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2022-01-17孙宁
孙宁
(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大庆 163000)
1 研究背景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一种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具备有意组织、集体活动、亲身体验等特点[1]。当下受过高等教育、较前辈有更好经济基础的“80 后”“90 后”逐渐成为新一代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科学,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子女通过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理念也被更多家长接纳。2016年教育部等11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5月《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开始实施,标志着国内研学旅行开始规范有序发展。
不同于图书馆传统服务,研学旅行作为兼具“文”“旅”特点的新兴服务项目,其相关的理论思考和经验归纳还较为匮乏。截至2021年10月12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38 条结果,如果关键词增加 “十四五”,则检索结果只有一条。由此可见,国内关于“十四五” 时期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十四五”时期,作为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为何要发展研学旅行服务? 是否可以吸收借鉴国外图书馆的经验做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剖析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的现实基础上,整理汇总了部分国外图书馆发展研学服务的实践做法,为国内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提供路径参考。
2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的现实价值
2.1 依托馆藏资源,推动图书馆服务提档升级
2021年6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找准切入点,通过增加旅游宣传项目,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2],为公共图书馆在“十四五”时期开展研学服务提供了政策指引。公共图书馆发展研学服务可以使馆藏资源与学习课程高效融合,不但能充分释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遗产典藏、社会教育、情报传递等职能,而且可以助推公共图书馆向功能更丰富的城市综合体转变,实现依馆助学、依学兴馆。
2.2 搭建教育平台,凸显图书馆社会服务价值
传统上的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师、书本,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研学旅行具有体验性、教育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等众多优点。与课堂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深化了学生的体验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科学素养、培育道德品质等提供体验式环境,是研学旅行的最佳场所。学校、社会机构与学者、馆员、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游而不学,学而无游”,充分凸显公共图书馆的多元化价值。
2.3 延展产业链条,挖掘图书馆服务发展潜力
《2021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文化消费供需不平衡矛盾仍有待进一步破解[3]。“2020 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指出,文化消费实际水平约占潜在规模的三分之一[4]。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研学市场受到较大冲击。随着疫情形势逐渐趋稳,我国文旅市场也迎来“暖春”。《2021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指出:“2021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稳步回升,全国旅游市场迎来了疫情防控和全面复苏的战略转折点。文化消费景气较高,人们愿意为文化休闲支付更高消费[5]”。旅游景区、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等众多公共场馆瞄准研学市场,陆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与其他公共场馆相比,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良好,具备发展“图书馆+旅游”业态的基础条件,应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体系完善的研学课程,增加创新沉浸的研学项目,不断增强图书馆服务发展潜力。
3 发达国家图书馆研学服务经验
相较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仍处于摸索阶段[6],很多发达国家图书馆研学服务开展较早,效果较好,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经过调查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研学旅行中主要提供以下几类服务。
3.1 参观游览服务
国外很多图书馆都是城市地标性建筑,都极为注重馆内区域设计、实景展示、功能设置等方面的规划建设,场馆具有很强的辨识度[7]。并且很多国外图书馆本身就是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参观导览服务,符合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基本要求。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拥有百年历史,又被称为史蒂芬·A·施瓦茨曼大楼 (Stephen A.Schwarzman Building)。该馆为所有人提供导览服务,包括学生群体。馆内朔姆堡黑人文化研究中心的免费导览服务分为两种,一种为自助游,另一种为有导游带领的参观,需要提前30 天提交预约[8]。波士顿图书馆 (Boston Public Library) 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主要由志愿者介绍中央图书馆建筑和馆内的艺术珍品。该馆设有专人为学生到图书馆研学提供服务,但是需要提前3 周预约[9]。既是图书馆又是景点的芬兰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设有礼宾部负责参观接待工作,参观者可以选择芬兰语、瑞典语、英语或俄语导游。在开始服务前,可以向图书馆提交个性化要求[10]。
3.2 文献资源和其他资源服务
国外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大多在暑假期间举办,为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很多国外图书馆都针对学生群体推出了假期阅读推广活动,其中也包含了研学旅行服务。美国费城自由图书馆(Free Library of Philadelphia)开展“旅行珍宝”活动,馆员将选取馆内稀有图书部的一些稀有藏书,激发参与者对推荐图书的兴趣,以鼓励参与者参观馆内稀有图书部[11]。该馆还开展了“夏天的科学——来当工程师”主题研学活动,参与活动的每个家庭将收到一套图书馆发放的科学材料工具包[12]。日本国际儿童图书馆研学课程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课程开始前图书馆会与学校充分交换意见,确定研学内容。设计研学细节时图书馆会为教学预留空间。课程结束后有教学成果展示,也会有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回访,以更好地完善课程[1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of NSW)开展“创意写作冒险”研学活动,鼓励学生从图书馆馆藏、展览展品中挖掘要素、启发灵感,他们可以使用馆内电脑完成写作[14]。为帮助大学生群体开展科研学习,该馆免费为大学生群体提供馆藏的历史手稿、建筑规划、地图和艺术品等[15]。纽约公共图书馆为研学旅行提供旅行望远镜、机器人套件及相关馆藏书籍[16]。美国切斯泰地区板栗区公共图书馆(Chestatee Library)为户外研学活动提供户外野战包、帐篷等租借服务[17]。
3.3 馆外科普或市民探究类研学旅行
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国外图书馆开展的馆外科普、市民探究类活动深受欢迎。美国费城自由图书馆推出“体验通行证”活动,该活动允许图书馆持证人通过freelibrary.org 预订通行证,市民可以持通行证在特定日期和时间免费访问城市博物馆、科技中心、植物园、艺术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景点[18]。费城自由图书馆还为学校、社区组织的活动提供移动外展服务,如有需要可以预定图书馆自行车,它可以用来运送材料、图书等(如图1 所示)供户外研学活动使用[19]。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郊库亚霍加县很多家庭都缺乏绿地,几乎看不到新鲜农产品,库亚霍加县公共图书馆(CCPL)因地制宜与克利夫兰植物园(CBG)合作,在图书馆大楼北侧草丛开发了一个公园,公园内设有3 个儿童游乐设施和安全保障设备,鼓励家庭参与户外活动[20]。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受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启发推出了创意儿童礼盒服务。礼盒内包含书、水彩油蜡笔、油漆刷、针头、软木塞和磁铁(用于制作指南针)及其他创意配件和说明书,儿童在家就可以轻松完成创作。市民可以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网站上免费注册领取,礼盒将通过快递形式配送到市民手中[21]。
图1 美国费城自由图书馆提供的移动外展服务
从国外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发展现状来看,公共图书馆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是提高场馆知名度和提升流量的手段之一,是图书馆馆藏信息服务的创新方向,更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方式。
4 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广研学服务的做法建议
2021年9月6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印发《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 一2025年)》,在促进图书馆领域的文旅融合发展部分提出“鼓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行走阅读等活动,支持图书馆开展文创产品研发,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22]。”通过检索可以发现,部分国内图书馆已经开展了研学旅行服务实践。例如,国家图书馆与京麓书院联合举办“千年书院·文脉相传”研学活动;湖南省图书馆开展“读步课堂”红色研学活动;广州图书馆举办“书及远方”研学活动;深圳市图书馆与市科协等单位合作开展 “图书馆之城”少儿科普月活动;南京图书馆开展“书海拾‘遗’”非遗主题活动等,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国内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分阶段推广落实研学旅行服务。
4.1 做好顶层规划
一要规范认知。目前,学术界还未对研学旅行的准确定义达成共识,但最核心的统一认知是:教育意义是研学旅行的核心特质[23]。故此,图书馆在筹备研学旅行服务阶段,要充分把握研学旅行的核心要义,准确定位研学旅行方向;二要健全保障。公共图书馆要吃透相关政策精神,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的新要求、新方向,依据场馆现实情况、财政投入和自身特色,建立健全服务和运作模式,要重点关注场馆布局、组织配合、人员配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研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支持。
4.2 深化服务布局
一是打造服务空间。服务空间是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根基。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场馆规模和馆藏特质,科学打造兼具本地特点和服务亮点的研学旅行服务空间,以适应图书馆传统服务向新兴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二是拓宽服务范畴。图书馆可以与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其他文化场馆或旅游景区合作,共同开展研学旅行服务,以弥补图书馆研学服务的不足,拓展服务空间和覆盖范围;三是延伸服务时长。国外图书馆研学活动大多在暑假举办,国内图书馆可以参照其成功经验,在寒暑假开展研学旅行服务,并适当增加服务频次和时长;四是拓展服务对象。国内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对象多为学生群体,但国外却已经覆盖到更广泛的市民群体。公共图书馆应该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研学旅行服务,依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把握不同群体的研学需求,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五是完善研学产品。国外图书馆研学服务产品种类丰富,为研学者提供文献服务、创意礼包、工具租借服务等。国内公共图书馆想要实现研学旅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研学服务供给的质量,就需要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
4.3 加强社会化合作
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涉及教育、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不同主体协同合作是图书馆研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各行业主体应该打破行业壁垒,细化合作,以“融”的思想实现多赢的目标。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过程中要坚定创新合作的理念,与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加强合作,提升研学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加强业内合作。依托现有合作体系构建研学旅行服务同盟网络,联合研究研学内容,共同策划服务项目,实现共建共享;二是加强地区文化场馆合作。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文化场馆与图书馆在服务内容、对象等方面有很多的相同点,而不同文化场馆馆藏资源又存在异质性与互补性,这些成为区域内文化场馆协同合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可依托“图书馆+”模式协同区域内文化场馆,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路径;三是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在研学旅行服务开始前,图书馆应积极与学校对接,合作拟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释放教师在研学旅行服务过程中的角色优势,实现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正向作用。
4.4 拓展宣传渠道
研学旅行服务作为新兴事物,有待市民群众了解熟悉。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如下营销手段宣传研学旅行服务:一是加强线下宣传。在机场、高铁站、公交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区域设置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宣传板、广告牌,在学校、景区、文化场馆等热门研学旅行目的地投放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手册,提高靶向营销精准度;二是推进网络宣传。新媒体网络具有信息承载量大、运作简便、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媒介。公共图书馆要充分依托新媒体网络平台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匹配适合的研学旅行活动资讯,并适时调整优化,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
5 结语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方向,其中提到了“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积极响应社会对研学旅行服务的需求,依托馆藏资源禀赋,开展高质量的研学旅行服务。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抓好顶层规划、深化服务布局、加强社会化合作、拓展宣传渠道,另一方面要灵活捕捉市民群众对研学旅行服务的新要求,不断革新研学旅行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以更高品质的研学旅行服务助推公共图书馆在“十四五”时期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