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科技文献翻译策略

2021-03-07詹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长句译者译文

詹聪

(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1;2.中国地震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1;3.湖北省地震局,湖北武汉 43007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普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下,各行各业积极吸纳国外最新的科技成果。由于最新的科技成果多以英文科技文献的形式进行展示,因此阅读原版科技文献是了解科技成果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然而,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中国读者而言,阅读英文原版科技文献有困难,因此需要高质量的科技文献翻译。此外,相比于日常英语的翻译,科技文献的翻译难度更大。为保证科技文献的翻译质量,需要在翻译时更加严谨、专业地处理译文。因此,科技文献的翻译需要接受新生理论的指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以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翻译学[1]作为近年来学科交叉融合下产生的新领域,是连接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纽带,是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基础,提出的基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2],可以为科技翻译开阔视野、提供思路。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探讨科技文献翻译的策略。

1 科技文献翻译特点

翻译科技文献的初衷,是向读者介绍前沿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科研仪器、实验步骤和结果等。因此翻译时,译者首先应该关注翻译内容的准确性:概念准确、术语规范。倘若译者理解错了原文的意思,包括句意和其中重要的科技术语的词义,那么译文给读者传递的科技信息将大打折扣,甚至传递错误信息,失去了科技翻译的意义。其次译者应关注翻译内容的通顺性。为了把科学现象以及科学实验步骤、方法等内容描述清楚,科技文献中经常会使用长句。长句的句法结构、内部成分均比较复杂,英文长句的语言习惯与汉语差别较大,如果按照英文长句的语序不加修改地进行汉语翻译,将会造成汉语长句不连贯不通顺,严重影响可读性[3],这样翻译的内容将无法服务于读者。最后译者应关注翻译风格的正式性。由于科技文体与其他文学文体在语言选择上存在差异,科技文献中的语句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语言正式。翻译过程中,翻译风格也需忠实原文,做到严谨、朴实、客观[4]。

2 生态翻译学简述

生态翻译学即“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由翻译学与达尔文进化论相结合而来。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由语言、交际、文化和社会,以及作者、译者、 读者等共同构成的整体。对于一项翻译任务而言,如同一句英文名言所述:“No context, no text”。因此无论是总体的行文风格还是具体的文字内容,或多或少在不同形式(如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如密切或稍远)上都会与生态环境有所关联。这意味着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简单转化,还要考虑到人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例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创造性,面对不同的生态环境,不能机械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翻译,而要选择出最适合该生态环境的译文。

生态翻译学的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语言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和目的语中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转换。文化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含有的文化内涵,并在译文中用适合目的语文化的方式进行诠释。文化维的转换旨在避免出现在目的语的文化系统中,源语言所传达的意思被曲解的情形。交际维的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洞察原文的交际意图并在译文中进行传递,使得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得到清晰、明确的体现。为了获得一个适应生态环境的、有价值的、有效的翻译版本,译者需要从语言、文化和交际3 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

3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科技文献翻译策略

生态翻译学的方法与科技文献的翻译初衷相得益彰,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生态学视角下的科技文献翻译策略。

3.1 语言维

由于科技文献中的语句语言朴实、文体正式、句式较为单一、较少用修辞,因此科技文献翻译中,语言维的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英汉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和转化。

例1:Based on the neo-deterministic approach,an operational integrated procedure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allows for the definition of time dependent scenarios of ground shaking, through the routine updating of intermediate-term middle-range earthquake predictions, performed by means of the algorithms M8S and CN.

分析:科技文献的部分英文语句句式、结构较为复杂,语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甚至相反。语序差异多由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导致,英语习惯将重要信息放在句首,次要内容后置,汉语则反之。具体说来: 汉语习惯按照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先说先发生的事,后说后发生的事;汉语习惯先说原因或者条件,后说结果; 汉语习惯先说总体环境,再说具体细节[5]。为达到语言维的生态适应效果,上述情形需进行语序调整。

在介绍一项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效时,英文中的语序将达到的目的、效果放在句首,将进行科研的方式以及采取的科研方法置后。而汉语的语序则恰好相反,因此按照汉语语言习惯,将语序调整为利用某种科研方法,通过某种方式的研究,达到某种目的、效果。

译文:基于新的确定性方法,集成了一个可操作的地震危险性评估程序,这个程序通过M8S 和CN算法来更新中期、中等距离的地震预测,从而定义与时间有关的会引起地面震动的地震。

例2:No sooner does the splitting rock plate break,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xial pressure and the volume-expanding force of rock fragments in the notch of the potential rock burst,than the broken rock plate and the fragments are rapidly ejected,providing there is enough residual energy in rock specimens.

分析:由于英文长句按照语义逻辑组织句子,重有形的逻辑连接,由“no sooner …than…”组织起句子的主要内容,并用“under…”“providing…”衔接条件句。然而汉语多由动作发生的时间次序排列长句,如果按照英文原句的语序进行汉译,必然逻辑不清,层次不明。因此,汉语按照句中的时间顺序[6],“在……的作用之下”“一旦……屈曲折断”“快速弹射出去”进行短句重新排序。

译文: 在轴向压力与潜在岩爆坑内的岩石碎块体积膨胀力的联合作用之下,一旦劈裂的岩板被屈曲折断,此时若岩样还剩有足够的能量,折断的岩板以及潜在岩爆坑内的碎块就会快速弹射出去。

3.2 文化维

不同语言中部分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在科技文献翻译中,文化维的策略体现在译者要理解英文原文中所表达的原文内涵,并考虑如何在汉语译文中体现这一内涵,避免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翻译了文化内涵的现象。

例3:By the late 1960s, sei whales had followed their larger relatives into commercial extinction, and the whaling effort shifted to the even minke whales.

分析:句中的“follow”在汉语中有“跟随”“仿效”“沿袭”“继承”之意,此处的意思是大须鲸在蓝鲸和长须鲸(根据原文上下文,该句中的their larger relatives 译为蓝鲸和长须鲸)灭绝之后,和它们一样同样灭绝了。将“follow”译为“步了……的后尘”,既形象简洁地表现出大须鲸与蓝鲸和长须鲸的结局一样,又符合中国文化与中国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句中的“effort”在汉语中一般翻译成“努力”“成就”“工作”等,均带有褒义色彩,而原文试图表达的是,大须鲸灭绝后,捕猎者连小须鲸也不放过,突出的是捕猎者的贪婪和残忍,也与“shift to”的意思“又一次”相呼应。因此,此处将“effort”译为“魔爪”,在中国文化中能够生动形象地传递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译文:到20 世纪60年代末,大须鲸步了蓝鲸和长须鲸的后尘,也成了商业上绝种的物种,此时捕鲸业的魔爪又伸向了小须鲸。

3.3 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化要求译者理解原文的交际性意图[7],有效传递出英文原文试图表达的信息,对于科技文献而言,交际维的翻译策略体现在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地传递出原文试图表达的、也易于汉语读者接受的信息,从而达到保持原文和译文的交际生态的效果。

例4:The mercury expands as it gets hotter and contracts as it cools so that the length of the mercury column gives a measur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ody with which it is contact.

分析:如果按照英文原文进行直译,则可以翻译为“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收缩”,这种翻译方式虽然没有错误,但冗长拖沓。在汉语中,仅用4 个字“热胀冷缩”就可以清楚地描述这一现象,如此翻译既清晰准确又简短精练,保持了译文的交际生态,能够使读者一目了然。

译文:水银会热胀冷缩,因此,根据温度计水银柱的高度可以测出与温度计相接触的物体的温度。

例5:By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inversions,aftershock sequence and tectonic feature of the regional faults, we proposed that a blind branch fault splaying from the Weixi-Qiaohou- Weishan fault at depth or a new unknown blind faul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earthquake.

分析:英文原句中的“be responsible for”一般译为“对……负责”。此处作者利用这一固定搭配,形象地表达了“……地方发生了地震”。如果按照通常的英译结果,翻译成“……分支断层或……主断层将对此次地震负责”,则不符合逻辑且语言不通。此外由于科技文献中为了强调客观事物以及作者的客观态度,多使用被动语态及被动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此处需要将被动句转化为主动句,结合相关学科的专业背景知识进一步进行说明,译为“地震可能破裂在……分支断层或……主断层上”。这样翻译既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又结合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将此科学现象向汉语读者进行清晰的诠释。达到了生态翻译学中要求的良好的交际效果。

译文:通过对反演结果、余震序列和局部断层构造特性的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可能破裂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隐伏分支断层或一个独立的未知的隐伏主断层上。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日益重视,对科技文献翻译的需求量也日益提高。生态翻译学为科技文献翻译开拓了思路,为了给出高质量的科技文献译文,译者需要有一定的科技文献专业背景知识,同时结合英语、汉语不同的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及作者的表达意图,进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使得最终译文符合科技文献这一生态环境,让高质量的科技文献译文为读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猜你喜欢

长句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语语言特点视角下英语长句翻译的解读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