布》的统计中,大学女生有119 万3 千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 万人,另外,占学生全体的女性比例为45.50%,创下历史最高。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日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升高,她们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学识、能力与才华,在经济上、生活上能够完全独立而摆脱依靠男性。

3.2 差异点

当然,中日女性的婚姻观也存在着差异[10]。首先,在经济方面对于配偶的要求上,中国女性更加注重“有车有房”,对于她们而言,拥有夫妻名下的共同财产是婚姻的一大保障。而据日本research 网站报道,当下的日本社会由于经济不景气,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日本人并不过分追求物质,一般来说,年轻人不会在车、房这方面向家里提出购买要求,三浦展《下流社会》里也提到,年收入300 万日元以下的日本男性无法结婚,目前这个数额已经提高到400 万日元。

其次,在政策上中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 周岁。日本方面,在2018年调整过法定结婚年龄后,将女性原本的法定年龄16 岁调整为与男性一致的18 岁,依然远低于中国。但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统计报告,从2014年起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4 岁,即将突破30 岁大关,到2018年仍未降低;中国妇联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 岁,男性比女性高2.3 岁,超过九成的女性在30 岁之前结婚。可见在结婚年龄上,中日女性也凸显出较大的差异。

4 现代中日女性婚姻观差异的原因分析

4.1 不同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3月成立,根据2019年10月的官网显示,全国妇联下设10 个中央机构及14 个直属单位。女性在新中国成立后地位不断上升,真正地开始站了起来。195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便提及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俗话,研究者耿化敏、张蕾蕾认为,该口号的含义经历了从单指和强调妇女的“劳动力” 角色到复合指代和强调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与男性平等地位的转变。但在日本,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在目前夫妻双方必须随一方姓的情况下,九成以上的日本已婚女性都随了夫姓[11]。即使是在职场中,女性技术工科研正式职员数量的状况仍旧不容乐观,总体上升的更多的是临时工兼职这一范畴。另外税制等政策也遏制了女性工作的意愿。如“配偶者控除”,指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收入高的一方可以申请“抚养”收入低的一方,通常为丈夫需要负担妻子的社保,以此获得一定的减税照顾。此政策通过限制妻子的收入,鼓励女性在家相夫教子。

4.2 社会观念的差异

日本是一个性观念相对开放的国家,从婚姻的形式来看也是如此。近年来,开放的社会,富足的经济条件和婚姻生活的冷淡,成了女性婚外情比例上升的理由。让人意外的是,在日本的社会舆论之中,同情、理解逐渐大过了谴责,甚至于对于婚外情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认同感[12]。渡边淳一在《男人这东西》第十二章中明确写道,对于日本人来说,如果妻子出轨,丈夫们一般不会悲叹不已或痛哭流涕。大多察觉到妻子出轨了的人表面上不得不继续装作坦然的样子,日本男人们被“男人不该在别人面前哀叹个人遭遇的社会观念”所束缚,此外他们也害怕妻子真的离家出走之后,自己的生活会变得一团糟。很难想象这样的情景出现在中国,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多少男人可以原谅自己老婆出轨? ”在这问题之下几个高赞回答都选择了最好不要,大多数中国男性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已经无关面子,是基于现实需要做出离婚的选择。

5 结语

毫无疑问,通过对中日两国女性婚姻观进行对比研究之后发现,中日女性婚姻观变迁轨迹极其相似,都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准地衡量。”但同样的正如前文所提,老龄化、少子化等在中国、日本都日益严重起来。据统计,在2020年日本新生儿仅有87 万2 683 人,在日本一亿总人口的背景下,如此数量已经十分严峻。从快易理财网的关于日本历年生育率统计图来看,日本人口生育率常年低于1.5,人口已呈负增长。我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 全国姓名报告》中提到,2020年出生并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 003.5 万,比2019年同比下滑了14.89%。目前中日两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例如,日本发放生育补助金、教育补助金,降低家庭税费负担等;中国也在研究实施开放三胎的政策,延长产假和婚假,鼓励生育。从央视调研的结果来看,影响我国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有:房价、教育成本、医疗、养老等。总的来说,当代中日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是从前无法比拟的。婚姻观念已由封建包办、政治联姻发展到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化婚姻观。今后女性的婚姻观念会随着政策调整、社会进步而有新的变化与发展。

猜你喜欢

婚姻观婚姻日本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黄金时代》日本版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