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2021-03-07黄瑶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价值观院校政治

黄瑶瑶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与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当代中华儿女能否顺利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担当和使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经千百年来实践考验汇聚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强国的重要措施。

1 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为了解苏州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笔者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3 所高职院校发放“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为获取数据的真实性,该次调查采用随机匿名的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27 份,收回427 份,有效问卷421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文化自信程度较高,但也有39.00%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等关注不够,分辨能力较弱,对文化自信存在误区。从此次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信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85.02%的学生在回答“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时,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选择“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十分认同能够喜欢”,53.52%的学生对中国大部分传统节日均有了解。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他们尤其热衷以节日、舞蹈、影视等方式传播西方文化。31.50%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37.92%的学生喜欢外国节日。57.80%的学生喜欢西方音乐或舞蹈。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文化自信方面存在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问题。

1.2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国际信息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盛行,当前大学生业余时间热衷于网络短、平、快的“快餐式文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形态[2]。网络文化一方面使学生沉迷于各种碎片信息,无暇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中西方不良文化思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降低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国内教育应试化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涯有过传统文化熏陶但其所占比重、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校阶段是知识积累和思维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或者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是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因素。

最后,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等各层面的深刻变化,会使没有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时有抬头,容易被现实利益迷惑,缺乏辨别力。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化与文化的分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欠缺人文精神的培育,这种分裂的教育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缺失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首先,认知与行为不一致。大多数学生在认知上都能够清楚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5 000 多年来智慧的结晶,但在行为上,又不愿意深入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次,理智与情感不协调。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多元文化浪潮不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多元文化的背后是多元的价值观,它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文化选择上出现迷茫和困惑。理智上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但在情感上又通过影视、节日、音乐、舞蹈、小说等多种方式更密切的接触西方文化,而没有意识到在其背后的文化渗透、文化输出和文化扩张。更没有意识到隐藏在西方多元文化背后的西方价值观的渗透。

3 文化自信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3.1 从教育目标看,二者是一致的

文化自信教育,就是要大学生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和信心,提高他们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提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3]。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度取决于文化自信的高度。文化自信教育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4],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3.2 从教育内容看,二者是相通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本质上就涵盖了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等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被古人视为最高的人生境界。“内圣”是注重个人的修行,“外王”是以德治国,定国安邦。而为了“治国”必须“修身”。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通性。

3.3 从育人方式看,二者是互补的

文化自信教育是隐性的渗透方式,通过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继承创新,激发由内而外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隐性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是内源性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实践活动,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而实施对受教育者的灌输和教化,完成教育内容,使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显性的,目的明确式的教育,是外源性育人。文化自信侧重情感和意志,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知识和道理。二者从育人方式上具有互补性。

4 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育人路径探究

4.1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添加文化底色

调查问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一题中,有66.06%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二者融会贯通,使文化的隐性教育与思政的显性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从而提升育人功能的实效性。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中可以设置文化自信的专题,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剖析,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对当前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热点分析,了解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门课中着重讲解分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含义,内圣外王的本质,让学生真正体悟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中重点阐述革命精神,以及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历史担当。

4.2 开辟传统文化教育的分战场,助力思政教育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设相辅相成的文化选修课程。其目的是配合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的综合素质,贯彻“全人”教育和通才教育的思想[5],这些文化选修课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拓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生和教育教学的各时期特征,根据不同流程和时期,分步骤和阶段,将优秀传统文化有序纳入各教育环节。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知、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拓展校园文化资源,编制传统文化教材,开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的传统文化课程[6-7],例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勤政廉政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这既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江苏省巡抚衙门旧址,480 余年间共有215 位巡抚在此任职,以此为基石,深刻挖掘历史史料,汇编教材,开设文化选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其更深刻地领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价值观和精髓。

4.3 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开辟第二课堂

在该次问卷调查的题目“作为一名大学生,您认为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式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83.79%的学生选择校园文化资源,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文化资源给予了厚重的期望。校园文化资源就在学生身边,每日都可以看到、听到和感受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可以让文化自信教育结合校园文化资源。

首先,运用校园新媒体、校园广播站、校园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介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其次,结合学校实际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例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江苏省高校中的廉政教育基地。留存至今的御窑金砖、百年彩绘是实际存在的文物,215 位江苏巡抚家风家训、为民思想、家国情怀、廉洁品质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仅仅新生入学时的一次参观无法真正做到厚植文化自信。学校可立足传统文化基地,鼓励学生组建文化社团,开展演讲、朗诵、文化剧、设计人物LOGO 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真正让文化浸润人心。鼓励学生以传统文化基地为背景,创新思维,开发文创产品,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地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4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合力

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要想传递给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要清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研读传统文化经典,精炼整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8-10]。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新媒体,将传统文化的内核更加充分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熟练利用音频、视频、QQ、微信等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另外,注重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课堂授课的单一形式向授课、参观、实践结合的形式转变,在考核过程中增加实践考核环节的比重。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文化自信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将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添加文化底色;开辟传统文化教育的分战场,助力思政教育;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形成师生合力是实现育人新路径的有效探索。

猜你喜欢

价值观院校政治
我的价值观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