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研究

2021-03-07伍家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众价值观核心

伍家岐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 620010)

1 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机遇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手机终端APP 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成为信息传播主流渠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1]新媒体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渠道、新环境日益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的思想宣传阵地。马尔库塞说到“技术本身带有的意识形态属性,技术的创新发展日益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2]一种意识观念要被民众所认可,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具备的科学性与优越性,更与其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时局下,必须利用好新媒体这个主流传播渠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

1.1 新媒体的交互性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通过应用切实可行的宣教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进行系统分析讲解,使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由难解到易懂、由一部分人理解到广大群众认同接受的过程。大众化意味着要育化广大人民群众,育化的形式与方法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被民众所接受、喜爱,这样才能达到显著的效果。“金字塔”式的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的主要特征,自上往下的单向灌输使大众只能机械化、被动式的接受,不利于深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而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一方面,新媒体的交互性使大众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由原来的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取,提高了民众接收信息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提供了主观条件。另一方面,宣传部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直接与大众交流,把握大众真实想法,收集相关建议,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

1.2 新媒体的超时空性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捷传播

传播速度与范围是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弊端,而新媒体所具有的超时空性可以使大众再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了解信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爆炸式的发展。新媒体在获取、传播、反馈信息等方面具有高灵敏、高速度、即时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吸引普通大众的关注。基于此,运用新媒体及时将最新发生的正能量案例、国家最新政策解读等信息快速传送到用户的智能手机终端,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即时性。当下,信息的传播方式正在从以往的直线性传播转变为发散性传播,传播速度成倍增长,国家颁布的最新政策、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大众几乎在同一时段就能获取。新媒体的超时空性极大地提高与拓展了大众接收信息的速度与范围,使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度、 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再通过对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与科学性,从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在内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新媒体的超时空性还可以及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全球范围内推广,让更多国家与地区的大众了解中国制度,从整体上系统的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与优越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构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1.3 新媒体的超媒体性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

信息化时代,大众习惯沉浸在信息技术带来的迅捷与快感之中,假若依然全盘采用单一的、枯燥的说教、言传和灌输等传统宣传方式,非但大众不愿意接受这种与时代脱节的宣传路径,还可能引起大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和厌倦,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3]新媒体信息往往是双向或多向传输,其互动性强,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受众角色。公众在接受、发送、制作、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评论、补充和互动,真正实现了交流上的双向互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也使得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与受众就某种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在互动中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新媒体超媒体性是指采用网状非线性结构对文本、图像、视频等块状多媒体信息进行高效的组织与管理的一种技术,是新媒体的主要特性之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对于信息的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和生动,如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既能够让民众直观地感受到所要传达的信息,还带来了一种新鲜感,发挥了大众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愿意主动接收并了解相关信息。新媒体超媒体性更加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趣味,我们应该分析概括新旧媒体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到契合点,取长补短,进行创新融合,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驱动力和感染力。

2 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凭借交互性、 超时空性、 超媒体性等特点,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当下,新媒体中充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复杂,主流意识缺乏、多元价值观碰撞频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2.1 新媒体“低门槛”特征造成传播主体随意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传播设备和生活水平的影响,信息传播主体主要由官方媒体担任,经过严格的把关与筛选,信息的质量和内容都能得到保障。但是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这种传播机制,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媒体中作为传播主体畅所欲言,且信息发布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把关与筛选,这极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这种“低门槛”使传播主体不再受年龄、职业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传播主体呈现随意化倾向,导致信息内容良莠不齐。部分新媒体用户为博人眼球、吸取流量,传播低俗、恶劣、煽动性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背道而驰,跨越道德底线,对社会舆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媒体“低门槛”特征使信息传播更为直接和复杂,传播主体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干扰。

2.2 新媒体“隐蔽性”特征导致传播主体责任缺失

在现实生活中,囿于地理环境束缚,大众对事物的亲身感知和经历十分有限,因此,使得新媒体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但新媒体中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 却有待商榷。李普曼最早提出了“拟态环境” 的概念,“是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以现实环境为模板,借助媒介并运用符号系统反映出现实环境的信息,从而构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4]。新媒体营造的信息环境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拟态环境,因为拟态环境是基于传播主体对现实环境以信息的方式为大众呈现的一种虚拟手段,所以可能存在传播主体对信息主观判断缺失或失真臆造的可能。而新媒体具有的隐蔽性特征又为传播主体的失真臆造提供了掩盖,这种特征使传播主体披上了一层“外衣”,隐藏了传播主体的真实身份,使其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削弱了责任意识,只凭自我臆想,不负责任的随意传播虚假信息,由此,容易对公共舆情造成误导,甚至引发道德失衡,干扰社会正常秩序。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此特点隐藏身份发表带有偏见的极端言论,损害党和国家威严、玷污党和国家形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2.3 新媒体“去中心化”特征致使信息内容价值多元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去中心化” 的特征。新媒体信息传播体量庞大,信息内容纷繁复杂,当各种价值观念、思想发生激烈碰撞时,就会形成一个价值多元的信息环境。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认为“去中心化”的解释侧重在传播信息时“第三阶段,即电子传播阶段,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5]。因此,在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征的不断冲击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被淹没在各种价值体系之中,间接弱化了其传播效果。而个别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征,通过信息大量输送隐含西方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英国学者查德威克提及新媒体时说道:“它已经成为西方价值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6]。个别政治立场不坚定,方向不明确的人,在价值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很容易被经过西方国家精美包装后的柔性话语“洗脑”,产生负面思想,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难度。

3 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作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媒体传播价值取向含糊不清的话语,柔性批判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意图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化”“同化”。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引导,把握思潮“风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有力保障。

3.1 净化传播主体,提升媒介素养

新媒体用户作为传播主体,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应该理性看待信息内容,并有意识的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是“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7],具体来讲,就是人们接触到各种媒体传播的各类信息时对信息内容的筛选、思考、判断、评价、改造、传播以及辨析的思维能力。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讲,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也不可能被杜绝,因此从主观上,就必须提升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的引导教育应该全方位的融入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之中,通过融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培养新媒体用户形成求真、求实原则,增强对新媒体中失实、恶俗、反动等信息的防范意识,提高自身思想“免疫力”,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提高把关能力,建立责任机制

美国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人理论”,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与信息把关标准的信息才能在传播渠道进行流通。在传统媒体时代,官方媒介作为信息内容的把关人,对信息内容的判断准确度高,使信息质量能够得到保障。而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把关人由官方媒介转变为了新媒体公司,而不同的新媒体公司对信息的筛选标准存在差异,由此造成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治理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依法治网。一方面,社会监管部门和新媒体公司应该合作探索建立信息传播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内容,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强化信息源头治理。另一方面,新媒体公司内部应该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强化问题导向,培养信息把关人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把关的重要性、严肃性以及责任缺失的严重性。新媒体不是“真空地带”,更不是法外之地。应以社会监管部门为主导,构建新媒体自我监督的保障机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扫除一切障碍。

3.3 丰富传播方式,提升传播质量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显著区别在于技术的聚合性。新媒体可以融合多项技术,如语音、视频、直播等,使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还有身临其境的话语和活灵活现的画面等,让信息的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使内容更具感染力,达到立体化传播效果。大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一般都倾向于追求视觉、听觉融为一体的快感[8]。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激发大众对传播内容的兴趣,提高传播效果。一是从传播内容上进行调整,使其通俗化,去其“高大上”“深精难”的特点,使受众感到浅显易懂,方便内化践行。可以采取理念故事化的方法,把概念通过故事形象地表达出来,缩减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便于大众接受。二是从传播方式上进行优化,鼓励优秀的剧作人、电影人、投资人,创作拍摄既有丰富饱满的剧情又有深远浓厚的内涵的影视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巧妙融入影视作品中,让民众在观看的同时,被剧中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质、 作品表达的内涵意义所感染,实现自我思考,自我内省,再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4 结语

新媒体经过改革传播模式、扩大传播范围、丰富传播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体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正变得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这是大势所趋,东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博弈还将持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体本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只有紧跟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自己以努力适应媒体的发展规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价值宣传导向的主动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让人民有信仰,让国家有力量,让民族有希望。

猜你喜欢

大众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