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2021-03-07吕甜甜
吕甜甜
(宿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1 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乡村的表现也转化为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因自然、传统等历史遗留原因,一直处于后发滞后阶段。不断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其与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在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的众多矛盾中,农民日益增长的乡风文明需求和乡风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对促进乡村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实践,笔者在江苏省宿迁市SZ 村、FS 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SD 村进行调研,以期为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2.1 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相结合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欠发达地区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笔者在宿迁市泗阳县SZ村调研过程中,对“请问您觉得经济发展快慢对村民文明素质有影响吗?”回答中,近90.00%问卷对象,选择“影响较大”。在主观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您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升还有什么宝贵建议?”答案的词云分析过程中,“经济”“富裕”“产业”成为分析的高频词。在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顽疾、禁锢和症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着实改变乡村经济发展落后面貌,通过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才能为乡村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根基,才能实现物质脱贫向文化脱贫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文化建设不仅有其发展的固有规律,而且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也会起到能动的促进作用。按照文化建设自有规律,需不断加强地方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力度,推动地方文化资源的赓续传承。同时,通过文化资源繁荣的产业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达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双赢发展[2]。
2.2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
费孝通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本土和外来的关系。一方面,本土性是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元素。地方本土文化资源因其根源于地方本土,与地方百姓联系更加紧密,更容易被地方百姓吸纳接受,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源于本土的先天优势。因此,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根源于地方优秀本土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式发展。另一方面,外来性是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乡风文明要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强本土性与外来性的双向互通。调研中,在问及“您出村的次数多吗?”时,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每天出村”选项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0.00%、33.33%、88.33%。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乡村与外部联系,构建外乡、外市、外省等不同于本土文化的外来谱系,不断充实丰富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地方本土文化资源,着力推进欠发达地区乡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促进法》第七条也指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乡村发展文化。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根与魂,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尤为如此[3]。欠发达地区虽然在经济发展等领域较发达地区具有后发性,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其宝贵资源和显著优势。以笔者调研的宿迁地区为例,泗州戏、柳琴戏、淮海戏、苏北大鼓、苏北琴书等传统戏剧文化扎根深厚,琼音隽美、戏韵悠长、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在地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在宣传文明乡风规范过程中,可以将本土文化资源通过曲艺文化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在传递文明乡风规范同时,保护传承地方优秀文化遗产。在宿迁市泗阳县,以本地淮海戏为媒介创作出的《盛世铸起民法典》《宪法你我同行》等法治文艺作品,通过普法大舞台、宪法宣传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演艺形式,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走深走心,实现了主体双向同频共振。
同时,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在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乡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着重要作用。在调研中,在问及“您在没事情的时候,会怎么打发时间?”时,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上网”选项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7.00%、50.00%、65.00%,网络空间的时代性表达是农民时代发展变化中的实践方式。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也要跟进新时代、新技术等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搭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平台,构建乡村文化融媒体建设体系,营造紧跟时代、风清气正、淳朴文明的乡风新风尚。
2.4 城市与乡村二元一体融合发展
“西方混杂型视野下的‘乡村性’觉醒只关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及其落后地区的‘发展援助’,并不追问不同地区乡村发展的自主价值及其现代性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趋势快速跟进,逐步呈现都市化发展风貌,而乡村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逐步形成二元发展格局,传统形成的二元格局,逐步将城乡“差异”演化为城乡“差距”。这种差距在城乡发展过程中极为突出,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文明推进视域,更为明显[4]。城市文明和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乡村存在明显差距。以笔者调研的宿迁市为例,宿迁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多年来稳居全省设区市第一方阵,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志性城市之一,《宿迁文明20 条》《宿迁文明20 条》2.0 版、《人情新风宿九条》等宣传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内化为市民耳濡目染的内在习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城乡联动互通,在文明乡风营造中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城乡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城乡发展逐步融合,城乡居民交往方式较传统村间、井边、地头有明显改变,广场舞、社区中心、会客中心等逐步成为新城带乡村实践交往的重要媒介和重要空间。因此,在欠发达地区乡村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交往方式的交融互通共进融合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2.5 模范引领与群众文化普及相结合
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关键领域”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进而向“绝大多数”人群和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关键少数”人群和“绝大多数”群体方面,要充分发挥道德声誉较高的党员、先锋模范、乡贤等“关键少数”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逐步向其他人群扩展。在“关键少数”领域和“绝大多数”领域建设方面,要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日常家庭生活空间入手,营造文明家风、淳朴民风,并进而向职业、公共领域扩展,逐步提升村民的道德涵养和文化素质。在调研中,在问及“‘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是乡风文文明建设中的一道风景,您觉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的成效如何?”的问题时,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好”“非常好”两选项占比和分别为55.55%、70.83%、98.34%;在问及“您的家庭有自己传承的家训吗?”3 个地区选择“有”选项占比分别为61.11%、58.33%、96.66%。由是观之,当下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家风建设是建构“绝大多数”领域文明新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少数”,对推进提升公共空间及个体文明涵养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5]。
2.6 彰显地方文明特色和底蕴气质
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必选题,精心设计自选,在普遍提升整体文明素质的基础上,彰显地方文明特色和底蕴气质。
2.6.1 做好做实乡村教育必选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在必选项目中要做到积极加强乡村教育事业,为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扎牢教育根基。
(1)实现乡村义务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在乡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中要配足配齐师资,为乡风文明建设筑牢根基。
(2)推进建立乡村职业教育体系。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因欠发达地区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因此,需要加强契合乡村发展特点的特定职业领域教育体系,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在特定职业领域定向发展奠定职业产业基础。
(3)试点乡村继续教育全龄探索。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各年龄阶段村民接受继续教育的矛盾仍较突出。要积极探索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模式,通过农家书屋、小镇书屋等形式来促进全乡阅读,倡导健康向上的阅读风尚,提升欠发达地区村民书香气质,增强文明涵养,提升乡村整体文化氛围。但在调研中,在问及“您的村庄有‘农家书屋’吗,您的家庭有借阅书籍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时,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选择“有,偶尔借,每月不足5 本”“没听说过” 两选项占比和分别为80.56%、88.33%、87.50%。因此,乡村书屋建设在具体规划实施利用过程中,如何提高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以增强乡村书香底蕴,推进书香乡村建设。
2.6.2 优选做强乡村文化“自选项”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以笔者所在的宿迁市为例,宿迁宿豫文明办结合下辖乡村众多的实际情况,提出“乡风文明20 条”,它共分移风易俗类:(1)相信科学不迷信;(2)邪教活动不参与;(3)闹喜办丧不低俗;(4)红白喜事不攀比。家庭美德类:(1)孝敬父母多陪伴;(2)妇幼老弱多关照;(3)言传身教多读书;(4)邻里和睦多帮衬。文明习惯类:(1)勤洗被褥勤洗澡;(2)出门衣着要整洁;(3)说话拉呱不带溜;(4)行车走路多礼让。诚信守法类:(1)勤劳致富不赌博;(2)借钱借物及时还;(3)种田不占沟渠路;(4)公共财物不损坏。环境保护类:(1)屋里屋外勤打扫;(2)垃圾分类不乱扔;(3)家禽家畜不散养;(4)打谷晒场不占道,五大类共20 条。宿豫“乡风文明20 条”紧密结合村民乡村生活,为营造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7 柔性德治与刚性法治相结合
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文化涵养培育,同时加强农民法治思维培养,做到德法并修、德润人心、法安天下。
2.7.1 充分发挥农村地区村民道德教化的传统优势,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村规民约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村规民约结合乡村地域实际情况,结合村民日常生活实际,用村民善于表达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在道德教化层面扮演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前文述及,在广西调研时,问到“您所在村庄,有自己的‘村规民约’吗?”“有,能说出来”占比28.33%,“有,知道一些”占比70.00%,二者累计比达到98.00%,可见大多数村民对村规民约具有较强的认可度。在问到“请问您所在村庄的‘村规民约’,有作用吗?”时,选择“有,影响很大”占比91.67%。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村民通过民主议事方式讨论出台,《村规民约》(如“践行文明新风‘宿9 条’,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结婚仪式简单大方,婚宴精简菜肴,不索要高额彩礼,不扩大人情网。”等),对违反本规定的村民,取消“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卫生户”等评选资格。大众村《村规民约》成功入选“江苏省优秀村规民约”,它汇集村民意愿,对村民有着积极示范约束作用。
2.7.2 知法守法崇法良好法治氛围也应重视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欠发达地区乡村,不知法律、无视法律、忽视法律的现象尤为突出,亟须培育村民法律认知,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权威。调研中,在问及“您所在村庄,村民间有纠纷都是如何解决的?”问题时,宿迁市沭阳县和泗阳县选择“诉诸法律”的人数比例仅分别为2.78%和8.33%。因此,欠发达地区乡村法律意识淡薄现状整体较为普遍,村民法律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首先,扩大法制宣传,增强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法律知晓度。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深处农村发展区域,长期信息资源闭塞,法律思想尤为缺乏,要推进法治思想进乡村,加强农民对于法律思想的认知[6]。其次,培育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思想在欠发达地区乡村的法律认可度。在相关事件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经典案件的示范讲解,增强农民对法律思想的认同。最后,树立法律权威,增强法治思想在欠发达地区乡村的法律崇尚性。欠发达地区法治思想薄弱,法治思想的权威性很难确立。要结合地方生活实践,养成村民遇事找法、尊法、崇法的习惯,树立法律信仰,增强法律权威,营造欠发达地区乡村尚法的良好风尚。以宿迁市泗阳县为例,在乡村公园景观布置中,通过艺术景观雕塑,将宪法“搬”进公园;在全县公、检、法、司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漫画民法典”以案释法栏目,获点击10 万余次;在全县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走进宪法馆,通过“法治+景观”“法治+文化”“法治+教育” 等形式取得较好的法制宣传实效。总而言之,道德与法律是乡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乡村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需不断协同加强推进。
2.8 知行统一与渐次推进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将乡风文明知识层面与践履层面、整体部署与循序推进相结合。一方面,强调知行统一。难事作于易,百事作于细。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或村委会要加强文明乡风规范的宣传引导,通过集中学习、分发宣传册,推送公众信息等方式,增强村民对文明乡风规范的认知度。同时,通过“文明乡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充分肯定乡风文明先进典型的文明实效,并通过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村镇、家庭及个人加入文明乡风践行风尚中来[7]。另一方面,强调统筹规划、渐次推进。
3 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协调充分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当下乡村发展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切入点。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制定整体推进规划图,按照由易至难、由点及面、由部分领域到整体推进的渐进路径,增强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进的科学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